1997年1月,由中央宣傳部、文化部、國家教委、國家科委、廣播影視部、新聞出版署、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九個部委共同發出《關于在全國組織實施“知識工程”的通知》,提出了實施“倡導全民讀書,建設閱讀社會”的“知識工程”。這是以發展圖書館事業為手段,以倡導讀書、傳播知識、推動社會文明與進步為目的的一項社會文化系統工程。
2003年,全國知識工程領導小組將“知識工程”的項目之一“全民讀書月”活動交由中國圖書館學會來組織和實施。學會接到這個新的工作內容之后,深感責任重大,同時也認識到既是挑戰也是機會。2003年至2005年,學會先后組織舉辦了以“享受閱讀快樂,提高生命質量”、“倡導全民閱讀,建設閱讀社會”、“閱讀豐富人生,共建和諧社會”為主題的系列活動。通過一系列有益的嘗試,既為推動全民閱讀盡到了民間組織的一份力量,同時也擴大了中國圖書館學會的社會影響。
學習國外經驗,結合中國國情
為使全民閱讀活動搞得生動活潑,既有社會影響又有實際意義,首先需要學習。從收集的國內外讀書活動的資料中得知,早在198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就提出了“建設閱讀社會”的目標;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28屆大會將4月23日(作家塞萬提斯和英國著名作家莎士比亞的辭世紀念日)定為“世界讀書日”(又稱“世界圖書與版權日”)。并且在每年的4月23日前后,許多國家從中央到地方,從政府到民間,從非盈利機構到商業組織,都紛紛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讀書活動。尤其是西方發達國家、韓國、新加坡等國以及我國的臺灣和香港地區,群體性的讀書活動已成為現今世界文化生活的一個普遍現象,而政府機構、出版商和書店、圖書館、協會和民間機構以及傳媒機構成為組織讀書活動的五大主要力量。
作為中國圖書館學會,既是圖書館行業的代表,又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領導下的民間組織,理所應當以其專業性,權威性和獨有的豐富資源成為讀書活動的一個主要陣地,成為倡導全民閱讀,終身閱讀等閱讀基本理念的中堅,聯系群體閱讀和個體閱讀的橋梁,在推動全民閱讀活動中義不容辭地發揮應有的作用。
借用外腦,積極策劃
中國圖書館學會為了強化讀書活動的平民化和社會性,進一步將“全民閱讀”引向深入,使讀書成為老百姓自發和自覺的行動;成為公眾獲取知識,啟迪智慧,激發創造力的重要途徑;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充分調動社會資源,與北京大學有關專家學者和社會各界人士多次交流,共同策劃,廣開思路,制定方案。經過兩年多的醞釀,中國圖書館學會于2005年,成立了一個由圖書館業內專家和中國閱讀學研究會、出版界及各界著名專家學者共同組成的閱讀專業委員會,旨在全國范圍內開展評選好書、推薦好書和指導閱讀的工作,以引導全民會讀書,讀好書,多讀書,使全民閱讀推廣活動能有計劃、有目標、有組織、有步驟地可持續發展。
業內號召,開拓創新
圖書館是社會公眾終身學習的場所,也是推動閱讀活動的重要陣地。近年來,不少地區的圖書館與當地政府合作,推出“讀書節”、“讀書周”、“讀書日”等活動。中國圖書館學會根據全國讀書活動的現狀,為使各級各類圖書館在全民讀書活動中更加務實和有新意,將全民閱讀活動從每年12月的“全民讀書月”擴展到全年,倡議各地圖書館在每年的4~6月,利用此間的世界讀書日、五四青年節、圖書館服務宣傳周以及“六一”兒童節等集中開展讀書活動。因此,學會每年確定活動的主題,號召各地圖書館根據不同人群的需求和不同地域文化的特色,舉辦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為公眾閱讀創造條件,提供指導,讓全國公眾都知道讀書人的節日——“世界讀書日”。
有專家呼吁,閱讀是生命不可缺少的一個組織部分,閱讀是幸福、快樂、精彩、高尚的人生,要使工作生活成為閱讀學習的過程,讓終身學習、畢生閱讀成為全體市民的一種習慣和風尚,成為一座城市的風景和文化。中國圖書館學會為使“全民閱讀”真正深入社會民眾,經過精心策劃,率先推出了豐富多彩的系列活動。
征集徽標,統一標識
為使“全民閱讀”更加深入人心,更具社會感召力,中國圖書館學會在2003年全民讀書月期間,向全國征集“全民閱讀”徽標設計方案。經過專家從國內外眾多應征方案的評選,在2004年的4月23日“世界讀書日”宣傳活動中揭曉,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協副主席王選親自為“全民閱讀”徽標揭牌,使圖書館開展“全民閱讀”系列宣傳活動有了統一標識。
爭取政府支持,尋求廣泛合作
2004年4月23日“世界讀書日”,由全國知識工程領導小組和文化部主辦,中國圖書館學會承辦的大型群眾性公益活動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北京辦事處官員、文化部以及全國知識工程領導小組成員單位教育部、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的領導同志出席并發表講話,得到政府的積極支持。
2005年,中國圖書館學會首次與中國作家協會、中國出版工作者協會、中國版權協會以及40余家出版社合作,共同策劃和組織“世界讀書日”10周年紀念活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官員再次參加,并對中國圖書館學會推動閱讀活動給予充分的肯定。
為鼓勵關注和支持中國圖書館事業發展的社會各界有識之士,中國圖書館學會還首次表彰了中華文學基金會、海外中國教育基金會、邵逸夫等為圖書館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社會機構、團體和個人,以喚起更多的社會力量為中國圖書館事業的發展貢獻力量。
推薦優秀書目,指導公眾閱讀
隨著近年出版界的改革開放,出版圖書數量繁多,良莠不齊。為使公眾能讀到好書,在文化部的支持下,2004年起,中國圖書館學會與中國文化報社合作,共同開展“知識工程推薦書目”活動,當年向公眾推薦優秀書目100多種。經過一年多的探索,此舉已得到文化部、圖書館、出版社以及社會公眾的好評。此外,學會在2004年“六一”期間,還與父母必讀雜志社、紅泥巴圖書俱樂部、中國圖書商報社等單位合作,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我最喜愛的一本書”(兒童圖書)評選活動。經過全國讀者的投票評選,人民文學出版社、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等13家出版社的20種兒童圖書入選推薦書目,為少年兒童閱讀提供了優選的方向。
舉辦專題講座,指導大眾閱讀
“中國文化風”,是中國圖書館學會的品牌講座。在2003年“全民讀書月”和2004年的“世界讀書日”宣傳活動中,為了引導公眾閱讀和提倡多元導讀,學會在國家圖書館舉辦了“書緣”系列講座,特邀請了寫書人、讀書人、出書人、教書人,從不同的角度談“讀書”。新東方口語大師王強老師以“數字化時代的閱讀”闡述了當代人閱讀的特點和閱讀的多元化;北師大教授伍新春以“兒童閱讀興趣和能力之培養”介紹了科學閱讀的方法;中華書局柴劍虹先生的“怎樣讀古詩”;北大王余光教授的“談閱讀傳統經典”。各位專家學者均以不同的視角與廣大公眾共享閱讀之快樂。講座為圖書館和愛讀書的社會公眾搭建了交流與溝通的平臺,以準備充分、內容新穎、信息量大、特色鮮明而贏得聽眾們的認可和普遍歡迎。
朗讀經典美文,享受閱讀快樂
在2004年和2005年的4月23日“世界讀書日”宣傳活動中,“經典美文朗讀會”是一個激動人心的亮點。著名朗誦藝術家曹燦和著名電視節目主持人鞠萍參加主持;著名作家高洪波、張抗抗、梁曉聲、著名藝術家張家聲和著名播音藝術家方明等朗誦了中外名著名篇。北京大學、北京郵電大學、解放軍藝術學院以及中小學生、幼兒園小朋友以及國家圖書館、首都圖書館、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的圖書館員都熱情洋溢的參加了朗讀會,使大家在悅耳的朗讀聲中體驗閱讀的快樂。
聚集社會資源,支援貧困地區
近年來,中國西部和貧困地區教育和知識信息缺乏的困境,已逐步受到全社會的關注。為提高全民族的素質,學會通過各種途徑,爭取社會各界人士向西部和貧困地區伸出援助之手,向貧困地區的人們援建圖書館和捐贈圖書,為那些渴望知識的人送去一片愛心。兩年來,通過全民閱讀活動的平臺,獲得清華同方光盤股份有限公司、萬方數據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出版工作者協會、北京天時圖書音像公司、龍源期刊網、北京國都技術書店等單位的大力支持,獲得價值500多萬元的圖書、光盤、上網閱讀卡等捐贈;同時,還獲得喬羽、鞠萍等名人的贈書,由學會分發給西部和貧困地區圖書館,以增強西部圖書館文獻資源的儲備和提供服務的能力。
中國圖書館學會在2005年世界讀書日紀念活動中,還首次與河南電視臺合作,舉行了“知識因傳播而美麗”的“春天漂流書”活動,為在北京辛勤的農民工送去了優選的圖書。
爭取媒體支持,擴大社會影響
中國圖書館學會在閱讀推廣活動期間,得到了中央電視臺、北京電視臺、北京人民廣播電臺、人民日報、北京日報、北京晚報、北京青年報、中國文化報、全國新書目、中華讀書報等30多家新聞單位的支持,以各種形式報道了活動內容及讀者反映。新浪網、中華讀書網、搖籃網等網站均對讀書月活動進行了宣傳報道,使全民閱讀推廣活動有了更廣泛的社會效應。
中國圖書館學會兩年多的閱讀推廣實踐,不僅利用自身公益性、社會性、教育性的優勢為社會服務,還鍛煉了自身隊伍,開闊了思路,聚集了人才,積累了經驗,廣交了朋友,提升了中國圖書館學會的社會形象和良好聲譽。
“全民閱讀”是一項利國利民的社會活動,需要廣大民眾的參與和支持。在此,我們熱忱期盼社會各界與我們共同宣傳“世界讀書日”,營造一個良好的書香氛圍,為早日建成一個人人愛書、讀書的和諧社會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