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畢竟是北京大學,連拆個房子都會驚動全國。
——報載,北京大學要進行大規模拆遷,涉及朗潤園、鏡春園、全齋等區。消息甫出,立即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甚至有人發出質疑之聲。北京大學為此專門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有關“北京大學燕園建筑文物保護區總體規劃”的內客
人們心目中的人文科學圣殿,理應成為拆遷民主科學化的典范。
——拆遷,是幾年來最牽動人們神經的社會話題。一項項沒有經過充分論證的倉促拆遷工程,造成了無法彌補的文化災難和太多沉重的拆遷糾紛,這些使得人們對北京大學的拆遷格外地關注。《中國青年報》發表文章提出了上述希望。文中還寫道,一個校園的拆遷工程能夠引起整個社會的關注,是北京大學的光榮。一個有著民主與科學的現代精神傳統的大學,為當代中國涉及文物的拆遷樹立一個典范,則是北京大學的責任和義務
大貪官為什么能夠免死?
——近日,人民網公布了部分貪官受到法律制裁的一覽表,其中不少是貪污受賄數額巨大,最終卻被判處無期徒刑,比較典型的如原黑龍江省政協主席韓桂枝。為什么沒有對其判處死刑呢?法院向社會公布的原因是:韓供述了有關部門尚未掌握的受賄事實,贓款全部追繳,認罪悔罪。其他如原國土資源部部長田鳳山,原綏化市委書記馬德,原北京市交通局副局長畢玉璽,原云南省省長李嘉廷,原河北省副省長叢福奎等,均被判處死緩,其理由也同樣如此
在多數公眾看來,法院公布的貪官“免死”理由,猶如“霧里看花”。
——《燕趙都市報》有評論稱,大貪官“免死”的理由模糊不清,既缺乏明確的法律說明,又不透明,不具體,難以服眾
后現代“饅頭”噎住了現代的崇高喉嚨。
——《東方早報》以上引一句話為題發表楊小濱的文章,評論“饅頭事件”。文章說,“饅頭事件”標志著中國社會文化從由《無極》所代表的現代性空洞符號向以《饅頭》為代表的后現代戲謔主義之過渡階段的典型沖突。對于井然而不懈地規定著世界和時間的現代性秩序,胡戈的姿態表達了疑惑。從這個意義上說,年輕的胡戈用一望而知的荒誕,驅散了陳凱歌在荒誕之外所籠罩的崇高光環。其實,胡戈的饅頭僅僅是當代戲仿式后現代主義文化譜系中的微弱一環,從先鋒小說,新潮美術到大話西游,短信文學,網絡上流行的各類FLASH,無不表達了某種對以往文化權威的調笑與消解
中國文學是膚淺的。
——此語為女作家殘雪所言。日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當記者問,你曾說別人的寫作是膚淺的,而你的寫作是“本質的寫作”,你的這份自信來自哪里?殘雪回答,我的自信來自西方傳統。我越比較,越覺得中國自古以來沒有獨立的文學藝術,大都是些文人的小感慨,小哀愁,或悲觀厭世,或虛無主義
扛著鋤頭寫作的韓少功。
——作家韓少功對海南省文聯主席的“帽子”興趣不大,對“戴老農的草帽”興趣不小。自2000年始,韓少功每年6個月在海口做他的文聯主席;另6個月在湖南汨羅八景峒大同村“把鋤”,養雞,種地。前不久,韓少功通過電話告訴外界,“6年過去了,我總算對這些日子有了交代”,達十幾萬字的散文集《山居心情》初稿已經完成,擬于今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在城里吃的,是冰箱里拿出來的;在這里吃的,是從地里拔出來的,每一樣都有來歷。
——韓少功這樣講述自己在鄉下的生活。“我每年3、4月份必須得回去。因為開春了,再不回去播種就晚了,我有一畝多地,種了二三十種蔬菜。”據他介紹,他在鄉下的房子有兩層,臥室在樓上,“推開窗是一個水庫。不用掛畫,窗外就掛著青山綠水”。屋里大多是從城里搜羅來的家具,是親友們淘汰不用了的東西,連鄉下農民都看不上眼。但這里有筆記本電腦,傳真電話和10個塞滿了的大書柜。“當時上面要把我調任文聯主席,我反復謝絕,相持不下。最后各讓一步,他們同意我半年工作,半年離崗。我有了這支令箭才敢上山下鄉”
一個人40歲以前的相貌由上帝負責,40歲以后的相貌自己負責。
——此話出自美國第16任總統林肯。意思是說,每個人的容貌在40歲之前取決于他的雙親,在40歲以后取決于他的心靈,即一個人的心質、靈魂通過他的容貌得到表現
我受雇于一個偉大的記憶。
——瑞典詩人特朗斯特羅默的詩句
在世界上,有兩種事物的循環或輪回比較相像。一種是樹葉,一種是水。這是兩種壯美的、周而復始的運行:樹葉春天從土地升到樹上,秋天它們帶著收集了三個季節的陽光又復歸土地。而水從海洋升到天空,最終通過河流帶著它們搬運的土壤又返回海洋。不同的是,對于水來講,以前它們從海洋出發最后再回到海洋,只是完成了一次次輕松愉快的旅行。后來,由于人類的崛起及其對地表的無限占據,它們便淪為了苦難的往返搬運不息的奴隸。
——這是被稱為“大地之子”的詩人和散文家葦岸寫下的一段話,出自他最著名的散文《大地上的事情》
葦岸的異數之美。
——然而,對大自然懷著深情的葦岸,自己卻不幸于1999年因患肝癌病逝,年僅39歲。他的朋友,同為散文作者的劉燁園著文紀念他。劉寫道,這個時代沒有他的同道和文化譜系,他翻越無數雜亂文字的崇山峻嶺,孤身求索,在意義的源頭凝神諦聽,鮮有世人能夠完成這樣的靈魂穿越——他因此成了“異數”,因為不可替代
我們和大地都確實沒有多少任意延宕的時間了。
——劉燁園在悼文中還寫道
沒有巨大的利潤支持,無法建設品牌,因此房產品牌就應該是具有暴利的。
我沒有責任替窮人蓋房子,房地產開發商只替富人建房。
——華遠公司總裁、地產大佬任志強去年的兩句名言
過去中國都是“窮人區”,現在出現“窮人區”和“富人區”是很正常的,就像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一樣,也要讓一部分人先住進“富人區”,以后才能都變成“富人區”。
——今年2月,在由第一財經傳媒有限公司、中國城市房地產開發商策略聯盟共同主辦的上海國際地產大會媒體見面會上,任志強再拋驚人之論,又再次引起各界嘩然
地產大佬任志強在挑釁什么?
——作者李俠發表評論說,任志強去年的“暴利論”以及“只為富人蓋房子”,畢竟是商人逐利,為了利潤,一切行動以利益為指南,外人也不好多說什么。那么這回就不同了,這已經不是利益問題了,而是任大佬冒險挑釁人類良知的底線。這完全可以看作是以任老板為代表的一批人,對公眾心理承受能力的一次公開試探。如果得逞,那么人類經過啟蒙運動以來形成的有關自由、平等、博愛等理念,完全變成了弱不禁風紙糊的城堡
為什么總有這樣一些精英人物,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悍然挑釁人類良知?
——李俠在評論中繼續分析,稱這至少說明了兩個問題:第一,中國的利益集團已經形成,他們嚴重影響了中國改革的各項政策的制定,進而開始嘗試改變整個社會的道德規則;第二,中國缺少對這些精英的有效制衡機制,他們可以為所欲為。這必然導致權力責任的不對稱現象,致使我們的各項政策出現空洞效應,對不同的人群實行不同的標準。一旦擁有知識、權力、資本,就相應地擁有了各種特權。這種情況已經成為當下社會中的暗流,有導致社會出現大范圍失范的風險
目前中國的經濟增長了不起。是勞動人口的競爭力促成的。任何削弱這競爭力的政策都不應該考慮。
——香港經濟學家張五常反對設立最低工資制,他說,最低工資是一種價格管制。其不良效果屢見經傳。少為人知的間接效果是阻礙了合約的選擇,為禍更大。不要忘記,政府規定的最低工資,只會上升,不會下降。不要忘記,1970年代香港的成衣、玩具、手表等制造業冠于地球,而香港是沒有最低工資的。也不要忘記,廉價勞力在今天的世界多得很
干部在改革中利益受損最大。
——此為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副院長張維迎的新論。在2月25日清華經濟管理學院組織的研討會上,張說:改革的基本前提是尊重既得利益,改革必須補償現有利益群體,否則改革就進行不下去。盡管有許多人反對,但張堅持認為,改革使得相對利益受損最大的應該是領導干部,其次是工人,接下來是農民
每個人的故鄉都在淪陷。
——一位網友發帖的題目
郭德綱告訴我們,相聲的前景還好得很。
——北京南城的天橋多年沒有像現在這樣引人注目了。這個歷來是京城平頭百姓集居地、缺少明晃晃的寫字樓,到了晚上連燈光都顯得暗淡的地方,近來成了趕時髦的人們最想去的地方。北京一家報紙說,公司白領、文化精英、大款小款們,無不以到那里聽一場郭德綱的相聲為快。用句看過郭德綱相聲的觀眾的話評說:“現在的相聲又能讓人笑了!”在郭之前,曾有無數的人為相聲的前途憂心,似乎無論怎么努力,相聲都變得越來越不好聽,現在看是多慮了
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此為著名經濟學家周其仁論“襯衫換飛機的經濟學”之妙語。周日前發表文章認為,中國用8億件襯衫換一架飛機沒有任何當事人吃虧,屬于正常現象。周說,對以“8億件襯衫”為代表的大批量、廉價、沒有自主知識產權、“只賺辛苦錢”的工業制造,我認為是很了不起的成就。這些遭人看不起的生產,不但奠定日后中國工業登堂入室的基礎,而且現在就造福于人類數目最多的消費者和生產者。以經濟論經濟,這就是,無論個人,家庭,企業,地區和國家,參加經濟競爭一定要從自己的實際限制條件出發,在限制下求快、求大、求增長
(責編/孫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