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陶獸形壺,1959年在山東泰安大汶口遺址出土,高21.6厘米,夾砂紅陶質表面磨光,通體遍施紅色陶衣、是新石器時代大汶口文化的一件佳作。
壺體被塑造成似豬似狗的獸形、軀體肥壯、仰面張口、拱鼻聳耳、四足直立、短尾上翹、形象生動活潑,惹人喜愛。此器物在實用構思上也很新穎,尾根部一筒形口,可由此注入水(或美酒),將其腹部做為貯存器,并且巧妙地利用獸口向外倒水(或酒液)。此壺造型構思奇妙,整體布局恰當合理,從中可以看出,大汶口文化時期的先民們不僅掌握了動物各部位的比例結構,能夠將動物造型逼真地塑造出來,而且已經能夠突破寫實進行形象地再創造,反映出當時的先民已經具備了很深的陶塑藝術造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