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兒
近幾年出生的寶寶,大概今年春節是第一次聽見和看見放炮、放花吧?今年是北京禁放改限放的第一年。不知道你的寶寶聽到、見到震耳欲聾和五顏六色的花炮是什么反應。興奮,害怕,還是無所謂?事實上,在放炮的人群中幾乎見不到孩子的身影;那些興高采烈跑來跑去、歡呼雀躍的大多是成人。也許是因為兒時過年留給他們的快樂印象都濃縮到了放炮這件事上了。
太早的不用說,三四十歲的父母,可能是新衣服、好吃的、好玩的、壓歲錢、熱鬧的環境、父母的寬松和笑意……剩下的就是放鞭炮了!男孩子自不必說,女孩子也不甘示弱。天一黑,便急不可耐地拿起聲響和花樣都與現在無法同日而語的那點小鞭、小炮跑出去,和伙伴們玩得熱火朝天。似乎也不需要父母跟著或教練。
總是有人說,現在的年沒有年味兒了。除了這些年禁放煙花爆竹外,其實最主要的是人的生活方式和心態在變化——新衣服、好吃的、好玩的、零花錢……由這些整體烘托出來的年味兒在很多地方、很多家庭已經成為常態,不稀罕了。沒有缺少,就無法體會富足;沒有期盼,就沒有獲得時的快感和激動。這似乎成了今天孩子的一種遺憾。
不過,現在的春節越來越透著它的時代魅力:跟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一起看聯歡晚會;跟爸爸媽媽去旅游,并用DV和數碼相機留下成長的足跡;得到更多的壓歲錢和更高級的玩具……
無論過去還是現在,毫無疑問,過年的禮儀形式和游戲規則都是由大人們創造和制定的。其中,有很多完全是為孩子們設計的。因此,我們要永遠感激那些永遠保留著童心的成人。不過有一點卻不同,過去整個社會和父母對孩子的成長沒有那么多的功利心,因此過年時的氣氛更隨意和放松;而今天,親戚朋友們只要聚到一起,孩子的成績和考學必定是一個熱烈的話題;而放炮嘛,最好離遠點兒,省得出危險!
今年的春節大人們是過足了放炮癮。可是,孩子們躲到哪兒去了?要想讓年味兒一代代傳下去,可得從娃娃抓起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