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60年斯里蘭卡的西麗瑪沃·班達拉奈克夫人成為世界上第一位女性總理,到1974年阿根廷的伊莎貝爾·貝隆夫人成為世界上第一位女總統,她們開創了女性政治家登上國際政治舞臺的先河。歷史發展到今天,在和平與發展成為世界主題、時代主題的新世紀,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女性作為國際政壇上舉足輕重的人物進入人們的視野。據統計,目前全世界在職擔任最高領導職位——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的女性領導人已經超過10人,除此之外,還有大批活躍在國家最高領導層,并對世界具有影響的女性人物,例如美國國務卿賴斯、中國國家副總理吳儀等。這一現象已經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被稱之為國際政壇刮起的“她”旋風,她們憑著獨特的魅力在國際政壇上光彩奪目,倍受尊敬。本文將對這些杰出的女性領導者做一簡要的巡禮。

卡莉達·齊亞——孟加拉國的第一位女總理
卡莉達·齊亞(Begum KhaledaZia)是孟加拉國前總統齊亞·拉赫曼的遺孀,1945年8月15日出生于孟加拉國迪納杰布爾縣,現年60歲。1960年至1963年,她在蘇倫德拉納特學院學習,在校期間與齊亞·拉赫曼上尉結婚;1982年3月任孟加拉民族主義黨副主席,1984年當選主席,1991年3月至1996年第一次出任總理,成為孟加拉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總理,并兼任內政、人事、新聞、能源等4個內閣部長;2001年10月,卡齊亞領導的四黨聯盟在大選中獲勝,再次出任總理。
卡莉達·齊亞一直是一位樂于持家,對政治和公共生活沒有一點興趣的“家庭主婦”。直到1981年5月,丈夫齊亞‘拉赫曼在吉大港城的一次兵變中遇刺身亡后,卡齊亞才涉足政壇,開始了一個女政治家披荊斬棘的非凡生活。她頭披紗巾、和藹可親的形象,得到了廣大人民的支持和擁護。
海倫·伊麗莎白·克拉克——新西蘭第一位獲連任的女總理
海倫·伊麗莎白·克拉克(HelenElizabeth Clark)1950年2月26日出生于新西蘭哈密爾頓市,現年56歲。她畢業于奧克蘭大學,獲文學碩士學位,后在奧克蘭大學政治系執教8年。克拉克1971年加入工黨,曾任工黨執委和青年委員會主席等職;1981年當選為國會議員;1987年至1989年任環境保護部長和住房部長1 1989年至1990年擔任副總理兼衛生部長和勞工部長;1990年至1993年任工黨副領袖;1993年11月當選為工黨領袖;1999年12月出任新西蘭政府總理;2005年9月第三次連任總理。
克拉克辯論言辭犀利,工作作風強悍潑辣。克拉克興趣廣泛,喜歡古典音樂、電影、戲劇、歌劇,并喜愛讀書、旅游和滑雪,同時還是一名登山愛好者,曾登上非洲的乞力馬扎羅山和南美最高峰。

路易莎·迪亞斯。迪奧戈——莫桑比克的第一位女總理
路易莎·迪亞斯·迪奧戈(LuisaDias Diogo)出生于1958年4月11日,現年48歲。英國倫敦大學金融經濟碩士學位;1980年起在莫桑比克計劃財政部工作;1989年任計劃財政部預算司司長;1993年至1994年在世界銀行駐莫桑比克機構任職;1994年任計劃財政部副部長;2000年起任部長;2004年2月被任命為總理,成為莫桑比克首位女總理,并兼任計劃財政部長;2005年2月連任總理。
目前莫桑比克的經濟增長率已經可以與昔日的“亞洲四小龍”媲美,人均收入比10年前翻了一番,這都要歸功于“財政專家”迪奧戈。在就任總理后,她積極推進經濟改革,大力倡導政府提高透明度、責任感和施政水平,努力在腐敗盛行的非洲開拓出了一塊凈土。
安格拉·默克爾——德國歷史上的第一位女總理
安格拉·默克爾(Angela Merkel)1954年7月17日出生于德國漢堡的一個牧師家庭,現年51歲,信奉新教。1973年至1978年在萊比錫大學獲物理學碩士學位;1986年獲得物理化學博士學位;1989年默克爾加入“民主覺醒”運動,開始其政治生涯;1990年兩德統一后,她隨該黨加入基督教民主聯盟(基民盟);1990年12月,默克爾當選為聯邦議院議員;1991年當選為基民盟唯一的副主席;1991年1月至1994年11月17日任聯邦婦女和青年部部長:1994年11月17日至1998年9月任聯邦環境、自然保護和反應堆安全部部長; 2000年4月10日當選德國基民盟主席,成為該黨歷史上第一位擔任黨領袖的女性;2002年至2005年11月任基民盟與基社盟聯邦議會黨團主席,2005年11月出任聯邦總理。她是德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總理、第一位來自東德地區的總理、她還是德國統一后最年輕的總理。

默克爾工作認真勤奮、沉穩冷靜、低調務實,是一位務實、有主見的領導者。因此,她在德國政壇素有“鐵娘子”之稱。默克爾經歷過兩次婚姻,1998年她與現在的丈夫、55歲的化學教授約阿希姆·紹爾結為伉儷。
韓明淑——韓國首位女總理
韓明淑(Han Myung-sook)1944年3月24日生于平壤,現年62歲。1967年2月畢業于韓國梨花女子大學法文專業,此后,韓明淑還獲得韓神大學神學碩士學位和梨花女子大學女性研究博士學位。韓明淑長期從事婦女運動,積極維護婦女權益,努力提高婦女社會地位,先后擔任多個婦女團體領導人。1979年,韓明淑曾因政治問題入獄兩年;2000年韓明淑當選新千年民主黨國會議員;2001年韓國政府新設婦女部,金大中總統任命她擔任首任婦女部長官;2003年2月盧武鉉就任總統,任命韓明淑為新政府第一任環境部長官;2004年4月,當選執政的開放國民黨國會議員;2006年3月24日,盧武鉉總統提名韓明淑為國務總理,經韓國國會表決通過于4月20日就任韓國總理,從而使她成為韓國1948年建國以來的第一位女總理,預示著韓國由男性主宰的政壇將發生更多、更徹底的變化。
韓明淑身材嬌小,說話輕柔,淡妝而行,帶著一副金絲邊的眼鏡,顯得非常有風度,曾經接觸過她的人都說她坦率、親切。上臺后,韓明淑在國際政壇表現出色,她的支持者自信的說:“總理像韓劇一樣流行。”

瑪麗·麥卡利斯——愛爾蘭歷史上第一位來自北愛爾蘭的總統
瑪麗·麥卡利斯(Mary Mcaleese)1951年6月27日出生在北愛爾蘭首府貝爾法斯特的一個天主教家庭,現年54歲。她1973年畢業于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在都柏林三一學院先后擔任10年的刑法教授,是一位學識淵博的法學家;1993年,她獲得文學碩士和西班牙語證書,成為皇家文學協會會員;1994年,她成為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代理副校長,是該校第一位女性領導,而且還是英國和澳大利亞很多大學的客座教授;并曾在愛爾蘭國家廣播電臺當過記者和主持人;1997年10月31日麥卡利斯憑借個人才華和在民眾中享有的崇高威望,當選為愛爾蘭第八任總統,11月11日宣誓就職,她是愛爾蘭歷史上第一位來自北愛爾蘭的總統和第二位女總統;2004年10月,在無人競爭的情況下,順利連任。
麥卡利斯氣質典雅,待人熱情,平易近人,喜歡手工編織,戲稱自己“是世界上唯一懂得編織技藝的總統”。
瓦伊拉·維基耶—弗賴貝加一一拉脫維亞歷史上第一位女總統
瓦伊拉·維基耶—弗賴貝加(VairaVike-Freiberga)1937年12月1日生于拉脫維亞里加市,現年68歲,無黨派人士。是一位著名的語言學家和心理學家,曾先后畢業于加拿大的多倫多大學和麥克基爾大學,獲文學學士、文學碩士和實驗心理學博士學位,能熟練運用法語、英語、德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和拉脫維亞語。在1965年至1998年的30多年間,她在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任心理學教授,而且是拉脫維亞和加拿大科學院成員,并先后擔任加拿大心理學會會長、加拿大心理學聯盟副主席、加拿大社會科學聯合會副主席、加拿大科學委員會副主席和波羅的海人研究聯盟副主席等職;1998年秋從加拿大回國定居,擔任拉脫維亞研究所所長;1999年6月在總統選舉中獲勝,7月8日就職,成為拉脫維亞歷史上第一位女總統,也是中東歐歷史上第一位女總統;并于2003年6月成功連任,再次當選總統。
塔里婭·哈洛寧——芬蘭歷史上
塔里婭·哈洛寧(Taria Halonen)1943年12月24日生于芬蘭首都赫爾辛基,現年62歲。她1968年畢業于赫爾辛基大學,獲法學碩士學位;于20世紀70年代步入政界,1979年進入議會;1984年至1987年任議會社會衛生委員會主席,1987年至1990年任社會衛生部長;1990年至1991年任司法部長,1995年4月至2000年任外交部長,是芬蘭政界經驗最豐富的政治家之一;2000年2月當選為第11屆總統,3月1日宣誓就職,成為芬蘭歷史上第一位女總統;2006年成功連任,開始她第二個總統任期。
生活中的哈洛寧愛好園藝、美術、游泳和戲劇,而且作為芬蘭第一位女性總統,她非常注意為芬蘭的女性做出榜樣。她說:“我將為我一生奉行的價值觀而奮斗。”在芬蘭民眾的眼中,她是最符合芬蘭公民的意愿的總統——可信、寬容和公正;注重平等和社會公正;十分注重貼近普通百姓,并富有同情心。
格洛麗亞·馬卡帕加爾·阿羅約——菲律賓總統
格洛麗亞·馬卡帕加爾·阿羅約(Gloria Macapagal Arroyo)1947年4月5日生于菲律賓邦阿西楠省,現年59歲,是菲律賓前總統迪奧斯達多·馬卡帕加爾的女兒。1964年至1968年,她在菲律賓多所大學學習后轉到美國華盛頓喬治敦大學學習,獲得商業學學士;回國后,阿羅約繼續深造,先后獲得馬尼拉大學協會經濟學碩士學位和菲律賓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此后擔任大學講師,同時成為一名政策分析家;1986年2月,馬科斯下臺后,阿羅約進入新總統阿基諾夫人的內閣,歷任貿工部部長助理、副部長;阿羅約在1992年、1995年兩度當選參議員;1998年又以壓倒性票數當選副總統,兼任社會福利與發展部長,從此走上權力之路,2001年1月20日就任菲律賓第14任總統并于2004年5月舉行的大選中獲勝連任總統,6月30日宣誓就職。

這位小巧玲瓏、美麗優雅的女總統,行事果斷,不乏強硬氣派,被稱為“剛強的弱女子”。無論走到哪里,都會引起大眾的矚目,成為媒體追逐的焦點,并獲得了人民的尊敬。
埃倫·約翰遜—瑟利夫——非洲歷史上第一位民選女總統
埃倫·約翰遜—瑟利夫 (EllenJohnson-Sirleaf)出生于1938年10月29日,現年67歲。她早年曾前往美國求學,并獲得美國哈佛大學公共管理碩士學位。20世紀70年代,約翰遜—瑟利夫曾在利比里亞政府中擔任財政部長;1981年、1989年兩次因為政變而被迫流亡,1997年7月,利比里亞舉行總統選舉,因只得到10%的選票而未能如愿;于2005年11月23日當選為利比里亞總統,2006年1月16日宣誓就職,成為利比里亞歷史上第一位女總統,也是非洲歷史上第一位民選女總統。
擁有哈佛大學學歷的瑟利夫是一名銀行家和經濟學家,并有著豐富的從政和金融行業工作經驗。她曾擔任利比里亞駐聯合國官員,還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美國花旗銀行駐肯尼亞的分支機構、世界銀行以及一些私人金融機構工作過。作為利比里亞團結黨的領導人,約翰遜—瑟利夫在利比里亞政壇以獨特的人格魅力贏得人們的尊重,享有“鐵娘子”的美譽。

米歇爾·巴切萊特——智利歷史上第一位女總統
米歇爾·巴切萊特(MichelleBachelet),1951年9月29日出生于智利首都圣地亞哥,現年54歲。她的父親阿爾貝托·巴切萊特曾是智利空軍少將,母親安赫拉·赫里亞是考古學家。1970年,巴切萊特進入智利大學醫學系學習,同年參加社會黨,組織學生運動;1973年軍事政變后,巴切萊特的父親因其左派立場被逮捕,死在獄中;1975年,巴切萊特和母親一起被捕,出獄后母女倆流亡國外;1979年,巴切萊特重返祖國,1990年智利軍政府還政于民后,巴切萊特先后在民選政府的衛生部和國防部擔任顧問;2000年,巴切萊特出任衛生部長;2002年1月,巴切萊特被任命為智利首位女性國防部長;2006年1月15日,巴切萊特在大選中獲勝,3月11日宣誓就職,成為智利歷史上第一位女總統,并是南美國家歷史上第一位女性總統。
巴切萊特除母語西班牙語外,還掌握英語,德語、法語和葡萄牙語,并且愛好音樂、唱歌和排球運動等。在同僚的眼中,巴切萊特是一位堅強有魄力、工作不知疲倦、具有親和力和誠信度的女性領導人。
吳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副總理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吳儀1938年11月生于湖北武漢,現年67歲。畢業于北京石油學院石油煉制系煉油工程專業,高級工程師。她1962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2年至1965年任蘭州煉油廠車間技術員、政治部辦公室干事;1965年至1967年任石油工業部生產技術司生產處技術員;1967年至1983年任北京東方紅煉油廠技術員、技術科副科長、科長、副總工程師、副廠長;1983年至1988年任北京燕山石油化工公司副經理、黨委書記;1988年至1991年任北京市副市長;1991年至1993年任對外經濟貿易部副部長、黨組副書記;1993年至1997年任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部長、黨組書記;1997年至1998年任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部長、黨組書記;1998年至2002年任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國務委員、國務院黨組成員;2002年任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國務院黨組成員;2003年3月任國務院副總理;同年4月23日兼任新成立的國務院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揮部總指揮;4月26日兼任衛生部部長(至2005年4月),2004年2月兼任新成立的國務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員會主任。
政治舞臺上的吳儀作風硬朗,敢作敢為,在以荒野為家的石油行業,一千就是20多年,她曾經是全國石油化工系統正局級干部中唯一的女性,她以犀利的口才,成為國際知名的“鐵娘子”,為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立下赫赫戰功,她作為主管外貿工作的國務委員、全國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領導小組副組長,對于走私、盜版和各種制售假冒偽劣商品的違法犯罪活動予以嚴厲打擊;她在擔任世博會申辦委員會主任委員,全面負責上海申辦世博會的工作時,用嫻熟的英語發表演講,深刻的闡述、高雅的氣質,為上海申辦成功增加了重要的砝碼;生活中的吳儀則充滿了女性的魅力,她曾是20世紀50年代末北京高校女子壘球隊的隊員;后來她學網球、學高爾夫球、學打保齡球,都被教練認為“很有悟性”;她還在北京的幾次釣魚大賽中拿了冠軍。
吳儀是自信、優雅、智慧的非凡女性,就像許多她的同事和部下評價的那樣——她既是杰出的政治家,又是杰出的女性。
康多莉扎·賴斯——美國第一位黑人女國務卿

康多莉扎·賴斯(CondoleezzaRice)1954年11月14日出生于美國亞拉巴馬州的伯明翰,現年51歲。父親曾任丹佛大學副校長,母親是小學音樂教師,優越的家庭環境使賴斯從小就受到了良好教育,她15歲時便考入丹佛大學,學習英國文學和美國政治學,19歲時,獲得丹佛大學政治學學士學位;20歲時獲得圣母大學的政治學碩士學位;26歲時獲得丹佛大學國際研究生院政治學博士學位;1981年,便成為斯坦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國際關系和武器控制研究中心的研究員,也是國際研究院的高級院士,后成為政治學教授。
1989年1月,剛滿34歲的賴斯出任喬治·布什總統的國家安全事務特別助理,開始了從政生涯;到1991年3月期滿卸任后,賴斯進入胡佛研究院任高級研究員;并在1993年出任斯坦福大學教務長,她是該校歷史上最年輕的教務長,也是該校第一位黑人教務長;在2000年美國大選時,賴斯作為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喬治·沃克·布什的首席對外政策顧問,為布什出謀劃策;布什當選總統后任命賴斯為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2005年1月出任國務卿,賴斯是有史以來美國第一位黑人女國務卿,美國政府中職位最高的黑人婦女。
從布什政府的國家安全顧問到龐大的國務院當家人,賴斯一直以強硬形象示人,她執行著最咄咄逼人的新保守主義外交政策,不管別人怎么評價,賴斯始終堅持自己的信念。賴斯能講流利的俄語,是俄羅斯(蘇聯)武器控制問題的專家,還曾經學過9年法語,她思路清晰,抓問題準確,闡述能力極強,博學勤奮,而且熱愛體育,并能彈一手好鋼琴。

瑪格麗特·貝克恃——英國首位女外交大臣
瑪格麗特·貝克特(MarZaretBecket) 1943年1月15日出生在英格蘭西北部的曼徹斯特,現年63歲。她畢業于曼徹斯特大學獲得冶金學學士學位,是一名冶金專家;后來加入了交通和普通工人聯盟;1970年正式成為工黨成員;1980年貝克特開始嶄露頭角,擔任了工黨的民族執行委員會成員;1992年,貝克特成為工黨第一個女性副主席;1994年,成為工黨歷史上第一位女主席;1997年后,貝克特在布萊爾政府先后擔任貿易和工業大臣、議會下院領袖以及環境、食品及農村事務大臣;2005年5月5日,出任外交大臣,成為英國歷史上第一位女外交大臣。
貝克特創造了英國政壇的奇跡,被稱為工黨“偉大的幸存者”,她是從詹姆斯·卡拉漢執政到托尼·布萊爾掌權的30年來,一直在工黨內屹立不倒的政治人物。貝克特為人低調、作風干練、意志堅強、政治敏銳、忠誠敬業,其工黨的同事對她踏踏實實的工作風格評價頗高;同時,英國輿論更是將貝克特看做是繼前首相瑪格麗特·撒切爾夫人之后,英國政壇出現的又一位杰出女性。
通過上述對“她”們的了解,筆者有很深的感觸,究竟是什么樣的因素促成了她們的成功呢?雖然因為她們所處出的社會環境、政治背景、家庭背景不盡相同,經歷、歷練、際遇也各有不同,但是總會有一些共同的、相似的內外部因素是影響她們成功的共性因素。正是因為她們都是當今世界上最優秀的女性,所以對她們這些共性因素、特征和成功要素的挖掘,無疑是值得我們這個時代所有女性借鑒和學習的!筆者試總結如下:
背景因素
1.世界性婦女解放運動的影響。婦女解放是國際性、世界性、全球性的運動,從共產主義領導的為爭取勞動婦女權益和全部婦女徹底解放的婦女解放運動,到資產階級領導的女權運動的興起,都極大的推動了世界婦女解放運動的發展,并已經取得了可喜的進展。雖然在世界很多地方歧視現象依然存在,但是經濟平等、政治平等、文化平等、社會平等、男女平等的主張越來越被世人所接受。這都為更多的女性領導者登上國際政治舞臺創造了宏觀的外部條件。歐洲長期以來就是女權運動活躍的地區,并已較高的參政比率,造就了一大批女性政治家,由前述的14位女性政治家中5位來自歐洲就可窺見一斑,足以證明世界婦女解放運動對女性政治家的影響。
2.和平與發展成為當今時代的主題。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已經成為全世界人民共同的心愿,世界的主題不再是“金戈鐵馬、馳騁疆場”而是“和平發展、富國強民”,而女性愛好和平、追求自由的天性,從客觀上成為女性政治家進入世界政壇的有利條件。
共性特征
1.成功自我管理。這些成功的女性領導人每一位都是成功的自我管理者,她們能夠平衡工作與生活之間的拉桿,伸縮自如;她們嚴于律己,善于自我經營。在工作中她們是果斷、勇敢、令人欽佩的領袖人物,生活中她們又不失個人的生活情趣,有多方面的愛好和興趣。
2.優秀的教育背景。前述的14位女性領導人,全部都具有優良的教育背景。高水準的教育、良好的學術背景使得她們具備了較高的文化素質、心理素質、政治素質,能夠更加理性地思維處事。
3.自信、平和的心態,堅強的毅志力,堅韌無比的耐力,女性獨有的細膩以及換位思考的優勢,都成為她們成功的助推力。
令人興奮的是,越來越多的女性政治家活躍在國際政治舞臺上,她們的出現不但改變了這個曾經男性獨霸天下的傳統的政治文化格局,她們獨具魅力的身影將會使這個舞臺變得更加豐富多彩,讓政治變得更具人情、更符合人性全面發展的要求,因為人類社會本來就是由男性和女性共同組成的,人類的發展既需要男性的陽剛之氣,也需要女性細膩的柔和之美,和諧發展才是永恒不變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