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變幻莫測的商業環境中,經營幾乎成為企業的本能,不會經營的企業怎么可能得以生存、發展?雖然如此,但畢竟我們還要看到,每日有大量的新生企業登上舞臺,也有大量衰敗的企業黯然離去。不是每個企業都能實現永續經營,永遠在茫茫宇宙星空中散發出璀璨的光芒。
這引發我們不斷思考,企業生生不息的經營法則是什么?經營從一種實踐活動上升到科學理性的認識,其中的主要學問是什么?不妨,在忙忙碌碌的商業活動中,讓我們稍稍靜下心來,仔細想一想,是什么讓企業萌發了經營的沖動,是什么讓企業擁有了經營的信心,是什么又讓企業的經營日益火紅、旺盛,步步高升、聲譽遠傳。
失敗的教訓與成功的經驗同樣重要。但常常,失敗與成功是在相互交替、轉化中并存發展的。轉化的契機往往來自對經營活動深層次、系統化、實事求是的反思與求證。
“經營”,中國自古有之。本謂經度營造。語出《詩·大雅·靈臺》:“經始靈臺,經之營之”。引申為“籌劃營謀”。現代意義上的經營,專指經營辦理經濟事業,如:經營商業,或更加直接的理解,就是一種商業往來活動。
聯系歷史、現在與未來三種視角發展地、動態地把握“經營”的內涵,它應是一種有思想理念支撐的事業謀劃與實踐行動。“經營”好一個組織,需要深邃、遠大、平實的經營理念,系統、縝密、周全的經營計劃,科學理性又充滿激情、創造力的經營行為。
經營理念是組織對所經營的事業本質性的回答,它不僅要回答生產制造的是什么,還要回答為誰以及為什么而生產。對于事業的本質挖掘得越深刻,則理念越深邃、空間越寬廣、影響越持久。經營理念滿足的是客戶無限的需求,它指導組織在既有的事業平臺上不斷拓展生存空間,深刻影響人們的生活方式與工作方式。
經營計劃圍繞經營理念展開,理念本身包含了功能性、目的性與價值性。但理念需要靠計劃延展:包括空間上的延展,規劃支撐系統、兼顧八方利益;時間上的延展,分解具體工作,量化階段目標。將理念放在特定的時間場、空間場中,才算真正意義上的籌劃營謀。理念是計劃延展的基點與軸心,計劃則把組織的經營越畫越圓、越畫越大,良好的經營計劃,可以讓組織做到運籌帷幄、信心百倍。
經營行為分為有意識與無意識兩種:無意識的經營即沒有理念支撐、沒有行動計劃的隨機行為,偶然的是成功,必然不能持續、長久,有意識的經營未必一開始就想得非常清晰,但始終在不斷地思考,經營的特色是什么?組織的個性是什么?存在哪些經營短板?遇到了什么樣的經營屏障?這些問題促使組織開始尋找心中的戰略地圖,并慢慢開始歸位,圍繞一條主線有目的、有章法地組織經營活動。但這并不妨礙組織在經營實踐中不斷謀求創新和突破。實質上,在與外部環境的互動中,組織每日都在發生新的變化,差異就在于是主動地捕捉這種變化,引領變革,還是被動地等待,接受外部環境發展及競爭格局演變對自身構成的威脅以及帶來的經營風險。
經營對于企業來說如此平常,如人每日要吃飯、睡覺一樣平常,但真正把經營說清楚、想清楚、做清楚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這要求組織要有一種自覺的意識,擺脫雜亂無序、頭腦發熱的不理智行為,從原點開始,把握恒久的經營理念,進行系統的籌劃營謀,帶著思考行動,在行動中檢驗思想與計劃,激發創造力,譜寫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