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中小企業已成為中國經濟發展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但也面臨著資金。技術、人才和信息等方面的困難,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中小企業的發展。其中,籌資難就是一個突出的問題。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中小企業以其靈活的經營機制、多樣的經營方式和創新的經營理念,逐步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一支生力軍,為中國經濟的持續高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目前,中國中小企業已經超過800多萬家,占全國企業總數的99%以上,中小工業企業在全國工業總產值和實現利稅中的比重分別為60%和40%,并提供了75%的城鎮就業機會。盡管中小企業已成為中國經濟發展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但也面臨著資金、技術、人才和信息等方面的困難,其中,籌資難就是一個突出的問題,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中小企業的發展。下面主要從金融市場資金需求者——企業的角度,談談對企業融資方式的看法。
企業的資金來源主要包括內源融資和外源融資兩個渠道,其中內源融資主要是指企業的自有資金和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的資金積累部分;外源融資即企業的外部資金來源部分,主要包括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兩類方式。直接融資是指企業進行的首次上市募集資金(IPO)、配股和增發等股權融資活動,所以也稱為股權融資間接融資是指企業資金來自于銀行、非銀行金融機構等債權融資活動,所以也稱為債務融資。隨著技術的進步和生產規模的擴大,單純依靠內部融資已經很難滿足企業的資金需求。而外部融資已成為企業獲取資金的重要方式。外部融資可分為債務融資和股權融資。
在接下來的幾期里我們將分別介紹幾種融資方式及其特點:
銀行借款 信貸融資是間接融資,它以銀行為經營主體,按信貸規則運作,要求資產安全和資金回流,風險取決于資產質量,信貸融資需要發達的社會信用體系來支持。銀行借款是企業最常用的融資渠道,但銀行的基本做法是“嫌貧愛富”,以風險控制為原則,這是由銀行的業務性質決定的。對銀行來講,它一般不愿冒太大的風險,所以對風險大的企業或項目銀行是不愿放款的,哪怕是有很高的預期利潤。相反,實力雄厚、收益或現金流穩定的企業是銀行歡迎的貸款對象。
由以上的特點可以看出,銀行借款跟其它融資方式相比,主要不足在于:一是條件苛刻,限制性條款太多,手續過于復雜,費時費力,有時可能跑一年也跑不下來;二是借款期限相對較短,長期投資很少能貸到款;三是借款額度相對較小,通過銀行解決企業發展所需要的全部資金是很難的。特別對于處在起步和創業階段的企業,貸款的風險大,是很難獲得銀行借款的。比如,現實中企業根據對未來市場變化的預期,制定了相應的產品開發計劃,但其所需資金往往受貸款規模的限制,等到銀行申報增加的貸款規模批下來以后,也許市場情況已經發生了變化,使企業失去了一次有利的投資機會。可見,我國銀行貸款的“時滯”增加了企業融資的機會成本。
企業如希望獲得銀行的借款則必須要讓銀行了解您有足夠的資產進行抵押或質押,有明確的用款計劃,企業利潤來源穩定,有還本付息的能力。而銀行在發放貸款之前,也需要對企業進行信用考評,一般來講,其對企業的考察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銀行信用考評(包括結算信用考評和借款信用考評)
結算信用指申請借款的企業現金結算情況正常,未發生過違反結算紀律、退票、票據無法兌現和罰款等不良紀錄。借款信用指申請借款的企業有良好的還款意愿,曾發生過銀行借款的,無逾期貸款或欠息等無力償債現象。特別要提醒的是:老板一定要親自抓財務,有的企業因一時忽視忘記了還款日,還款期限一過,變成逾期,就上了銀行系統內的“黑名單”(現在銀行系統內部是聯網的)。你變“黑”了,全市都知道。那怕你第二天想起來,再請求轉期都難了,就算行長要幫你忙,也無能為力了。切記:有借有還,再借不難!
二、商業信用考評:包括申請借款企業在合同履約,應付賬款的清償上能恪守商家的諾言,不失信。
三、財務信用考評:會計結算規范,會計報表真實可信,資產實在,無抽離現金或其他弄虛作假行為。
四、納稅信用考評:企業能按時上繳應納稅款,無偷、漏稅等不良記錄。
企業若想順利取得銀行借款,還需要向銀行提供以下涉及企業財務結構、償債能力、現金流量、經營能力、經營效益的財務指標:
一、企業財務結構指標
1.凈資產與年末貸款余額比率。必須大于100%(房地產企業可大于80%)。
2.資產負債率。必須小于70%,最好低于55%。
二、企業償債能力指標
1.流動比率。一般情況下,該指標越大,表明企業短期償債能力越強,通常該指標在150%—200%較好。
2.速動比率。一般情況下,該指標越大,表明企業短期償債能力越強,通常該指標在100%左右較好,對中小企業適當放寬,也應大于80%。
3.擔保比例。一般講,比例小于0.5為好。
三、現金流量指標
1.企業經營活動產生的凈現金流應為正值,其銷售收入現金回籠應在85~95%以上。
2.企業在經營活動中支付的采購商品、勞務的現金支付率應在85-95%以上。
四、經營能力指標
1.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一般講,如果主營業務收入每年增長率不小于8%,說明該企業的主業正處于成長期。如果該比率低于-5%,說明該產品將進入生命末期了。
2.應收賬款周轉速度。一般企業應大于六次。一般講企業應收賬款周轉速度越高,企業應收賬款平均收款期越短,資金回籠的速度也就越快。
3.存貸周轉速度,一般中小企業應大于五次。存貨周轉速度越快,存貨占用水平越低,流動性越強。
五、經營效益指標
1.營業利潤率,該指標表示全年營業收入的盈利水平,反映企業的綜合獲利能力。一般來講,該指標應大于8%,指標值越大,表明企業綜合獲利能力越強。
2.凈資產收益率,目前對中小企業來講應大于5%。一般情況下,該指標值越高說明投資帶來的回報越高,股東們收益水平也就越高。
未來幾年,我國政府在解決就業、消除收入差距等問題上承擔的責任將日趨明顯,對吸納勞動力就業、增力n城鎮居民收入有重要作用的中小企業將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并逐漸成為支撐我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把握住中小企業,也就把握了未來中國經濟中最有朝氣的經濟主體。同時,商業銀行之間競爭的加劇,資產負債比例結構的限制,大型企業融資渠道的增多,都制約了國有商業銀行對大型集團企業的融資,能否有效地拓展中小企業信貸市場就成為國有商業銀行在未來的信貸市場競爭中保持優勢的關鍵。與大型企業相比,中小企業融資需求以流動資金為主,融資期限較短,金額不大,可有效提高銀行信貸資產的流動性。中小企業數量較多,行業分布廣泛,可有效降低商業銀行對單一客戶、行業的融資集中度,分散信貸風險。而隨著我國利率市場化的推進,商業銀行從風險相對較低的大型、壟斷型或跨國型優質企業融資中獲得的收益將非常有限,以有效控制風險并獲取高收益為特征的中小企業信貸業務無疑將成為商業銀行信貸收益的主要來源。(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