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路迢迢青藏線
汽車一路疾駛,沿109國道西行,出蘭州,過河口,經海石灣,進入青海,到中午時分已駛離西寧,翻過日月山,到了青海湖邊。此前剛下過一場雨,路邊的油菜花被沖洗得一片金黃,盡管天陰沉沉的,但清新的空氣卻令人為之一爽。濃濃的霧氣鋪天蓋地涌來,遮去了遠山野嶺,迷茫中那金色的菜花地也顯得漫無邊際,與路北那一望無邊的青藍色的青海湖水相映相襯。混沌之中,極目四望,天地是那樣空蒙遼闊,使人不由得心曠神怡。
在路邊一家循化人開的清真飯館里每人吃了一碗羊肉面片,算是午餐,便又匆匆上路。汽車沿青海湖南岸向西行駛,西望湖水如帶,遠處水天一色,完全是大海的感覺;而湖畔綠草如茵,牛羊點點,帳房片片,卻又是一派高原景象。驅車大約走了近百公里,到了橡皮山湖水才退出視線。一看車前儀表,高程早已定格在海拔4000米,表明我們已踏上了世界屋脊——青藏高原。
這一路車少人稀,柏油路既平又寬,飛駛中我左顧右盼欣賞著沿途的風光并不時拿起相機獵取些闖進車窗的畫面。放眼看去,路兩邊群山連綿,卻顯得棱角分明,有的竟然滿覆植被,青蔥如黛,顯得十分硬挺險峻。汽車翻山越嶺,陽光時明時暗,白云朵朵從山后飛來,在山巒坡谷投下片片陰影,逆光里草地上的牛羊和牧人的帳房閃著銀子似的光輝,還有那彎彎曲曲的河流,更像盤繞在綠地上的飄帶,金光閃爍。造化把陽剛與陰柔打造得渾然一體,真是一種極至啊。
風云多變,大路朝天,薄暮時分我們到了青海名城格爾木。下榻后,早就等候的朋友們設宴款待洗塵不表,我們早早安歇,于凌晨五六點鐘就又出發了。據說這一路要經受高原缺氧的考驗,汽車拼命跑也要到天黑以后才能到拉薩。出格爾木南行,一處鐵黑色的山峰吸引了我的目光。此山下電纜縱橫,鐵塔高聳,機車轟鳴,近前一看,原來這里正是青藏鐵路配送基地。格爾木因這條鐵路而揚名海外,我也早就慕名這條“天路”,這次要一睹其建設現況了,心里很是興奮。
109線是北京至拉薩的國道,青藏鐵路這時也基本上和公路相鄰相依。只是鐵路路基較高,又不愛拐彎,逢山鉆洞,遇水架橋,比公路要富貴得多。看來這里鐵路已經建好,我們被眼前這條孤零零的現代建筑所吸引,由衷地發出贊嘆。尤其過了昆侖山口,海拔已過5000米,車里就可以看到雪山在遠遠的地平線上跳動了。黑黑的鐵路就像一根硬挺而富有彈性的線條直達天際,而公路則軟綿綿地躺在荒原上,顯得有點灰溜溜的。那鐵道路基的護坡都被砌上了水泥格子,格子里栽著綠色的草皮,那白色的菱形網格在藍天下猶如玉石雕就,很是搶眼。那鐵路橋更顯精致,一座連一座,各有特點。矮的貼近地面,過溝越坎,灰色的欄桿,白色的橋座,與周邊環境協調相近,有一種平實樸素之美。而那凌空架起的路橋,穿峽谷跨冰河,橋墩高聳,鐵臂飛懸,卻不失大氣壯觀。紅山梁上、綠草灘里、白雪山下憑空多了一道道直線,又不時聳起幾座尖尖的鐵塔和方方正正的房屋,白色的電線,綠色的柵欄,紅色或天藍色的屋頂,都一一跳出自然的畫面,在荒蠻中顯得親切,又是那樣簡潔而清新。難怪車后的三位女士不住地叫好:“這哪是鐵路,簡直就是工藝品嘛!”
過昆侖山口時,一連有三座紀念碑。一座是吳邦國題寫的“昆侖山口”的石碑,接著是可可西里國家自然保護區和為紀念保護藏羚羊而犧牲的英雄索南達杰紀念碑。每座紀念碑都令人肅然起敬,一種悲壯的情緒油然而生。
不久,汽車經過路邊以索南達杰命名的藏羚羊保護站,同志們連忙下車,走進站上的展廳(其實就是一間平房),里面張貼著關于保護藏羚羊等野生動物的宣傳圖片,幾個身穿藏藍色夾克衫的志愿者正在那里忙活。我們不約而同地在那呼吁保護野生動物的橫幅上莊重地簽下了自己的名字。還想再表達些意思,卻不見募捐箱,問那個瘦瘦的藏族工作人員,他笑著婉言拒絕了。
一路無話,總有一種悲壯的情緒在胸中萌動。心里沉重,天也陰云密布。過了楚瑪爾河,就是無人區,一派高原草甸地貌。放眼四望,綠野茫茫,遠處雪山戴帽,頂著厚厚的云層,不時有電光在濃重的云間閃爍。忽而大雨滂沱,我們便在雨絲里穿梭,霧氣從車輪下騰起,前面的車成了一團水汽。不見來者,也無隨者,沒有一個人影,沒有一座房屋,晦暗的荒原上似乎只有我們這輛小小的車子在奔馳。
暴雨中到了雁石坪,據說這是途中惟一的加油站,忙停靠加油。雨大得車門都不敢開,未料加油的功夫雨卻停了。聽站上的女孩講,再有七八十公里就到唐古拉山口了,開始進入西藏的地界了。
穿越風雨,太陽又透過云層撒下萬點金光,天被洗得碧藍碧藍的,云被沖得雪白雪白的。路邊的草甸,真如毯墊一樣,綠旺旺的,吸足了水。特別是山坡上的草皮,因根部土色裸露,看上去一塊塊就像拼貼的圖案,錯落有致,極富肌理。云翻滾著,容不得你去定位思考都像什么,瞬息萬變。陽光斜斜地照過來,天好像離我們很近,東邊日出西邊雨,肯定會有彩虹出現。我忙調整好相機,果然遠處山梁上一道彩虹橫跨云天,讓我拍了個正著。
唐古拉山口也聳立著一座石碑,那是江澤民題字的軍民共建蘭州到拉薩的光纜通訊千里工程竣工紀念碑,還有一方寫著“唐古拉山口海拔5231米”的水泥碑。大家忙在此處攝影留念,急忙中忘了行前有人囑咐,跑了幾步,兩腿就有點發飄,看來還真不敢造次了。還好,我們一行除了嘴唇發紫外,高原反映都不太厲害。但海拔畢竟太高,此地不可久留。跟逃跑似的,我們匆匆下了山。車輪飛轉,滾滾向前,滿以為可以下到海拔低的地方了,卻始終沒有下山的感覺。也許是恐慌甚或是無奈,疲倦中盯著顯示海拔4000米高程的儀表盤,任你拍打還是一動不動,大家都笑開了。
太陽快落山了,我企盼著高原落日的美景,可是卻盼來一場大雨,天霎時就黑了下來,雨中似乎還夾雜著冰雹,劈里啪啦打在車窗玻璃上,從前面刮雨器的空檔望去,路面白花花一片。一看儀表,車外氣溫已降到了零下4度。大雨時斷時續,四周黑漆漆的,什么都看不見。總算看到了燈火,那是進藏的第一個城鎮安多。一打聽,拉薩還在三四百公里之遙。雨夜冷清,無處就餐,饑餓中更感疲倦。前途渺茫,坐臥不安,睡意全消。
雨夜行車不能快,總算過了那曲。儀表盤上海拔4000的數字突然降為3950,大家又興奮起來。雨夜一片漆黑,不說問路語言不通,一路連個人影都沒有。大家都死盯著前方,希望能看到路牌,卻只字未見。都說要給西藏交通部門提個意見,應多設些標示清楚的路程牌才有開放意識啊。就這樣好不容易總算過了當雄,趕到拉薩已經是午夜了。
陽光明媚拉薩城
我們所住的紅山飯店就在布達拉宮旁邊,大清早西藏文物局尼瑪次仁局長和老局長甲央等四五位領導就提著水果來賓館看望我們。
小住拉薩,我們到敦煌研究院在這里的工作站看望了參加壁畫修復工程的同志們,帶去了禮品和家鄉的問候,又到施工現場考察了他們的工作情況。我們一行在主人安排下,參觀了區博物館和三大寺廟等文物古跡,受到同道們的歡迎,也享受到一般人所難得的特殊禮遇。
先說參觀羅布林卡,這是當年西藏嘎廈政府辦公之地,也是達賴喇嘛常住的夏宮。“羅布林卡”即藏語寶貝園林之意。這里古木參天,到處蒼松翠柏,遍地奇花異草,涼亭水榭玲瓏別致,碧波浮白鵝,玉橋通畫廊,真是一處難得的佛國園林。
來到正殿,導游便帶領我們參觀了對公眾開放的會議室、佛堂、信徒進獻的各種供奉陳列的精美佛像和當年西藏上層人士會見國家領導人的廳室陳設等。經導游介紹方知,這是一處難得的藏式人造園林,也是規模最大、風景最佳、古跡最多的園林。它始建于18世紀40年代,占地36萬平方米,以格桑頗章、金色頗章、達登明久頗章三大宮殿為主體,有房374間。最初是清朝駐藏大臣為七世達賴游玩消夏而建,后經歷世達賴營造成了夏天行宮,作為辦公和接見西藏僧俗官員的地方,而布達拉宮只是達賴喇嘛的冬宮。
為到壁畫修復現場看望施工的甘肅同仁,我們還獲準進入達賴臥室等未開放的經室佛堂等處一觀。達賴床頭上方掛著上世紀50年代初印度尼赫魯總理所贈的一幅繪有舞姿婀娜少女的油畫,十分引人注目。
經東道主安排,我們一大早就驅車進入布達拉山門直抵山腰,特殊了一回,少走了不少彎路,不然從山腳爬到海拔3500多米的半山腰不流一身汗才怪呢。所以我對布達拉宮的第一感覺就是這是一座山,山一樣的宮殿,宮殿一樣的山。
其實布達拉宮就坐落在拉薩市內這個叫瑪布日(紅山)的山上,宮墻由花崗巖砌成,據說修筑時還澆注了鐵汁,宮殿和山已連為一體。抬頭仰望,層層殿宇高聳入云,歇山式和攢頂式的屋頂檐角飛翹,鎦金銅瓦金碧輝煌,而深紅與灰白相間的宮墻卻更顯穩固厚重。莊嚴的基座提升了神圣,這種建筑思想把漢藏營造藝術結合得這樣妥貼,發揚得這樣完美,真可謂千古杰作。這就是雄偉壯麗,氣勢恢弘,這就是當之無愧的世界文化遺產。
我們是上到東宮的第一批游客,這時宮門還沒開放,管理處主任便帶領我們來到一處平臺。在這兒背依宮墻俯瞰腳下,拉薩城盡收眼底,遠山如帶,行人如蟻,大有天上人間之感。隨后趕來的女講解員領著我們進入了這座神秘的宮殿。她說:布達拉宮自公元7世紀以來,一直是歷世達賴喇嘛的駐錫地和西藏政教權力的中心。這一建筑群分為紅宮和白宮兩部分,紅宮主體建筑是靈塔殿和各類佛堂,也是舉行佛事活動的場所;白宮是歷代達賴喇嘛起居、誦經及處理行政事務的場所。布達拉宮主樓13層,高達110多米,共有大小殿堂、樓閣、房舍1000多間,大小柱子1萬多根,東西兩端都建有碉樓以駐軍防衛。宮內除有佛殿、經堂、寢宮、靈塔殿、庭院外,還有法庭、監牢,是一座形制十分完備的城堡。
我們穿行在廳堂回廊之間,記不清看了多少壁畫、佛像、寶塔、法器、珍玩,印象最深的是紅宮內安放的前世達賴遺體的靈塔。塔身以金皮包裹,寶玉鑲嵌,富麗堂皇。這些靈塔中以五世達賴的靈塔最為壯觀。這是一座修建在大殿里上下貫通三層樓的大金塔,塔形宛如北京北海公園的白塔,高14.85米,從上到下全部用黃金包裹,外鑲無數寶石,光黃金就用了11萬兩。
還有就是供奉的吐蕃王松贊干布與他的三位夫人的塑像,看了之后,才知道文成公主僅居其一。而這座城堡卻是公元7世紀他為迎娶文成公主時修建的,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了。而紅宮內明清兩代皇帝封賜西藏官員的詔敕、封誥、印鑒、禮品和御筆題贈的漢字牌匾,卻使我倍感親切。
我感覺布達拉宮不僅是名副其實的藝術寶庫,還是一座布滿疑惑的迷宮。每個第一次進去的游客如果沒人引路,恐怕都會暈頭轉向找不著北,會數不清到底見了多少稀世珍寶,至于佛教藝術更難說個一二了。帶著許多迷惑和無奈將要離開時,我問講解員布達拉是什么意思,她說人們認為這座宮殿猶如觀音菩薩居住的普陀山,故稱其為布達拉,有“佛教圣地”之意。
我們又來到位于拉薩市中心的大昭寺,門前有許多磕頭的信徒,以婦女居多。大昭寺香火極盛,藏民進門是不收錢的。在香煙繚繞中,前來朝圣的藏民自動排成長隊,沿廊繞了好幾圈兒。有的手握酥油燈,有的提著裝滿酥油的塑料袋,有老人,也有青年和小孩。他們表情肅然,口中念念有詞,對一臉好奇的外地游客視若無睹。
大昭寺又名“祖拉康”、“覺康”(藏語佛殿之意),是唐貞觀二十一年(647),為松贊干布迎娶尼泊爾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之后所建,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大昭寺建成后只用來藏經、供佛。到后來又經歷代擴建,在四周增設了回廊、院落等,而今建筑面積達2.5萬多平方米。黃教興起后,每年都在這里舉行傳召法會,歷世達賴或班禪的受戒儀式也在這里舉行。大昭寺殿高四層,上覆金頂。整個建筑的金頂斗拱,為典型的漢族風格;碉樓畫棟則是西藏樣式;主殿二、三層檐下排列成行的103個木雕伏獸和人面雄獅,又呈現尼泊爾和印度風格。正殿有20根大木柱,柱上斗拱架梁,有天鵝、大象等精美浮雕。寺內還有長近千米的藏式壁畫《文成公主進藏圖》和《大昭寺修建圖》,兩幅明代刺繡的勝樂金剛和大威德金剛的護法神唐卡,至今仍色澤鮮艷,這些都是鎮寺之寶。
從大昭寺出來就是聞名海外的八角街。八角街又稱八廓街,我想可能前者是形象化之稱,而后者也許是因川藏人把“角”讀作“廓”所致吧。這是一片有著濃郁藏族生活氣息的街區,是西藏著名的商業中心和商品集散地,也是藏族群眾心中最重要的一條轉經道。漫步八角街,街上人頭攢動,游客摩肩接踵,有身著藏族服飾的轉經者,也有金發碧眼的老外。路邊的攤點店鋪五花八門,大都是銷售旅游紀念晶的,可謂琳瑯滿目,應有盡有,十分熱鬧紅火。人們說不去八角街就等于沒到過拉薩,這塊集聚濃縮著西藏民族民俗宗教文化氛圍的商業街確實值得好好轉轉。只是買東西一定要小心,和當今所有旅游區一樣,不買別用手摸,問價要會還價,開口上百元,說不定十幾元就能搞定。
“拉薩”是藏語“佛地”之意,也真是現代世界一方難得的圣土。這里城市街道整潔,天藍云白,空氣清新,寺廟佛宮金頂閃爍,在濃厚的宗教氛圍中又顯出幾分神秘,其厚重質樸的濃烈情韻魅力獨具,深深吸引著海內外游客。幾天來艷陽高照,8月的氣溫還很高,所帶防寒衣褲沒用,倒是雨傘遮陽卻派上了用場。街心那座名為“高原魂”的金牦牛城雕神態雄壯,而作為全國優秀旅游城市標志的銅奔馬紀念碑也氣勢凌云,讓我們這些出土銅奔馬的鄉親也平添幾分自豪。
相關鏈接:
西藏經典名勝
拉薩地區:布達拉宮、大昭寺、羅布林卡、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羊八井地熱電站、八廓街、小昭寺、楚布寺、藥王山、龍王潭公園、曲貢文化遺址、西藏博物館等。
日喀則地區:扎什倫布寺、薩迦寺、白居寺、珠穆朗瑪峰、夏魯寺、宗山炮臺、岡仁波齊峰、碼旁雍錯等。
山南地區:雍布拉康、桑耶寺、藏王墓群、羊卓雍錯、沃卡溫泉。
那曲地區:念青唐古拉山、納木錯、當惹雍錯湖、麥莫溶洞、古代象雄遺址、達果雪山、桑丹康桑雪山、卓瑪峽谷等風景名勝。
阿里地區:古格王國遺址、東嘎皮央、瑪旁雍錯、拉昂錯、班公錯、托林寺、科加寺、納木那尼峰、岡仁波齊。
林芝地區:雅魯藏布大峽谷、墨脫瀑布、桃花溝、察隅風光、易貢茶園生態旅游、林芝巨柏林。
昌都地區:茶馬古道、強巴林寺、仁措湖、鹽井、卡若文化遺址、“畫匠之鄉”——噶瑪鄉、紅拉山生態旅游區等。
青藏鐵路7月通車
舉世矚目的青藏鐵路已于2005年10月12日全線鋪通,2006年7月1日將正式通車,首批將開通北京、上海、廣州、成都、西寧和蘭州分別至拉薩的旅客列車,同時開通普通列車和高檔列車。北京至拉薩高檔列車運行時間48小時左右,普通列車稍慢一些。
據悉,列車運行將充分考慮游客旅游觀光的需要,在重要的站點停靠,供游客停留拍照。列車初步確定隔日開行,票價還沒有確定。
12月10日,青藏鐵路公司與美國國際聯合列車公司在北京簽署了關于組建合資公司、共同經營青藏鐵路旅游觀光列車的框架協議。據此協議,最遲在2007年上半年,中外游客就可以乘坐超豪華觀光列車到青藏高原旅游。
友情提示
1.冬游西藏須知
初到高原,部分游客會感到不同程度的頭痛頭暈、胸悶氣短、心跳加快、頭疼耳鳴、失眠等癥狀。吸氧可以暫時緩解某些不適癥狀,可停止吸氧后癥狀又會重新出現。因此,不要把緩解高山反應依賴于吸氧。拉薩市內的藥店里有多種預防高原癥藥物出售。如果有必要也可到醫院,由醫生推薦預防藥物。不過,每天喝30克紅糖水并服用幾粒復合維生素丸,持續三天,也有助于減緩癥狀。其實,抵御高原反應,主要是把心情和身體調整到良好狀態。入藏前,睡眠要充足,休息好,心情不要緊張,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入藏后,動作要緩慢些,不要提拿重物,可多做些呼吸。
到西藏旅游衣服要寬松、保暖(羽絨服最佳);另外可別忘帶防曬霜、墨鏡、遮陽帽、潤唇膏等,防風沙,防日曬。常備著小藥、小吃也很有必要,如感冒藥、止瀉藥、止痛藥、胃藥、VC、VE、巧克力等。
冬季到高原旅游,最好少活動,多喝水,多吃蔬菜和水果,少吸煙,多休息,不喝酒,放松心情,保持樂觀情緒,便可很快適應。
對付高原反應要謹記:輕手輕腳走,千萬別喝酒;得空就睡覺,盡量少開口。
2.進藏手續
國內游客:需持本人身份證或中國護照。欲前往珠峰、阿里、亞東等邊境地區,還需提前在本人戶口所在地辦理邊防證、通行證。如果你要求邊境證上有藏文以便作為紀念,那只好在拉薩辦,其他如日喀別、林芝等地也可以辦,但相對要更麻煩一些。在這些地方辦邊防證,一個簡單的辦法就是交錢給旅行社,否則就需要啟動一套復雜的辦證程序。
境外游客:需辦理入藏確認函。辦證時需提供本人護照(或臺胞汪)及來華簽證或復印件。內容包括:姓名、性別、年齡、國籍、職業、護照號碼及簽證種類和有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