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同志:
三峽庫區經濟社會發展急需智力支撐,然而庫區的人才資源卻嚴重匱乏,人才工作存在“三難”,人才隊伍建設存在“三個不適應”。可以說,人才問題已經成為制約庫區發展的瓶頸之一。
目前,三峽庫區人才隊伍存在三大突出問題。一是黨政人才結構不合理。三峽庫區人才隊伍普遍存在原聘用制干部多、“三門”型(家門——校門——機關門)干部多,老經驗干部多的“三多”現象。二是專業人才緊缺。庫區貧困縣的專業技術人才密度、結構、能力與發達地區差距明顯,特別是嚴重缺乏當前急需的地質災害防治、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旅游經濟發展、環境保護、生態農業、農業開發、醫療等專業技術人才。三是經營管理人才奇缺。在庫區經營管理人才中,單一型人才較多,復合型人才偏少,真正懂管理、善經營的企業家型人才很少。
與這三大突出問題緊密相關的是,目前三峽庫區人才工作存在“三難”。一是區域劣勢明顯,引進人才難。因庫區縣多為貧困縣,區位優勢不明顯,名校、名企缺乏,使人才集聚缺乏良好的承載體。二是經濟待遇低,留住人才難。庫區經濟實力較弱,雖然大多數單位都有求才的欲望,但因沒有經濟實力,對一些人才提出的要求和待遇無法解決,留不住人才。三是政策不配套,用好人才難。目前,庫區的人才政策不優不活,對庫區人才政治、經濟待遇和引進、培養、使用等方面的政策沒有優惠和傾斜。最突出的兩大問題是:人員編制控制太死,想進的人才沒有編制指標;準入門檻太高,盲目追求高學歷、高職稱。
破解三峽庫區人才工作存在的這些難題,筆者有四點建議——
出臺優惠政策,為庫區人才引進和使用提供制度保證。經濟貧困,政策不能貧困,市里的人才政策對庫區要有針對性地實行優惠。比如,適當擴充引進人才的編制限額,增大庫區選調生名額,適度擴大招收村(城市社區)優秀實職干部充實公務員隊伍的指標,對到庫區工作的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工程師以上職稱的高級人員給予特殊待遇等。
充實“蓄水池”,最大限度地縮小人才落差。建議市里將庫區人才培養作為支持庫區發展的重點工程,將培訓資源輸入庫區,將人才工作項目、教學科研實驗基地多投放到庫區,將庫區有潛力的優秀人才吸納到高校、科研單位進行強化培訓。同時建議組建支持三峽庫區建設專家小組,實行人才與資金、項目、技術、培訓一體化結對幫扶制度,并對支援情況強化考核。
改善大環境,構建適合人才生存的發展空間。人往高處走是客觀規律。三峽庫區必須努力改善人才生存發展的條件。一是優化工作環境,用事業留人。實踐證明,在引項目的基礎上引人才,是最靠得住的引才途徑。庫區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以產業和企業優勢集聚和吸納人才。二是優化人際環境,讓人才有一個心情舒暢的工作環境。完善領導聯系高層次人才制度,建立外來人才俱樂部,進一步加強同外來人才的溝通和聯系,增強人才的歸屬感。
盤活農村實用人才,打造農村經濟發展的新亮點。一是大力選拔農村實用人才進行重點培養,鼓勵他們發揮示范作用和輻射效應。二是對擁有農村實用技術的人才,在工商登記、稅費減免、借貸、培訓等方面提供優惠政策。三是加大農村實用人才培養資金扶持力度,地方財政應設立農村實用人才培育基金,專門用于實用人才培養、培訓和對做出突出貢獻的實用人才的獎勵等。
開縣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咼生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