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紀委審理室
2004年底,某縣林業局經集體研究決定后,與某私營公司經理張某達成協議:由張某所在的公司投資購買故事片《童年》在本縣的放映權,由林業局負責協調縣教委、團委等單位組織青少年兒童觀看;公司在收回投資后,支付30萬元利潤給林業局。局長王某(中共黨員)代表本局與張某簽訂了合作協議,并加蓋了該局印章。
兩天后,王某安排人員與張某一起以40萬元購買了《童年》在本縣的放映權及拷貝。之后,林業局在與縣教委等相關單位協調時,由于相關單位不同意發文組織中小學生觀看,結果電影放映不僅未獲得預期收益,而且有30余萬元投資無法收回。張某不斷向有關部門投訴,要求縣林業局賠償其30余萬元損失。
本案在定性上存在兩種分歧意見:第一種意見認為,王某的行為構成濫用職權錯誤,應根據《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第127條第2款的規定給予適當的紀律處分。第二種意見認為,縣林業局屬于單位違反規定經商辦企業的行為,王某作為局長,應負主要責任,應按《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第105條之規定給予適當的紀律處分。
我們同意第二種意見。
首先,此案不宜按濫用職權行為定性。濫用職權行為在客觀方面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必須具有濫用職權的行為,這里的“濫用職權”包括胡亂地使用職權或過度地使用職權。即在客觀上必須是在履行法定工作職責過程中不正確使用職權或超越職權范圍的行為。從本案來看,林業局與他人合作放映電影并獲取利益,這不是林業局的法定工作職責,而是一種超越職責范圍、與民爭利的行為。同時王某在協調未果后,沒有實施利用林業局的職權和影響促使有關部門支持張某放映電影的行為。二是必須要給黨、國家和人民利益以及公共財產造成較大損失。本案中,損失無法確定:第一,對公司而言,張某與林業局合作放映電影是一種投資行為,把沒有收回的30余萬元投資認定為損失,值得商榷。第二,從社會影響看,張某的不斷投訴,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政府部門的形象,這種影響能否認定為不良影響即較大損失,值得商榷。第三,從民事法律上看,林業局與張某公司簽訂協議,是平等主體之間的關系,林業局沒有按照協議約定做好影片放映的組織協調等相關工作,協議不論是否有效,林業局均應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但不能簡單地把林業局的違約行為作為張某未收回30余萬元投資的直接原因。
其次,此案應按單位違反規定經商辦企業錯誤追究王某的黨紀責任。單位違反規定經商辦企業行為,是指黨和國家機關違反規定經商辦企業的行為。這里的經商辦企業是指“從事營利性經營活動”。從本案來看:一是林業局作為政府部門,符合該錯誤的主體要件。二是林業局經集體研究決定與張某合作組織放映影片,并約定收取30萬元利潤,具有明顯的營利性經營活動性質,屬于經商辦企業的行為。同時,林業局的行為違反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嚴禁黨政機關和黨政干部經商、辦企業的決定》的規定,超越了林業局的法定職責,侵犯了黨和國家機關的正常管理秩序,符合該錯誤的主觀和客體要件。三是王某代表林業局與對方簽訂合同并予以實施,表明王某主觀上是故意的,具有為本單位獲取經濟利益的直接目的。
綜上所述,林業局的行為符合單位違反規定經商辦企業行為的構成要件。王某作為林業局局長,直接參與并召集會議研究決定本單位違規參與營利性經營活動,負有主要責任,應按照《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第105條之規定給予適當的紀律處分。
重慶市紀委審理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