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同志:
我是一名機關干部,也是一位17歲男孩的父親。在事業上,我算得上成功,人際關系也不錯,但是,在教育孩子上,我承認自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失敗者。
為人父母,當然是全心全意地為了孩子。可我想不明白的是:為孩子付出了那么多,卻得不到孩子的半點理解。在孩子的眼里,做父母的好像是前世欠他的。就說我的孩子,每個月都要花費不菲的零用錢。衣服非名牌不買,運動鞋就只要“李寧”、“耐克”、“阿迪達斯”。同學買了MP3,他就非要買一個帶彩屏的MP4不可,一個MP4就要花七八百元錢呀。他還只是一個高中生,就嚷嚷著要買手機,說聯系同學不方便。我和他媽沒有同意,就為這事,他就和我們賭氣,硬是好長時間不和我們說話,那種冷漠的神情,我一想起就不寒而栗。
我突然覺得,當初花幾萬塊錢把孩子送到重點學校讀高中并不明智。他讀初中時本來成績還可以,但到了重點學校讀高中后,成績就黯然失色了。于是,孩子的學習興趣就不那么高了,不和別人比學習成績,整天就和別人比吃比穿。有一天,他再次提出要買手機,我們沒有同意,他就在家里大發脾氣,嚷道:“你看小麗,周末都是她爸爸開寶馬來接;文文放假了不是去麗江就是去海南,過生日都是在大酒店訂的酒席。都怪你們沒本事,每個月只給我三四百塊,連買個手機都摳門,害得我在同學面前頭都抬不起來……”孩子的嘮叨像一把針,扎得我和他媽心里一陣陣酸疼。我一次次地在心里說,孩子,爸媽沒有那么大的能力啊,我們不過是普通干部,再說,我們也不想讓無止境的欲望害了你啊!
難道這就是我們含辛茹苦十幾年養大的孩子嗎?難道這就是我們省吃儉用當心肝寶貝疼愛的孩子嗎?為了孩子,我們傾注了全部的愛。他媽媽身體本來不好,當初為了生他,硬是請假一年在家保胎。生下孩子后,全家上下把他當成小太陽。從小到大,沒讓他吃過一點苦,真可謂“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親戚朋友誰不羨慕他,可他為啥不懂父母的一片苦心呢?
我們捫心自問,該做的已經做了,孩子卻不知滿足,是我們的教育方法不對嗎?我認為家里的氣氛還是很民主的,也沒有打罵過孩子。但是孩子長大以后,眼里只認得錢,只貪圖享樂,卻不知道我們為他做出的一切。有時我咬著牙狠狠地說:“你現在不好好學習,將來怎么找工作?”他不以為然地說:“那就當個‘啃老族’吧。”看到孩子如此不求上進,氣得我差點吐血。
孩子大了,有什么心里話卻不愿跟我們講,而是去和網上的虛擬朋友講。難道生他養他的父母,還不如一個虛擬世界的陌生人嗎?孩子總嫌我們“老土”,跟不上時代。他開口閉口就是“超女”、“粉絲”、“青蛙”、“潛水”什么的,我們的交談常常成了“雞同鴨講”。想多說他兩句,他就和你頂嘴,道理還一套一套的,常常把我們嗆得無話可說。
在家里不太愛說話的孩子,在網上卻滔滔不絕。眼看快上高三了,他卻把大量的時間花在玩網絡游戲和聊天上。在聊天室里,他化名“君臨天下”,聊得不眠不休,玩游戲也常常是廢寢忘食。我曾看到報道說有人因為打網絡游戲,不惜偷家里的錢甚至傷害親人。我一遍遍地問自己,孩子變成這個樣,當家長的到底做錯了什么?
單從外表上看,孩子長得人高馬大,比我還高一頭,但他的思想和行為卻常常讓我擔心、寒心、甚至揪心。古話說:“養兒防老。”可看到兒子這個樣,恐怕還得我來養他。
我是他的父親,當然不會恨他或者拋棄他,只能在一旁暗暗著急:孩子呀孩子,你為什么不爭氣?
除了著急,我又能做什么呢?
一個憂心如焚的家長冬 寶
2006年3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