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1月22日,中國舞蹈荷花獎的金色光芒突然之間普照到了河南鄭州。由剛組建不久的鄭州歌舞劇院創作的大型舞劇《風中少林》,一舉奪得舞蹈界的最高獎。有消息說,這不僅填補了鄭州乃至河南省原創舞劇的空白,還開創了本土舞劇在編導、服裝以及男女主角等單項獎方面的金銀獎先例。
一時間,風動少林,嵩山高歌。

仿佛就在突然之間,原本隱藏在爛漫的城市群深處,毫無氣質可言的鄭州,一下子舞動出令人驚艷的特質,吸引了社會的整體矚目。
當人們循著《風中少林》的成功,追尋它一路走過的脈絡時,就會發現,事實上,鄭州獨有的文化積淀和榮耀,早在很久以前就開始醞釀了。
2004年10月5日至20日,在鄭州舉行的首屆世界傳統武術節里,大型原創舞劇《風中少林》揭開面紗,第一次出現在河南省人民會堂的舞臺,盡管當時它只是依附在“鄭汴洛文藝精品工程”里的一場演出,但其中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男女主人公精彩的舞技、精心設計的舞美、音樂、燈光,還是深深打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觀眾,并由此引起了全國各大媒體的關注。
不過,在此次亮相之后,《風中少林》就淡出了觀眾視野。
在今天《風》劇大獲成功之時,人們這才意識到,蟄伏的這段時間,是它潛心回爐淬火,準備下一輪沖刺的過程。鄭州市文化局局長兼鄭州歌舞劇院院長齊岸青說:“《風中少林》在河南省人民會堂的演出算不上首演,那是我們為鍛煉隊伍而進行的一次試演。那次演出讓我們聽到了社會各界的聲音。”
據介紹,在演出結束的第二天,鄭州歌舞劇院就組織來自北京的舞蹈、音樂界專家及少林寺的代表,對該劇提出意見和建議,并很快拿出了劇本的修改稿。
2005年5月,當修改后的《風中少林》再次登陸河南省人民會堂的時候,創下了連演12場、場場一票難求的盛況。6月,在北京保利劇院的演出,讓該劇在贏得了更多觀眾的同時,也征服了美國、英國、德國、西班牙、日本、新加坡及港臺的演出機構。隨后,鄭州歌舞劇院接到了各種各樣的演出邀約。
2005年11月,《風中少林》應邀參加在上海舉行的中國上海第七屆國際藝術節,以它大氣恢弘、精美絕倫的舞武結合,再次征服了眼光挑剔的上海觀眾,以及國內舞蹈界權威專家組成的14人的“荷花獎”評委。
文明古都的文化表達
對于積淀了3600年文明的鄭州而言,《風中少林》的亮相,只是它嘗試走向時代舞臺的第一步,這個城市關于未來的規劃和設想,除了完全超越城市概念的鄭東新區之外,就是它所承襲的文化淵源和古老文明的大旗。

而這些,都具體而微地體現在河南省的文化發展綱要里。
2004年3月,沿襲著河南省委、省政府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實施“鄭汴洛文藝精品工程”思路和決策部署,鄭州市歌舞劇院正式組建。鄭州市文化局局長兼鄭州歌舞劇院院長齊岸青曾表示,毫無疑問,這也是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需要。
這樣一來,鄭州歷史上的第一家歌舞劇院,和它成功推出的河南歷史上第一部原創舞劇《風中少林》一起有了機會,走上了城市文化的代言席。
齊岸青說:“《風中少林》之所以能成為鄭州歌舞劇院的開院之作,是因為它作為一部洋溢著地域特色的大型原創舞劇,能更有效地提升河南的文化層次,展現中原豐富多采的文化底蘊。”
或許正是在這種使命感的激勵下,鄭州歌舞劇院上下都憋著一口氣,要做到最好。在鄭州歌舞劇院的院子里,醒目地書寫著:“在中國最老的文明古都,創建最具活力的歌舞劇院;在民族最豐厚的文化沃土,打造百年吟唱的經典歌舞”。
這詩一般的語言,不僅概括的是鄭州歌舞劇院的建院宗旨,還張揚了一種氣度。
單單從一部《風中少林》來看,它的創作史、演出史、成功史,就是一群人的奮斗史和開拓史,讓國人乃至世界看到了新的河南,新的鄭州;也讓生活在河南、生活在鄭州的人看到了新的自己,新的天地。
齊岸青說,鄭州這個城市不缺過去歷史的深厚,卻缺少靈動,《風中少林》帶領大家找到了這個城市的美麗和優雅。
旗幟的凝聚效應
借助文化的張力,彰顯城市文化品牌的魅力和熱度,這是目前很多城市都在尋找的途徑。
在此之前,大名鼎鼎的張藝謀在風光秀美的陽朔,大手筆地勾勒了寫意的詩話《印象·劉三姐》,他將劉三姐的經典山歌、民族風情、漓江漁火等元素創新組合,把桂林山水的自然風光與傳說經典有機地結合起來,創造了華美的視覺盛宴。
隨后,張藝謀又啟動了“印象·麗江”。現在,他又開始著手打造“印象”系列的第三個作品《印象·西湖》。
據悉,《印象·西湖》項目的整體投資超過一億元,計劃于今年6月杭州主辦的第六屆世界休閑博覽會開幕時正式上演。導演樊躍向記者介紹,《印象·西湖》將在西湖水域中構建一個菱形的升降舞臺,使演員以自然的山水、景觀為天然舞臺做表演,在湖邊則建設可容納2000人的升降式觀眾坐席。而整個舞臺的最大、“噱頭”在于將利用高科技手段營造一個1200立方米的雨幕,舞者屆時將踏水起舞,穿雨而過。
可以想象,借助張藝謀的大手筆打造的這種文化藝術形象,將會給那個城市帶來多少嶄新的契機?
有人說,文化是感染力最強的東西,它能在很短的瞬間,喚醒人們心中最柔情的記憶。而現在,作為河南省省會的鄭州,文化藝術的大幕已經開啟。
一系列精彩的活動,正在陸續上演。
2005年11月8日,中遠演藝娛樂有限公司成立,被譽為“進一步深化鄭州市文化產業發展的重大舉措”,在很大范圍內引起了震動。它在市場營銷、劇目商業價值挖掘等方面所擁有的更大空間和自由,也讓人們有理由相信,未來,代表嶄新文化勢力的鄭州歌舞劇院,還將走得更遠。
此外,《風中少林》作為河南的文化產品名牌,參與到河南省政府赴美的招商活動中,并由新成立的中遠演藝娛樂公司出面,跟美國藍馬克娛樂集團公司簽訂了《風中少林》的赴美商演協議。2006年7月開始,《風中少林》將赴美演出兩年,約800場,演出收入將達800萬美元。
“美國和世界各地都興起了中國文化熱,《風中少林》把武術和舞蹈完美結合起來,極具中國特色。”美國藍馬克娛樂集團總裁托尼在談到和中遠演藝娛樂有限公司的合作時說。
據介紹,《風中少林》將在美國近30個大城市進行巡演,藍馬克娛樂集團總裁托尼說:“我們研究中國文化、市場已經十幾年了。希望通過合作,能把中國文化帶到美國,同時也把美國文化帶進中國。”
在美國伸出邀約之手的同時,法國、英國、德國以及瑞典等國家的十多個演藝機構都對此劇表示了極大的興趣。鄭州市文化局副局長黃海碧說,除此之外,中遠公司已經與國內12個省市簽定了巡回演出意向書,還與臺灣文化公司簽署了今年2月赴臺演出協議,其他演出合作也在加緊運作。
同時,與《風中少林》同步策劃的大型舞劇《洛神》,也在加緊生產,將在今年下半年搬上舞臺。
“這兩部作品將構成‘姊妹篇’,形成歌舞劇院完整形象和品牌優勢,使市場持續生長。”齊岸青說,“可以相信,歌舞劇院還將用代表城市最高藝術水準的作品,來豐富藝術格局,提升城市品位,塑造文化深厚的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