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爾啟動全球化品牌戰略。“海爾創業21周年暨海爾全球化品牌戰略研討會”在北京舉行。海爾集團2005年預計實現全球營業額1039億元,同比凈增30億元,其中海爾品牌產品的出口和海外生產海外銷售預計達28億美元,同比增長40%。
至此,海爾進入繼名牌戰略、多元化戰略、國際化戰略之后的第四個發展戰略階段——全球化品牌戰略階段。海爾的企業精神和工作作風從“敬業報國、追求卓越,迅速反應、馬上行動”升級創新為“創造資源、美譽全球,人單合一、速決速勝”。
2. 實達電腦業務遭遇停產整頓。去年12月28日,在面臨2005年業績將繼續虧損的困境后,實達集團(600734)昨日表示將對支柱產業電腦業務進行全面停產整頓,此次停產涉及的主要是福建實達電腦科技公司和安徽實達電腦科技公司。
此外實達集團還將在內部進行資產置換,并由此形成達5億元的關聯交易。
3. 國家電網公司列全球40強負債率卻高達63.5%。在《財富》雜志2005年公布的世界500強企業排名中,國家電網公司以712.9億美元的營業收入排名第40位,在所有上榜的中國企業中僅次于中石化而列第二位。
如果不是今年的石油價格飆升的話,它就可能是全中國最”好”的企業。
據原中國電力聯合會秘書長陳望祥透露,國家電網公司的資產約為12000億元,負債率高達63.5%。
4. 全球最大啤酒公司CEO易人。全球最大的啤酒生產商英博公司去年12月27日宣布任命巴西人卡洛斯·布里托為公司新的首席執行官,接替去職的美國人約翰·布羅克。
現年45歲的卡洛斯·布里托從2004年1月起任巴西啤酒巨頭美洲飲料公司的首席執行官。之后不久,該公司與比利時英特布魯公司合并,組成全球產量最大的啤酒釀造商——英博公司。
5. 主攻核心業戴-克19億美元拋售柴油引擎子公司。
戴姆勒-克萊斯勒(DaimlerChrysler)表示,以約16億歐元(約19億美元)將旗下子公司柴油引擎生產商MTU Friedrichshafen出售給總部位于瑞典的私人資本運營公司EQT。此舉旨在集中精力主攻核心業務。
6. UT斯達康5690萬美元再售子公司。 UT斯達康以2400萬美元價格將芯片設計部門出售給邁威爾科技集團后,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UT斯達康再次宣布,把公司在SBCH 公司持有10%的股份出售給日本軟銀,售價為5690萬美元。在UT斯達康出售股份后,雙方的合資關系隨即終止,日本軟銀集團擁有SBCH全部股權。
7. 聯想全資收購手機公司挑戰宿命論。即便是在國產手機整體市場份額又創下34%的新低時,聯想移動總經理劉志軍依然是少數幾個堅持認為“國產手機會有美好的明天”的人之一。
聯想集團發布公告,宣布以現金人民幣7200萬元(港幣6800萬元),收購廈華電子持有雙方手機合資公司剩余的19.2%股權。該合資公司聯想移動主要在中國從事手機生產及銷售業務,在交易完成后將成為聯想集團的全資附屬公司。
而廈華電子將徹底退出合資公司。在剛剛過去的這一年里,聯想移動已經上升成為手機市場排名第四的手機廠商,甚至在單月銷量上已超過了位列國產手機第一的波導。在全資掌控聯想移動后,劉志軍將獨自面臨國產手機宿命論的挑戰。
8. 英特爾將廢37年舊標識,核心從PC轉向消費類產品。世界頭號芯片制造商英特爾公司日前宣布,將啟用新標識,同時廢除使用了37年的現有標識和品牌口號,新標識將突出其核心業務從PC向消費類產品轉移的戰略。
在視覺上,原有英特爾標識擁有一個下沉字母“e”,新標識則為一個漩渦狀的圓圈包圍英特爾的公司名稱。品牌口號“Leapa head”將取代“Intel inside”。“Intel inside”這一口號曾隨英特爾公司在上世紀90年代名聲大噪,并助其建立起價值360億美元的世界第五大品牌。
9. 中外運換帥趙滬湘出任新掌門。2006年1月4日,曾經風傳的中國對外貿易運輸(集團)總公司(下稱“中外運集團”)人事變動一事,隨著其控股子公司中國外運股份有限公司(0598.HK,下稱“中國外運”)的一紙公告而大白于天下。
中國外運發布公告稱,張斌計劃辭去公司董事長一職,該公司建議由趙滬湘擔任董事長。趙滬湘原為招商局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兼招商局國際(0144.HK)副主席。公告還稱,張斌已辭去母公司中外運集團總經理的職務,改由趙滬湘接任。
10. 中石化成立資產管理公司。中國石化集團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年初正式成立,國家國資委副主任邵寧稱,此舉標志著中國石化改革發展、內部整合進入到新的階段,對其他中央企業是有借鑒意義的。
11. 美國汽車業“過冬” ,通用被評最差,福特再次大裁員。曾經風光無限的美國汽車業兩大巨頭通用和福特如今成了“難兄難弟”:通用2005年淪為標普500指數表現最差的成份股,而福特則被迫再度醞釀重大重組。
福特汽車公司1月3日表示,該公司將在1月23日宣布一項包括裁員、關閉廠房等事項在內的重大重組計劃。這是福特4年來北美地區的第二次重組計劃。在2002年1月的首次重組計劃中,該公司裁減3.5萬名職工,并關閉了5個生產廠。為了降低成本,福特去年已裁員2750名,并準備在今年頭幾個月內裁減另外4000名正式員工。
12. 伊利發布2006新戰略繼續領跑中國乳業。1月3日,降落到呼和浩特的飛機幾乎成了伊利經銷商的專機,近千名來自全國各地的伊利經銷商此行的目的,是為了了解中國乳業2006年新的發展動向。
“精確化的管理體系、創新的營銷模式、奶源建設的提升,將是2006年中國乳業的戰略方向。”剛剛榮獲了2005年中國年度經濟人物的中國乳業領軍人物——伊利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潘剛已經開始用新的戰略構想布局2006年中國乳業。
13. GE瘦身催生全球最大再保險公司。通用電氣公司(GE)年初宣布,它已與世界第二大再保險商——瑞士再保險公司簽署協議,將旗下大部分保險業務出售給瑞士再保險公司,交易價格為總計85億美元的有價證券、現金加債務。根據GE保險發表的聲明,該項交易將于2006年上半年完成。通過此項交易,瑞士再保險可能成為全球最大的再保險公司,而GE將更專注于核心業務的發展。
14. 西門子二度瘦身計劃出臺將會剝離部分業務。去年因不堪虧損重負而舍棄手機及其它部分業務的”大象”西門子,新年伊始便再度拋出了新的”瘦身計劃”。在這份業界傳聞已久的新計劃中,未能實現盈利的西門子IT子公司的部分業務被并入其與日本富士通的合資公司中。而此前傳聞中提到的”撤出通信業務”在該方案中只字未提。
按照計劃,此次交易將于2006年4月1日完成。據了解,這家IT公司是西門子目前業績最差,也是惟一一家虧損的子公司。該公司在上一財年共計虧損6.9億歐元。根據西門子披露的”瘦身計劃”,此次被剝離的部分業務年收入達13億歐元,與此相關的約5000名員工也將隨同并入富士通與西門子合資的電腦公司中。
15. 藺曉剛辭職,祁玉民接任,華晨四年第四次換帥。在度過業績糟糕的一個財年后,任華晨汽車(1114.HK)總裁僅一年時間的藺曉剛黯然辭職了。華晨汽車1月7日宣布,大連市前副市長祁玉民將接任其職,出任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這是華晨汽車四年內的第四次高管更迭。伴隨人事動蕩的是一路下滑的經營業績,據公告顯示,華晨汽車2003 年盈利9.36 億元,2004年為4860萬元,2005年上半年則虧損2.99億元。
16. 分眾3.25億美元“生吞”老對手聚眾。中國最大的戶外電視廣告網絡運營商分眾傳媒宣布與聚眾傳媒包括其第二大股東凱雷投資簽署最終股權收購協議。合并之后,國內大小75個主要城市的樓宇電視廣告市場從此將一統江湖。
按照協議,分眾傳媒將收購聚眾傳媒100%的股權。這次收購總價為3.25億美元,采取現金加股權的方式,其中現金9400萬美元;另外2.31億美元, 分眾傳媒將以770萬股美國存托股票(ADS)的方式在2006年第一季度完成發行。每一股ADS價格將為30美元,相當于10股分眾傳媒普通股。交易完成之后,聚眾傳媒CEO虞鋒將加盟分眾傳媒,擔任聯合董事長。
17. “2005最具影響跨國企業”出爐。中智公司和零點研究咨詢集團合作進行的“2005中國最具影響跨國企業”盛大揭曉。上榜的20家跨國公司中,美國企業占據了11個席位,此外還包括6家歐洲企業、2家日本企業和1家韓國企業。沒有一家來自中國的企業入榜,去年入榜的2家中國企業分別是海爾和聯想。
18. 柯達標志新年全球大變臉。柯達用了36年黃色方框和“K”圖形,將徹底從人們視線中消失,轉而被簡單的“Kodak”標識所代替。這家“膠卷巨人”決定跳出“黃盒子”,以此證明其正堅定不移地徹底地向數碼領域全面轉型。
19. 美國強生公司以232億美元收購蓋丹特公司。美國保健產品生產商強生公司宣布,將以232億美元的價格收購美國醫療設備生產商蓋丹特公司。
蓋丹特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詹姆斯·科尼利厄斯認為,通過與強生公司合并,公司將有能力進行重大技術創新來治療心血管疾病。強生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威廉·韋爾登也表示,收購蓋丹特后,公司將努力做好治療心血管疾病設備業務,從而為數以百萬計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