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05年11月13日時30分,吉林石化公司雙苯廠發生爆炸事故,爆炸使約100噸化學物流入松花江并順水而下。19天后,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局長解振華主動提出辭職。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感受到了些許變化,首先,一般而言,當上級部門對下級部門提出批評時,下級部門都會有苦也不說。然而這一次,情況出現了變化,吉林省環保局在面對上級領導部門的問責時,“勇敢”地拿出了兩份“專報信息”的快報。這是否意味著各級官員已意識到延誤信息發布要承擔重大的責任?就解振華的辭職,美國《華盛頓郵報》的評論說:“這是中國政府一次非常罕見地公開承認錯誤的舉動。”而香港《太陽報》、《香港經濟日報》等媒體的評論則認為這是中國官員問責趨于制度化。
當接到黑龍江省委對外宣傳辦公室用EMS給本刊編輯部送來的快件時,我們就意識到各級新聞辦盡管在處理突發事件時,雖還免不了因“協同作戰”而產生信息發布滯后的情況,但我們也看到,只要他們從“塹壕”中躍起的時候,就能讓新聞這架機器快速運轉起來,中國新聞發布制度已箭在弦上……
2005年11月23日,哈爾濱市政府下發29號公告:23日23時關閉松花江段取水口,停止市政供水管網向市區供水。這份公告引起了海內外眾多媒體的極大關注。作為擁有400萬人口的哈爾濱市,至少停水4天,這在世界上也是罕見的。
中共黑龍江省委外宣辦(省政府新聞辦)根據省委、省政府的統一部署,在省委宣傳部的具體領導下,緊急啟動突發事件對外宣傳應急預案,第一時間組織和實施全方位的對外新聞宣傳報道工作,較好地把握了公共危機事件對外宣傳的正確輿論導向,避免了謠言的產生,起到了控制局面,穩定社會和維護黨和政府形象的良好效果。
迅速補位,及時發布
省委宣傳部、省委外宣辦在全力應對重大水污染事件的關鍵時刻,部領導和辦領導身處在處置水污染現場的第一線,在省委常委、宣傳部長李延芝、副部長李寅奎和省政府新聞辦黃慰民主任的具體指揮下,我辦及時了解水污染的相關情況,省政府新聞辦通過扎實細致的工作,在哈爾濱市停水當天就以電話和傳真的方式向抵哈采訪的香港媒體和部分中央對外新聞媒體發送了省環保局提供的松花江上游水體監測、水樣提取和水質檢驗情況。以接聽電話的形式向《澳門日報》、《香港經濟導報》、香港鳳凰衛視、亞視電視、無線電視詳細通報了哈爾濱市停水當日,哈爾濱市民情緒穩定,社會治安良好,水污染防控工作取得明顯效果的情況。港澳相關媒體編寫的新聞稿,進行了客觀報道,沒有渲染。境外媒體記者對松花江水污染危機發生后對黑龍江省和哈爾濱市危機發生后及時對外公布信息給予了積極的評價。
主動應對,疏而不堵
2005年11月21日,罕見的水危機突然出現。當長達80公里的污染帶逼向哈爾濱市時得到這一消息的境內外媒體記者陸續趕到了哈爾濱。據不完全統計,23時前來哈爾濱采訪的境內外媒體有近60家,90余名記者。一時間,記者云集。
省委宣傳部領導當夜研究宣傳方案,當即決定由省委宣傳部負責省內媒體和中央駐我省分社(記者站)記者,由省委外宣辦負責來哈采訪的港澳記者和部分中央新聞單位記者并協助省外辦做好境外記者的管理工作。
省委外宣辦的同志陪同鳳凰衛視亞視的記者前往四方臺蘇家屯上游取水點采訪,認真配合中央電視臺“經濟信息聯播”采訪制冰三廠和省市環保中心站。我辦及時發布權威消息,回答記者提問,滿足了記者的采訪需求,有效地引導了媒體的報道方向。新華社的電訊稿《松花江污染及哈爾濱供水牽動全國人民的心》、東北網《松花江污染帶抵臨哈爾濱,市民生活秩序井然》等文章在這方面就發揮了積極的引導作用。尊重事實、客觀準確成為了報道本次松花江水污染突發事件的新聞主流。
服務媒體,受理采訪申請
為了滿足境內外記者對松花江水污染追蹤報道的需求,省委外宣辦決定由對外新聞處負責媒體的采訪安排。對外新聞處設專人、專線值班,及時向媒體傳遞水污染處監測的進展情況,認真受理記者采訪申請。省委外宣辦一位副主任和外聯處專門負責記者的食宿安排,外宣辦另一位副主任和對外新聞處則專門負責受理記者采訪申請和采訪的協調和安排,在事件發生的第一時間省委外宣辦建立健全了相應的工作機制和工作規范。
協調指導,搞好新聞發布
按照公開、透明、及時、準確的原則,省委宣傳部、省委外宣辦在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下,積極開展新聞發布,23日上午省委宣傳部協助省環保局召開了新聞發布會,23日下午省政府新聞發言人黃慰民同志主持召開了省政府關于松花江水污染水體監測和防控對策劃新聞發布會。發布會發布人發布的信息準確、詳實,哈爾濱市、省環保局、省水文局領導面對媒體記者提問,有問必答,發布會有序有效,省政府有關領導評價發布會報道組織得較好。發布會前,省政府辦公廳和省政府新聞辦領導認真研究了發布會的內容、口徑和召開地點、方式,我辦秘書處并對記者可能提出的問題制定了預案。哈爾濱市政府新聞辦主任宋國強從11月23日至11月26日每天舉行新聞會就松花江水污染監控和處置情況遞進性地通報情況。
體會與收獲
尊重新聞規律,開展外宣工作
對突發事件的處理必須主動、及時、準確和權威,松花江水污染突發事件發生后,哈爾濱市政府新聞辦和省政府新聞辦在第一時間進行現場發布,文稿發布、網絡發布,通過各種形式將水體監測、水質檢驗等情況及善后處理情況告之了媒體,贏得了媒體的積極評價,體現了良好的工作效率。
遞進性地向媒體提供信息
松花江水污染的突發事件發生后,境內外媒體迫切需要及時的信息服務。黑龍江省外宣部門在處理此次松花江水污染突發性公共事件的對外新聞宣傳過程中,分階段、有步驟地發布信息,省和哈爾濱市發布新聞稿件7篇,召開發布會8次,電話咨詢100余人次。據報道反饋,境內外媒體均陸續采用了來自官方的消息,沒有出現捏造和歪曲報道情況。
有效管理媒體,主導輿論
在此次松花江水污染的對外新聞報道中,黑龍江省的外宣部門及時邀請安排省和哈爾濱市領導及省環保局、省水文局、省衛生廳及省醫院的發言人及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對溫家寶總理11月26日視察哈制水三廠察看水源情況,有針對性地通知組織了對外媒體,對于25日第一批哈爾濱恢復供水急需物資活性炭運抵哈爾濱,張左己省長專程到哈爾濱入城口——瓦盆窯迎接,對外新聞處盡可能地通知了大多數媒體到現場采訪。記者們普遍理解和接受這種合情合理的管理模式。
責編:宏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