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盾”是與“紅十字”對等的文化名詞。1954年《海牙公約》規定用“藍盾”這個符號標注于文化遺址處,使它們免受由于戰爭沖突引起的攻擊。1996年,國際藍盾委員會(The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the BlueShield)簡稱ICBS成立。
國際藍盾委員會致力于保護世界文化遺產免受戰爭和自然災害的威脅,由四個非政府組織機構組成,分別是國際檔案理事會、國際博物館協會、國際紀念碑和遺址協會以及國際圖書館協會聯合會。國際藍盾委員會成立的目的是通過協調預防措施,解決并回應人為的和自然界的突發事件,以保護世界文化遺產,并歡迎世界各國檔案館、圖書館、紀念館與古遺址部門和博物館加入該委員會。
2004年7月,國際藍盾委員會在意大利城市都靈召開了第一次國際大會。國際藍盾委員會創始成員的代表和來自比利時、捷克、法國、意大利、馬其頓共和國、馬達加斯加、挪威、波蘭、英國、愛爾蘭和委內瑞拉等國家藍盾委員會的代表,以及來自文化應急和無國界文化遺產機構的代表分別參加了大會。
第一次國際大會的主要議題是:關注每個國家保護其文化遺產的權利和義務,討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于2001年一致討論通過的文化多樣性統一宣言,幫助制定由第32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會推薦的文化多樣性國際公約,確定200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關于不得蓄意破壞文化遺產的宣言;深切關注因人為的或自然災害對移動的和非移動的文化遺產破壞而造成的影響。會議形成了以下決議:建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有成員國和聯合國的所有成員國簽署并認可1954年在海牙通過的戰時保護文化財富公約、1954年的第一協議書和1999年的第二協議書;建議聯合國和其他國際組織將保護移動的、不可移動的文化遺產和具有重要價值的文件納入到他們為世界和平工作中去,以免遭破壞和替代;鼓勵各國政府將保護移動的和非移動的文化遺產納入到他們的人文工作中,以免遭破壞和替代;建議各國政府和聯合國有關組織行動起來,阻止對文化遺產保護地和建筑物的掠奪和破壞,以及文化財富的非法交易;建議國際檔案理事會、國際博物理事會、國際紀念館與古遺址理事會和國際圖書聯合會的成員國,在那些還沒有成立國家藍盾委員會的國家成立這樣的機構,并敦促這些國家的權威人士支持他們的工作并發揮作用,在發生自然災害或人為破壞時保護移動的和非移動的文化遺產,決心把國際藍盾委員會建設成受世人矚目的、高效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