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國際UFO風暴中心
國際學術的交流是雙向的,中國UFO學者在讓世界了解自己的同時,也迅速融入世界UFO大家庭,甚至走近國際UFO界的風暴中心。這方面的內容主要有:
第一,與國際UFO權威人士進行面對面的學術交流。許多飛碟專家與我經常一起作為演講者或嘉賓出席各國的UFO大會,或是接受媒體采訪。他們還紛紛請我出任他們組織的顧問,我還被邀請擔任世界最大的UFO互聯網絡中心的駐中國代表。通過與他們的交往,我們在國際UFO界結識了更多的人。他們主要有:著名UFO目擊事件的目擊者、親歷者;與UFO學者合作的科學家;與UFO問題相關的軍政要人;一些掌握大量UFO秘密的前政府或軍方的重要人物;各大媒體的負責人或資深記者。作為中國UFO界的代表,我們受到他們的信任和尊重。
第二,受邀參與對神秘的51號地區等UFO重大疑案的調查。UFO史上有三大世界謎案,它們分別是:神秘的51號地區、羅斯韋爾事件及解剖外星人,它們被稱為國際UFO的風暴中心。為了解開這三大謎案,美國等國家的UFO權威人士已做了相當多的前期工作。為表示對我們中國代表的尊重與信賴,他們特邀我們共同參與調查。
經過多年的艱苦努力,我們在學術界、輿論界、政界有很好的人脈,從基層直至最高層都溝通得非常好,十分通達。在西方UFO界有三位故去的老人曾在生前最后時光,向我表達他們對中國寄予重托。
第一位是大家所熟悉的艾倫·海尼克博士。他生前曾委托美籍華人UFO專家林文偉先生給我捎來親筆信,表達對中國UFO研究事業寄予重望,希望與我們中國UFO研究者當面會談。不想此后不久,他竟不幸離我們而去,使我終生抱憾。
第二位是美國星際網絡中心的主席——科爾·克維茨基上校。他是世界最早的UFO專家,為UFO研究事業奉獻了一生。他在把他的珍貴著作贈給我時,說他對中國寄予厚望。
第三位是有關羅斯韋爾事件的最高權威——科爾索上校,他曾是羅斯韋爾地區的駐軍首長,在退役后披露了有關UFO的真相。在他聽了我在意大利UFO大會上的一次演講后,十分激動,稱這篇講演深深地打動了他。會后他將他的力作《羅斯韋爾事件發生后的日子》贈送給我,并在書的扉頁上寫下這樣一段話:“特以此書贈予我偉大的朋友孫式立教授。我堅信,像你這樣的人是能夠幫助我們所有人創造一個新世界的人?!?/p>
打造泛UFO學術聯盟
在中國,許多人并不了解我和我的助手們,乃至我們整個UFO團隊,到底做了哪些事。其實,中國UFO組織就像一塊磁石,二十多年來一直吸引著大量的科學界人士,包括科學家、發明家以及各行各業中的科學工作者。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都是國家科研機構的骨干,有著高級學術職稱。他們利用業余時間來參加我們的活動,與我們進行科研交流,并產生了一些個人專利或其他科研成果、科技項目。我們形成了一個相對穩定的科研學術團隊。中國UFO學者在研究高性能飛行器的同時,還在其他許多尖端技術的研發方面,如新能源開發、綠色環保、防災減災、醫學與健康工程、生物工程、基因工程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顯著的成績。
我們的團隊是開放型的:向UFO學科以外的任何學科、任何行業、任何個人開放,向整個社會開放。由于深刻理解UFO研究的意義,以及這個學科在科研上的廣普性,社會上許多有識之士、許多學科的學術帶頭人、學術界的重量級人物或領軍人物,紛紛通過各種渠道、各種方式主動將他們自己的學科與我們UFO研究團隊掛鉤,進行深度的或松散的學術聯網,與我們形成一個龐大的學術聯合體。
向社會開放的結果是,最大限度地吸納與整合了科研和學術領域里的社會力量,形成一個一流的泛UFO學術聯盟。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中國UFO團隊從一個群眾社團到今日形成了一個聚集社會各界學術精英的強勢聯盟,這是經過了二十多年來的艱苦奮斗,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
我們研究的東西不是烏托邦式的幻想、癡人說夢或是無知者的夢囈,也沒有任何學院派的書齋氣、象牙塔的學究氣。它不是簡單的標新立異之作,而是科學理念的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