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5年3月23日,雷錦超告訴北京UFO研究會秘書長周小強,北京理工大學實驗室的鄭博士拍攝到UFO圖片。拍攝時間是2005年3月22日9時46分~11時16分,共有343幅連續的UFO照片。
3月24日20時30分,周小強、印兆霞、谷慶文一行三人,前往北京理工大學,對鄭博士進行了現場采訪調查。
由于鄭博士的工作需要,他在北京理工大學的一個四樓實驗室的窗戶上安放了一臺照相機進行全天監控。照相機面向南方拍攝,設定為每隔15秒拍攝一次。在22日晚上整理照片的時候,鄭博士發現在當天9時46分~11時16分的近一個多小時的時間內,有三百多張照片上記錄了一個奇怪的UFO——它在半分鐘內突然出現,然后沿一條直線飛出了鏡頭。鄭博士用軟件把時間壓縮,使得這些照片連續快速播放,這個時候我們非常清晰地看見該不明物體的突然出現和運行的軌跡,直至飛出鏡頭。鄭博士說,當時他不在現場,如果在,他會用攝像機錄制下來的,并且會調整焦距,對物體進行放大跟蹤。
我們在現場一起進行了討論:
首先,當天的云彩和UFO的運行方向不同;第二,該UFO呈直線運動;第三,這一物體出現的時間可以精確地算出來,約一個小時;第四,當天天氣不是很好,很陰沉,有云,但是沒有帶明顯邊界的云塊;第五,該物體可排除飛機、氣象氣球、飛鳥等。因為,飛鳥不可能飛得如此慢,并且嚴格走直線;也不是氣球,因為該物體和風的運動方向不相符;也不可能是飛機,從未看到過這個方位出現過民航,軍用飛機在北京上空飛行的可能性不大,而且飛機的速度在一小時內足以飛離視線范圍。
因此,有人提出是太陽的可能性。隨后鄭博士調出9時左右的圖像,太陽的位置不在鏡頭內,所以不可能是太陽。有人提出是星星,但是該物體是突然出現的,星星應該一直在圖像中存在,不會中途出現。還有人提出是衛星,因為衛星可能因為反射太陽光突然出現。反對者說,當天天氣不好又有云層遮擋,不應該那么亮。支持者則稱,衛星在同溫層,甚至更高,云層是擋不住陽光的,反射光應該沒有問題,所以衛星的可能性比較大。但是那天薄云遮日,而那個光點太大,而衛星又小,不會有這么大、這么亮的光點,這不成比例。鄭博士反復演示了光點出現的瞬間,讓大家觀看。
北京理工大學的UFO到底是什么?
為了徹底弄清楚這個東西,2005年4月11日,北京UFO研究會副理事長、北京天文館館長朱進先生,應鄭博士的邀請,與北京電視臺的同志一同前往北京理工大學進行現場調查。他們在原地架起了照相機,在相同的時間、地點反復進行驗證,最后證明:該UFO是太陽照在相機鏡頭的金屬邊上,又反射到相機里,并在底版上留下的運行軌跡。整個調查過程北京電視臺進行了現場錄像,并于晚間進行了報道。
這次的UFO事件在弄清之前顯得非常神秘,而一旦弄清楚之后顯得又那么簡單。作為UFO的研究者,我們是多么希望能夠抓到一個真正的UFO、拍到一次真的飛碟啊!但是每一次弄清了真相,都與真正的UFO相差十萬八千里。但是,正如北京電視臺的播音員所說:“科學探索的過程比結果更吸引人,調查UFO事件過程本身的意義,遠遠大于其調查的結果。”
北京UFO研究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