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縣委書記都因經濟問題落馬,腐敗一直是蒙城人心中揮之不去的陰影,那么他們對現任縣委書記還有多少信心?這一屆蒙城縣委領導班子如何去贏得公信力?
蒙城“蒙了”
蒙城地處安徽西北部,距蚌埠100多公里。位于亳州、阜陽、蚌埠、宿州、淮南、淮北六市的中心地帶。
長期以來,蒙城秉承歷史上最偉大的同鄉”莊子”之學,恪守“道法自然”觀點,跟隨社會發展腳步,默默前行。然而進入2000年之后,一場期望以跳躍式前進的變革方式在蒙城上演,而這個安靜無聲的縣城也突然張揚起來。
首先是著名相聲演員牛群2000年出任蒙城縣副縣長。據說上任之時,整個蒙城縣城萬人空巷,張燈結彩,敲鑼打鼓,在一片喜慶聲中,牛群走馬上任。
按照時任縣委書記孫克杰的說法,蒙城縣要打造名人效應,吸引更多外資投資,促進縣域經濟的發展。牛群確實也不負眾望,接下來三年多時間里,他騰轉挪移,為蒙城的發展傾心盡力,但同時也陷入藝人從政“水土不服”的境地,社會蜚語橫生,在眾多質疑聲中,牛群終于在2005年年末,卸任蒙城縣副縣長一職,灑淚別離。
而在此之前,曾經打造”牛群模式”的縣委書記孫克杰因為牽扯經濟腐敗而自殺。更早一點,孫克杰的前兩任縣委書記也均因經濟腐敗獲刑。
當地公務員對此評價道,進入2000年以來,蒙城到處充斥著浮夸和浮躁。而浮夸和浮躁的代價就是地方主要官員紛紛因經濟問題而落馬。
蒙城人在經歷類似喜劇般的浮華過程之后,留給他們只有疑惑和迷茫:為什么連續三任書記會因經濟問題而倒臺?為什么極具人氣的相聲明星沒能給蒙城帶來明星般的投資回報?這一屆的領導班子會帶領蒙城走向何方?蒙城人對現任縣委書記還有多少信心?
《小康》采用以民間調查問卷的形式,期望能客觀反應出蒙城浮華以后的各項民意指數。
蒙城人之見
蒙城印象——腐敗陰影
自從安徽省副省長王懷忠因為貪污腐敗落馬以后,他曾經工作過的阜陽地區幾乎官官自危,當年王懷忠獨掌阜陽大權的時候,買官賣官成風,而當地官員大多數都受此“照顧”。蒙城也毫不例外,蒙城縣的三任縣委書記王保民、孫孔文、孫克杰先后因為牽連其中而下臺、被判刑或自殺。
民間對于蒙城的印象也逐漸由“牛”轉向”腐敗”。問卷顯示,3796的被訪者認為蒙城給予他們造成最深的認識就是”官場腐敗”,其次是蒙城的“城市景色”、”經濟發展速度”,而當年鬧哄哄的“牛”則排在末位。
對當地官場腐敗的深惡痛絕也促使當地民眾對現任縣委書記提出更高的要求。針對”一個理想書記具備什么樣的條件最重要”的問題,被訪者幾乎不約而同地表示”清正廉潔”。可見,腐敗問題已經成為當地社會民眾關注的首要焦點,地方政府如不能鐵腕般地懲治腐敗,樹立清明形象,確立民間地位,那其他的所有問題都只是紙上談兵。
經濟發展——增長較慢
問卷調查顯示,多數被訪者還是認同了蒙城經濟發展的總體趨勢,認為近年整體經濟發展得“比較好,但是速度還不夠快”。而這些表現主要是體現在城市的硬件建設中.對于居民收入的提高,還遠遠無法得到他們的認可。
只有44%的被訪者表示近幾年內,家庭收入有所增加,但是增長幅度不大,另外3296的被訪者則認為家庭收入沒有變化,甚至有13%的被訪者認為自己收入一年不如一年,呈現下降趨勢。
蒙城作為農業大縣,工業增長點比較簡單,缺乏足夠實力的支撐點,雖然地處皖北要塞,有“得蒙城便得皖北”之態,但商業并不發達。當初政府企圖通過打造“牛群商貿城”,吸引周邊地區來這里進行商業交易,但隨著牛群的離開,這個計劃也煙消云散。
城市環境——“硬”強“軟”弱
表現地方政府政績最直觀的就是判斷這個城市的硬件環境,而修路造城也是地方政府樂此不疲的事情,所以一些城市往往擁有一流的硬件環境,卻缺乏一流的服務環境。
蒙城的城市建設也獲得了當地民眾的表揚,問卷調查顯示,有63%的被訪者表示城市建設“還不錯,但是有些地方還需要改進”。所謂的改進,按照當地民眾的說法就是”要多在城市建設細節上下功夫”。
要在城市建設細節上突破,就需要提高從事這一服務行業的人員素質。據一位被訪者說,當地市政人員良莠不齊,服務水平也千差萬別。一些諸如城市垃圾處理、地下水道堵塞等公共設施無人管理.對于有利益收入的公共設施管理卻異常積極。
軟性環境建設的不到位導致創業環境也發展一般,數據統計顯示至少43%的被訪者持這一觀點,只有10:6的被訪者認為當地創業環境合適。
行政服務——辦事拖拉
軟環境建設最重要的特征表現為政府提供的服務,而服務則直接體現在政府公務人員日常的工作狀態中。
問卷調查顯示,被訪者中,42%認為政府機關的工作人員態度比以前有所好轉,積極熱情24:6認為機關工作人員態度沒有變化,比較差;而另外有26:6則表示某些機關工作人員非常差,辦事拖拖拉拉。
對政府行政人員認識的不統一,致使政府無法真正樹立自己在社會民眾間的形象。也直接導致很多人在需要尋求政府幫助的時候,猶豫再三,不能確定哪些事情需要政府解決,哪些事情不需要政府出面。 統計數據也證實了這一觀點。35%的被訪者在考慮是否需要政府出面時,首先想到的是相關政府職能部門是否有自己認識的熟人;21%的被訪者則表示解決事情時不需要政府出面,因為他們覺得那樣做于事無補。
可見,當地的行政服務還沒有完全深入人心,無法獲得民眾的足夠信任,還需要進一步提升。
民意官員——信任度在哪里
”執政為民”是這一屆中央領導班子最明顯的特征。各級地方官員也在努力學習親民,獲得當地民眾的深層支持,但過程并不順利。
在經歷了三屆縣委書記的腐敗倒臺之后,蒙城民眾對現任的縣委書記還能給予多少的信任度,成為擺在現任縣委書記陳坤廷面前最大的難題。問卷調查也揭示了這個不爭的事實,52%的被訪者對他存在“不是很信任”的態度,29%的被訪者保持”比較信任”的態度,只有7%的被訪者表示“完全信任”。
因此對于從縣長提升至縣委書記的陳坤廷來說,未來如何獲取當地民眾的完全信任是當務之急。不過,當地民眾已經對他充滿期待,59%的被訪者認為地方一把手當前的工作重心應該是發展蒙城地方經濟。只有提升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增加民眾收入,才能真正確定政府在社會民眾間的權威,為地方一把手贏得更多的民眾信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