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一個人無法選擇自己出生在什么地方,但是,他可以選擇在什么地方生活。中國地大物博,可供人選擇的地方很多,每個人的選擇都會有自己的理由,我相信,如果選擇的話,沒有誰不愿意選擇在美麗的地方生活。而鲅魚圈就是一個美麗的地方。
二○○○年的時候,我舉家從另外一座城市遷居到了鲅魚圈。在我決定舉家遷居的時候,我其實是有很多可以選擇的地方,但我最終還是選擇了鲅魚圈。我之所以選擇鲅魚圈,是因為這個地方“最適合人類居住”。一個生活在現在社會里的人,選擇都市繁華生活是聰明的,而選擇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更是聰明,我選擇了這種聰明,因為我喜歡美麗的生活,可以套用那句流行的廣告詞:“我選擇,我喜歡。”
我沒有理由不喜歡。
鲅魚圈是座新興的港口城區。二十年前,她還只是一個小漁村。這里東北兩面環山,山勢起伏,雖無巍峨陡峭之勢,卻有妖嬈之柔。南面是豐沃的平原。西邊環著渤海灣。我尤其要說的是這海。也許是因為渤海灣獨有溫柔性格,渤海灣的海水總是無私的給予鲅魚圈人民恩惠。夏天的時候,她沒有巨浪滔天;冬天的時候,她不會冰封無際;春天,她蒸蒸的濕潤給大地萬物帶來生機;秋天,她把積了許久的暖氣吐出來,少了許多冷清。就這樣,渤海灣的海水一年年、一歲歲的拍打著海岸,為鲅魚圈勾勒了一條細細彎彎如月牙似的海岸線。正因為這獨特的地理環境,成就了今日鲅魚圈豐采。
一九八四年,營口港開始在這里興建新的港口碼頭。一九九二年在此基礎上建立國家級的經濟技術開發區——營口經濟技術開發區。
歷史的選擇從來都是提供給有判斷能力和充滿智慧的人們。選擇鲅魚圈成為新的歷史時期經濟發展的突破點,建立新的更具有現代化意義的城區,歷史證明是正確的。從世界史來看,凡發達國家和地區,無不受益于其港口的建設和發展。比如歐洲的那些老牌發達國家,正是由于重視了港口的建設和港口城市的發展,才得以逞雄世界。我查了一下資料,僅在英國,世界知名的港口就有十五個之多,德國、法國、意大利等也都不少于這個數字。大港口的城市戰略是這些個國家發達起來的重要因素,曾經有一個時期也是這些個國家的基本國策。中國呢?中國也有這樣的例子。中國的上海就具有代表性。一百多年以前的上海僅僅只是一個漁碼頭,由于開埠通商而漸漸成為綜合功能的碼頭,終于在今天成為世界著名的港口,成為中國對外聯系的重要窗口。與那些世界級的港口和港口城市相比,鲅魚圈有著與生俱來的良好的自然條件,這是老天給予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們一種特別的厚愛。
回頭看歷史,看別的國家別的地區是怎樣發展并不僅僅只是看看而己,只有審視別人找出適合自己的經驗來用才不辜負老天的厚愛。從這一點上說,鲅魚圈的管理決策者們是了不起的。歷史進入二十一世紀后,他們提出了一個響亮的戰略口號:“以港興區”。伴隨著億噸大港的建設,這座新城區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沒有舉家遷到鲅魚圈之前,我多次來到鲅魚圈實地考查。區政府樓前那片被當地市民稱為“世紀廣場”的巨大方型廣場吸引了我。據介紹,這個世紀廣場在整個東北甚至在整個中國都稱得上是一流的。我曾在心里納悶過,城市的發展建設可謂寸土寸金,為什么要舍棄這樣一塊黃金土地呢?當我融進這座城市里的生活,我才深深的感到,這座城市的管理者并沒有一味追求城市規模,而是注重了城市的功能,在城市的發展建設中,將一種文化的理念植入城市的鋼筋水泥之中,使城市居民在新的環境里培養創造新的多元的群眾文化。
自二○○○年以來,以廣場文化月為主題的廣場群眾文化和以(月牙灣)月亮湖為載體的旅游文化就蓬蓬勃勃開展起來,形成了這座海濱城市獨有的景觀。尤其是在夏季,這項群眾性的文化活動更是達到了高潮。當夏季徐徐的海風吹拂,四面八方的游客紛至沓來,柔軟的海灘上嬉戲著輕松的人們時,城市在給予游客們舒適的同時,也構建出經濟發展的良好環境。夜晚,當華燈初放,無論是生活在這座城市的人還是周邊市區的人們,便成千成萬的匯聚在世紀廣場,開始了屬于自己的夜生活。在廣場文化活動中,無論是有組織的活動還是群眾自發的形式,也無論是高雅的演唱會還是自娛自樂的秧歌、卡拉OK,都將最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快樂恣意渲染。
我曾經設想,如果失去了世紀廣場,失去了(月牙灣)月亮湖這個載體,這種多元的文化和夜生活的景象就不會具有如此的凝聚力,而一個缺少了文化內涵的城市是一座枯燥的沒有生機的城市,也是不會有發展的。因此也就說明了這座城市的管理者具有怎樣的前瞻性。
二○○二年,古城熊岳等三鎮劃歸鲅魚圈,更為鲅魚圈這座美麗城市拓展了更廣大的空間。的確,當熊岳這座充滿傳統文化色彩的古城走向鲅魚圈這個極具現代韻味的舞臺,便歷史的煥發了青春。我曾經許多次到過古城熊岳,熊岳劃歸鲅魚圈之前去過,劃歸鲅魚圈之后更是去過。當我漫步望海大道,我忽然覺得,那一條條寬敞的大道像一條條紐帶一樣將明清一條街和古樸的明清文化在遼南大地幅射開來;那重新修建后火車站寬敞地迎接著南來北往客商;那熱烈蒸騰的地熱資源招引來了更多項目資金,傳統的旅游方式被賦予了新內容。以“望兒山母親節”為契機打造的節日文化,成為鲅魚圈走入世界的又一張名片。我想,這些顯而易見的變化不正是來自于鲅魚圈的城區魅力嗎。
當今社會最大特點就是結構的多元化,這是一種融合。生活在鲅魚圈的原著居民所占比例越來越少,更多的居住者可以說是來自四面八方。每一個人都是帶著原有的生活印記融入這座城市的。而每一個人原有的生活印記又在融合這座城市的過程中變化著產生著新的印記。那么,究竟這座城市的文化內涵是什么呢?這個問題困擾了我許久。終于,我找到了兩個字:寬容。是的,寬容。有容乃大。這是大海的性格,這就是那片一望無際的渤海培養了鲅魚圈人大海的胸懷。
有一天,我在街上遇到幾個購物的歐洲人,我首先注意到的是他們所購之物,他們所購買的并非是一些旅游者來到旅游地所選紀念之物,而是居家過日子之常物。聽他們的中文說得很不錯。商人之所以選擇一個地方做生意,除了有利可圖的因素之外,地理、人文環境,政策資源等等也都是重要的因素。并不是哪一座城市都具備這些的因素,也并不是具備了這些因素就能夠吸引住外來投資者,而鲅魚圈具備了這些因素,也有著吸引那些外來投資者的魅力。于是,日本人來了,韓國人來了,新加坡人來了,新西蘭人來了……,荷蘭人也來了。伊都錦、阿斯創、三喜精工、一心箱包……一個又一個規模不小的外資企業在鲅魚圈落戶,形成了一道獨特的企業景觀。
當國外的那些投資人把目光投向鲅魚圈的時候,國內的那些大型企業也紛紛搶灘登陸鲅魚圈。華能電廠進來了,撫順石化進來了,軍工企業白云機械廠也進來了……。更惹人注目的是,國際知名冶金企業來了,更多的投資者來了……
在夏日溫柔傍晚,在海邊,在世紀廣場,當不同膚色,不同語言的人們匯聚在一起時,面對那種和諧的景象,我們怎么能不相信若干年后,這座城區會在世界的港口城市中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試想,當年荷蘭的鹿特丹港,西班牙的馬塞港,英國的利物浦港……有鲅魚圈這樣得天獨厚的條件嗎?鲅魚圈正面臨著一次難得的歷史機遇。生而逢其時,英雄有用武之地方顯英雄本色。有人說二十一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逢天時、地利、人和,我們有理由相信鲅魚圈的未來是輝煌的。
我在外地有許多朋友,許多沒有到過鲅魚圈的朋友總是在信件里、在電話中向我詢問鲅魚圈的有關情況,而我也是很少向他們描述。這并不是因為我缺乏描述的能力,而是我覺得任何語言的描述都無法真正的描述出鲅魚圈的美和鲅魚圈所獨有的魅力。只有走進這座城市,從一棵樹,一盞燈,一幢大樓,一條柏油路……點點滴熵才能真正的從內心深處意識到:這是一個美麗的地方。
鲅魚圈的確是一個美麗的地方。在這里,我要向我所有的朋友們發出邀請,來吧,來到我們美麗的鲅魚圈。來到這里,你會發現,鲅魚圈人是好客的,你會有一種回家的感覺;你會發現,鲅魚圈人是聰明的,你會有一種與智者溝通的快樂;你會發現,鲅魚圈人是高雅的,你會有一種超凡脫俗的升華;你同時也會發現,這里還是個圓夢的地方。是的,圓夢,也許,你在世界各地尋覓了許久,尋覓你理想的天堂之城,尋覓你的情人之地,尋覓夢想和圓夢的地方,而鲅魚圈就是這樣一個地方。
你還猶豫什么?來吧!來鲅魚圈。
(責任編輯/劉亞麗 lyl@liaohewenxu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