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9日,初冬的第一場瑞雪給乳山帶來了喜氣。由韓國客商具泓林先生在威海紡織染整工業園投資建設,一期工程投資1400萬美元的韓國佑成纖維有限公司隆重開業,韓國駐青島總領事辛亨根先生和300多名韓商佳賓出席了儀式。如今,投入使用兩年光景的威海紡織染整工業園已引進韓資企業9家,總投資近億美元。
乳山,處處流淌著股股韓商、韓資競相涌入的熱流。韓國,處處涌動著投資乳山、安居乳山的激情。現在,在乳投資的韓資企業達260余家,全市累計利用韓資突破4億美元,實際利用韓資占全市總和的60%以上。乳山,成為一座迅速崛起的對韓開放橋頭堡。
一小時經濟圈,打造了韓商轉移產業的第二故鄉
“乳山是韓國中小企業產業轉移的首選之地!”乳山韓人商工會會長千慶一在解析滾滾韓流涌乳山現象時這樣評價。他進一步說,乳山有三大機場、三大火車站、三大港口,因為她處于中國三大著名沿海開放城市青島、煙臺、威海三市的中心地帶,從市區至3個城市的時間均為一個小時左右,是典型的“一小時經濟圈”,進出貨物十分方便。搞加工、搞貿易,今天向韓國發出訂單,明天就能從事生產,費用比在韓國還低。
“有多大的承載能力,就會有多大的項目。”乳山市以完善的配套設施凸現“一小時經濟圈”比較優勢。2002年,開創性地實施了“借韓興乳”8個一工程,如,開辦一檔韓語乳山電視節目,聘請曾在清華大學留學的韓國人李永智女士擔任電視播音員,一周兩次用韓語播報乳山新聞及韓國方面最新動態。實行韓商就醫、子女入學“一卡通”,韓商就醫免交掛號費,并由醫療機構派員便箋同,還可先檢查、治療、取藥,后結算費用;子女入學可自主擇校,等等,無不讓韓商有著別樣的感受,乳山是他們的“第二故鄉”。
創業環境和人文環境,這兩大比較優勢讓乳山的“一小時經濟圈”燦爛奪目。乳山紡織染整工業園建園才短短一年,就先后有7個韓國大項目蜂擁而來,總投資9000萬美元,預計投產后年可實現銷售收入2億多美元。韓商、乳山湖林革制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金秉助也是“一小時經濟圈”最典型的受益者。1993年,從事30多年皮革生意的金先生著創業發展的雄心踏上了中國這片熱土,他先后到上海、廣州、沈陽等大城市考察,但結果沒有讓他滿意。在一次聯歡會上,金先生從韓國朋友的贊不絕口中得知了“乳山”這個濱海小城。他揮師北上,對乳山一見鐘情。10年間,他先后4次增資,發展成中國惟一的世界四大名牌Samsonile、Cdmelactive、Giordani、Disney皮包生產廠,成為世界最大的名牌皮包生產基地。不但如此,他還積極從韓國引來4家韓商企業扎根乳山,直接注冊資金超過了250多萬美元。當問及為什么選擇乳山時,金秉助先生說,“這里的環境優雅,交通發達,從中我看到了乳山的發展潛力!”
一張綠卡,架起了韓商事業騰飛的金橋
優越的環境固然重要,高效的效能也更為韓商關注,這正如“中國入世,首先政府要入世”據說的那樣。乳山市為此不遺余力,推行服務制度,架起韓商事業騰飛之橋。
2004年3月,乳山市對達到一定規模的韓國投資者實行綠卡服務制度,將工商、公安、教育、衛生、交通、電業等16個單位作為“綠卡”服務承辦單位,凡持卡者到這些部門辦事時,各部門要根據審批權限,本著能減則減、能免則免的原則,最大限度降低企業生產成本,在最短時間內辦結。如持卡者有特殊要求,這些部門要提供預約服務、上門服務、延時服務、流動服務,搭建“綠色通道”。同時,16個部門還做出了持者投資項目審批轉報隨到隨報;權限以內的項目只要材料齊備一個工作日內完成審批;持卡者所在企業聘任的原在大中城市落戶的高中級專門人才到乳山工作的,戶口遷移自愿等59項具體服務承諾,讓外商得實惠,見效益。世芝手套等12家韓資企業急需1200多名縫紉工及技術和管理人員,乳山市相關部門馬上舉辦韓資企業專場招工會。韓美電子有限公司擴建,但資金缺口較大,中國銀行乳山支行兩天內為其辦理了300萬元的貸款,解了燃眉之急。
許多韓商有感而發道:乳山能成為韓資聚集地,效率高是決定性因素!
為了讓“綠卡”一路綠燈,永不褪色,乳山市建立了市領導定期走訪企業、現場辦公制度,協調解決企業生產經營中的困難和問題;加大了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力度,目前審批事項約占原有審批事項的一半左右;設立了行政服務中心,實行一個窗口收費、一條龍服務,形成了“一站式”高效快捷服務體系。在此基礎上,下氣力做好“加減法”,即:減少審批、減少程序、減少收費,加大法制力度、加大親商富商力度、加大監管督查力度。同時,出臺了園區建設方面的政策規定,對進園區項目在立項、報批、建設過程中的各種收臺了費給予減免優惠,對部分確需收繳的規費由園區主管部門實行代辦制,投資額較大項目還可享受“一項一議”的特殊政策,盡可能讓韓商多賺錢,賺大錢。
一股淳樸民風,留住了韓商安家落戶的心
一個區域的民風好壞,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外資投放的取向。
去年2月,韓國客商李銀政到山東考察投資環境。當他來到乳山市東里村時感到有點口渴,正巧碰上了年過六旬的叢秀芝大媽。叢大媽見他操著一口生硬的中國話,熱情地招呼他到家里喝杯茶,并留李先生吃了他生平第一頓地道的中國農家飯。叢大媽身上流露出的熱情和淳樸,感動了李先生。一個月后,李先生投資120萬美元的三盛玩具有限公司正式開工建設。在這個有600戶人家的東里村,此類事情舉不勝舉。每逢節日,東里村像對待本村村民一樣向韓商發放米、面、油,每年同韓商進行體育比賽、聯誼活動,就連韓商拔河健身活動用的繩子、組織晚會用的鑼鼓村民都想在前頭,準備在先。每年村民還自發地在韓資企業、韓商住宅周圍進行綠化,工作、生活在綠草茵茵、鮮花盛開的環境中,韓國客商都說,身在異鄉卻總感到親人仍在身邊。這種親情也感激了韓商,他們在生產經營中自覺地把西方先進的科學管理和中國的文化結合起來,每天清晨上班前,要求全體員工高唱中國國歌。如今,在東里村經商居住的韓商和韓方高級員工已達30多人,成為小有名氣的“韓國村”。
“的哥”是社會的一面鏡子,一個城市的窗口,能照出一個區域的文明程度。韓商金舉根對乳山“的哥”直挑大拇指:好樣的。2005年3月的一天下午2點左右,金先生打的在乳山考察時,不慎將公文包落在車上,包中的一份合同下午6點前必須傳真回韓國總部,他急得在馬路邊團團亂轉。“的哥”夏云銘上前詢問后,馬上向乳山市出租車管理辦公室發送了一條“一名韓國客人的東西落在出租車上,急用!”的短信,工作人員又迅速向全市425名出租車司機轉發。5分鐘后,公文包便找到了,10分鐘后物歸原主。金舉根深為感動,連連說,“一個司機都這么熱心,這個城市的環境肯定不會差!”于是,他將一個150萬美元的項目落戶乳山。
說起乳山人的誠信為人和樂善好施,一向以“乳山人”自居的韓商、乳山三夏寵物用品公司總經理李河根先生更是津津樂道。三夏寵物用品公司開業不久,由于用人不慎,財務管理一度出現混亂,嚴重影響正常經營。是一位乳山人積極幫助引薦了稱職的財務人員,很快理順了企業的財務管理,李河根先生深為感動。韓國《韓日企業消息報》就此事曾在顯要位置作了充分肯定。幾年來,李先生主動為乳山對韓開放現身說法,當起“義務招商員”,并不斷增資金擴規模,在獨資120萬美元成功創建三夏第一工業園的基礎上,又追加投資1000萬美元開發第二工業園,并自主招商,已引進和落實8家韓商進園生產經營,成為乳山市對韓開放的“活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