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8月11日,中國的七夕節,是傳說中牛郎與織女相會的日子。這天17時許,在杭州斷橋邊拍攝節目的浙江電視臺主持人范惠敏與工作人員,拍攝完畢準備離去時,突然一位女士攔住了她們的去路,那位女士遞過來的一張紙條讓范惠敏大吃一驚。
記錯時間會面未成
紙條上的內容就像小說里的故事,讓人覺得不可思議。這是十年前一對夫婦給一個剛出生不到五天的女嬰留下的,上寫:小女靜芝于公元一九九五年農歷七月二十四日上午十時出生于蘇州,因家境貧寒和世事所迫,萬般無奈棄其于街頭。可憐天下父母心。不勝感謝小女再生父母救命之恩。天若有情,人若有緣,于十年、二十年之后七月初七上午相逢于杭州西湖斷橋,之上。狠心的父母跪拜!
農歷七月二十九日晨。這張十年前的紙條一下激起了范惠敏的好奇心:持此紙條的女士與寫紙條者是什么關系呢?她很快向這位女士了解到了此事緣由。
持紙條的女士叫吳學鋒,蘇州人。據她說:“這個十年前被遺棄的小女孩,在蘇州孤兒院生活了三年,被一對美國夫婦合法收養后一直生活在美國,并一直沿用著紙條上所說的靜芝其名。2005年七夕,正好是紙條上所約定的相會日期。受美國朋友的委托,吳學鋒與家人這天特地從蘇州趕到杭州斷橋,來履行紙條上所說的十年之約。那對美國夫婦想讓他們領養的女兒,知道她的生身父母在哪里,以便和他們取得聯系。
吳學鋒把這張紙條復印了五六張,和家人每人手里拿一張給過往的路人看,在約定地點斷橋附近尋找了一個多小時,也沒找到前來相會者,卻引起了斷橋附近保安的注意,一個巡邏的保安過來詢問。吳學鋒讓他看了手中的紙條道:我們是幫別人找生身父母,你有沒有發現一對有著特別舉動的30歲左右的夫婦?保安說沒發現,因為人比較多。但他告訴吳學鋒:浙江電視臺的主持人范大姐正在這里做節目,這事你可以找她幫幫忙。說著,保安忙跑過去把正準備要走的采訪車攔住了。
范惠敏所在的《范大姐幫忙》欄目是個已開辦了一年多,專門解決群眾生活有關問題的熱線服務類節目。了解了事情真相后,范惠敏被吳學鋒的熱心和靜芝美國養父母的守信所感動,很快也加入了尋找相會者的隊伍中,向周圍的人逐一打聽。那些被打聽者聞聽此事后,皆覺得不可思議:這么長時間了,這女孩的生身父母還會來嗎?范惠敏和吳學鋒及一起幫忙尋找的人也都這么想。
畢竟是十年過去了,當時留下這張紙條者是否還記得這個約會?也許像大家所說:這只是當時的一個兒戲之言。就在大家覺得相會者不可能來赴約的時候,吳學鋒發現自己在約會時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信息。當攝像師讓吳學鋒把這張紙條讀一遍時,吳學鋒才看到上面有“上午”兩個宇。這個紙條在吳學鋒手里拿了很久,可她每次只看前面不看后面,只是牢記著西湖,斷橋,以及時間七夕,這幾個在她腦子里印象深刻的關鍵詞。因沒按紙條上說的上午到,此時已來晚了很長時間的吳學鋒,為沒法向美國朋友交代而深感遺憾和慚愧。
查找錄象發現線索
如果靜芝的父母真是按紙條上所說,只是上午來等過,那就很有可能被錯過了。眼看游人漸漸稀少,大家的心也涼了。范惠敏看到吳學鋒失望的樣子,她又想到了另外一個辦法,即安慰吳學鋒:沒關系,我們還可以通過電視等其他方式幫你尋找。
告別范惠敏一行人后,吳學鋒與家人趕回了蘇州,把當天發生的事發了個E-mail,告訴了她的美國朋友:我們可能忽視了“上午”這個信息,而錯過了會面人,幸好我碰到了浙江電視臺的一行人,他們答應幫忙尋找。翌日,這位美國朋友回E—mail說:聽你這么說我很高興,沒碰到會面人的確是非常遺憾,但還是有希望,我們大家就等等看。
雖然可以通過電視報道此事,但靜芝的生身父母會不會看到播放的電視節目?看了電視后他們會不會主動出來與吳學鋒聯系?或許靜芝的生身父母在十年中發生了什么變故,根本無法來赴此約會?電視臺一行人回到辦公室后,大家開始議論這個十年之約。就在每個人都仔細回憶著當天在斷橋的每一個細節,并分析從吳學鋒提供的僅有的信息看,認為要找到靜芝的生身父母是非常困難時,當天早上去斷橋采訪的另一個記者戴冰寒突然想起了什么。她問范惠敏:你們在西湖邊是找什么樣的人?范惠敏道:大約在30多歲左右這樣的一對夫妻。
想在七夕節里拍一些情人之間比較浪漫畫面的戴寒冰,當天上午好像看到過有一對男女一直在斷橋邊坐了很長時間,但他們究竟是否那個女孩的父母很難說。雖然不能確定,但戴冰寒這個印象中的信息還是讓大家振奮。戴冰寒翻看著當天在斷橋拍攝的素材,尋找著相關線索。20分鐘的素材看了后,并沒看到想要的東西,但直覺告訴她:一定要耐心地全部看完。突然,一個一閃而過的畫面讓她渾身一顫:她好像隱約地看到畫面中那個一閃而過的白色物上有字。她把這段錄像一點點地退回:這個畫面非常短,可能一秒鐘還不到。戴寒冰從定格的畫面上非常清楚地看到:一對男女坐在那兒,男的舉著一把扇子{以的東西,一面清楚的寫著“靜芝”二字。果然,孩子的生身父母上午到斷橋來等過他們的女兒。
戴冰寒的意外發現,讓整個辦公室開始沸騰:有人在辨認畫面里的人,有人在看著清晰地顯示出“靜芝”二字的畫面。大家皆覺得此事真是太巧了:我們下午去拍到了吳學鋒一家幫人為孩子尋找生身父母,居然會在上午就無意之中拍到了孩子的父母坐在橋邊等著會面,而且是同一組攝像到的,實在是巧得讓人難以置信。戴冰寒馬上把這個好消息通知了委托人吳學鋒。
三省兩地聯手尋找
驚喜萬分的吳學鋒得知此消息后,即告訴了收養靜芝的美國朋友:找到他們了!那美國朋友問他:你跟他們說了話嗎?吳學鋒道:沒有。我剛接到電視臺的電話,說他們拍的新聞上發現他們在那里等過。美國朋友開心道:那我們就再耐心一點,看靜芝的生身父母會否主動聯系我?
可這幅意外發現的畫面,并不能清晰展示出這對夫婦的容貌。怎么才能找到他們?讓欄目組人員陷入了困境。范惠敏一組人再次來到斷橋附近尋找有關線索。就在問遍了斷橋當天值班的每個保安,大家都無法向范惠敏提供有用的線索了時,他們發現斷橋邊上的攝像頭也許對他們有所幫助。一行人很快來到派出所的監控室查找錄像資料。但那天非常不巧,每天這個攝像機都可以照到那兩個會面人坐的大樹處,唯獨那天因為有任務,沒有掃到該處。大家備覺遺憾,尋找再次陷入困境。
欄目組一行人回電視臺后,找出當天拍攝的所有素材,連夜趕制了一期以尋找這對夫婦為主題的節目,通過電視進行報道,若靜芝的生身父母看到的話,即可與電視臺聯系。遺憾的是節目第二天播出后,并沒相關信息反饋回來。欄目組開始分析原因,并決定擴大尋找范圍:單靠我們一家電視臺,只能把此事播散在浙江內的一些范圍,其他地方就沒有辦法了。也許靜芝的生身父母還在蘇州或江蘇地區,欄目組即馬上聯系那邊的媒體共同來做此事。
那邊的同行都為出現這樣的巧合而感到震撼,同時也為會面雙方錯失的機緣而感到可惜。為了協助浙江電視臺對靜芝生身父母的尋找,江蘇的幾家媒體還趕出了特別節目、在當晚的江蘇城市頻道和江蘇衛視等播出。翌日的當地報紙每家不是頭條也是二條,刊登了關于此事的報道。
兩省三地如此轟炸式的報道,展開了鋪天蓋地的尋找,按理說靜芝的生身父母應能看到,可為什么遲遲不出現呢?戴冰寒和委托人吳學鋒皆有點擔心了。戴冰寒想:可能是他們有顧慮,不希望過去的事情讓人提起,不愿意面對大家。吳學鋒分析:如果他們住在很偏僻的鄉下,不看報紙、電視,那就不可能知道這個消息了。她再次為自己錯過了見面時間而內疚,但也抱有希望地安慰自己。
就在節目做到第六天,仍是毫無信息,欄目組人員開始有點心灰意冷的時候,突然一個電話打了進來,讓辦公室再次炸開了鍋。原來是《今日早報》的記者告知他們:靜芝的生身父母找到了,現在就在報社辦公室。接電話的攝像一聽,情不自禁地一聲大喊:找到了!對這三個字滿懷期盼、異常敏感的大伙兒,立時嗷地一聲全都從坐著的椅子上跳了起來。
結局圓滿父母愧疚
戴冰寒一組人很快趕到《今日早報》的辦公室,看到一對30多歲的夫婦帶著一個女孩坐在那里。他們真是靜芝的生身父母嗎?他們的體型、發型和攝像中拍到的畫面很相似,且那男的能完整地說出那張紙上寫的句子,說是他自己寫的。他還拿出一個備份,上面的字跡與吳學鋒手上的那份字跡完全相符。電視臺人員從該男子是江蘇人,一直在杭州打工十幾年這點判斷:他們確實是靜芝的生身父母,而且他們當時非常激動。
原來靜芝的生身父親叫徐禮達,老家在江蘇揚州,母親叫錢粉香。兩口子十年來一直在杭州打工,以收購廢品維持生活。十年前,已有一個女兒的他們,生下了第二個女兒靜芝。因為貧窮而無力撫養自己的孩子,一九九五年農歷七月二十九日清晨,徐禮達把剛剛出生僅五天的親生女兒靜芝,放在蘇州三元村的一個菜場邊。那張紙是實在無法的父親徐禮達,前一天下午含淚寫的。之所以定下10年之約,是夫婦倆想:如果有可能,10年后能看到她健康地活著,二人就感到心滿意足了。把約會地點定在斷橋,時間定在七夕,那是因為夫婦在杭州打工,而斷橋則是個聞名遐邇、容易找到的美麗之處。
想借助美麗的神話傳說來完成自己心愿的徐禮達夫婦,在2005年七夕這天,很早就來到約定地點斷橋,可因為吳學鋒的忽略,一上午也沒有等到來相會的人。沒見到分別了十年的女兒靜芝,夫婦倆心情沮喪地回到住宿處,倒床上就哭了,晚飯都沒吃。
在等待相見的十年里,徐禮達夫婦一直活在對女兒的思念和悔恨的痛苦中。因沒親眼看到被自己丟棄的女兒靜讓人抱走,也不知她到底是活是死。為此,夫婦倆牽掛了整整10年,在心里千萬次地呼喚著女兒靜芝的他們,直到2005年8月17日,從《今日早報》上看到了刊登的相關消息后,才驚喜地得知自己女兒十年來的情況,覺得像是做夢,完全不敢相信,也想像不到:靜芝竟會生活在美國,她是怎么到美國去的呢?徐禮達夫婦急切地想見到惟一知道靜芝情況的吳學鋒。
2005年8月18日,在戴冰寒的陪同下,徐禮達一家三口來到蘇州,見到了吳學鋒。他們如同見到了親人、看到女兒一樣,淚流不斷。吳學鋒安慰道:你們別哭,靜芝很好,這是件好事情,找到了你們就放心了。在與吳學鋒的交談中,徐禮達夫婦了解了靜芝在美國的生活情況:現在生活在美國的靜芝是個漂亮、健康的好孩子,她有很多朋友,每天都開心地去上學,學習特別好。她美國的父母和哥哥,都非常疼愛她。徐禮達道:只要她生活得好,我就心滿意足了。10年錐心刺骨的牽掛,終于在這一刻有了一個舒心的踏實。
經過大家的幫助,十年之約終于有了一個圓滿的結局。吳學鋒把找到靜芝生身父母的消息告訴了她的美國養父母,美國養父母決定在靜芝18歲時把這一切告訴她。可把女兒拋棄這件事,對徐禮達夫婦來說,將永遠無法釋懷:無論她在一個窮人家或是富人家,他們對她永遠都有著深深的愧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