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手(做),是政治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看、想、說都是為做服務的。特別是初一政治課,講的是心理品質,教師應該通過學生的心理活動及其表現,發現、弘揚良好的心理品質,糾正有偏差的心理現象,使學生從中悟出做人的道理。這對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為此我加大了活動課的力度。嘗試用以下方法開展活動課:
1.社會調查。通過調查的方式用事實說話,使道理不辯自明。
如:在講調節情緒必要性一課時,我讓學生調查自己身邊的人,誰的情緒好,誰的情緒不好,搜集名人、偉人善于調節情緒的事例,列舉不善于調節情緒的危害。然后在活動的時候結合自己的情緒變化來說情緒為什么需要調節以及怎樣調節。學生列舉了貝多芬、林則徐等一些名人善于調節情緒使他們取得成功的例子;又說出了劉備、周瑜等不善于調節情緒導致的危害。尤其是有的學生還從父母、同學以及自己的情緒變化帶來的后果談調節情緒的必要。真實深刻、生動感人。在此基礎上我和學生一起把這些不善于調節情緒的事例進行歸類,與學生共同商討,怎樣解決他們的情緒問題,使學生掌握了調節情緒的方法。
2.小品表演。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學生對感性的表演更喜歡、更易接受,而且他們的表演也惟妙惟肖、生動活潑、淺顯易懂。小品的內容,有的是老師布置的,有的是學生自編自演的。如:講自覺磨礪意志,要從小事做起,要持之以恒時,我組織學生編排了小品《我要做大事》。故事的主要情節是:
李XX和王X X住在同一個樓區,李XX經常幫助鄰居張奶奶買菜、收拾屋子。王X X勸李X X:“為這點小事耽誤時間多不值啊,要做就做大事?!崩頧 X微微—笑沒有反駁。
教師組織學生討論:(1)這個小品說明了什么問題,學生回答“磨礪意志要從小事做起”。(2)兩位同學哪個做法好,對他的作用如何,學生答是李XX將來能成才。(3)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向誰學習,學他什么,學生答是李X X,學習他堅持從小事做起,培養自己的堅強意志。最后,得出一致的認識:世界上的大事,都是由小事積累而成的,意志品質的培養也是如此。
3.繪制漫畫。漫畫的特點是形象逼真、簡單易懂、含義深刻。我利用教材37頁活動一:觀察下面漫畫,按要求分組活動。(漫畫,圖略。)
要求:把學生分成3組,根據畫面內容,各編一個故事,講明漫畫中的同學情緒變化的原因,并給畫中的同學出主意,怎樣擺脫這些不良情緒。然后各組選出一名代表在班內交流、討論。學生討論如下:
漫畫1(圖略):
生甲:我認為他倆打起來了,并把對方打傷,住進了醫院。這是不良情緒的結果,可以用轉移注意力的方法調節情緒。
生乙:我認為其中一個同學(就叫小明吧)沒有理那位同學,自己走開了,他倆也就沒打起來。小明善于調節情緒,用的是轉移注意力的方法。
漫畫2(圖略):
生甲:小華在學校做了壞事,老師要請家長,小華不敢回家并離家出走。她應該跟家長說明情況,把心里話告訴家長,求得家長的諒解。
生乙:找家長并不是壞事,是老師了解學生的途徑。如果你各方面都嚴格要求自己,家長到校后知道了自己的孩子表現好,回家后不僅不會說我們,還會獎勵我們呢。
這樣的課學生喜歡,他們渴望活動?;顒诱n上真正體現了陶行知說過的一段話——把學生的基本自由還給學生。通過開展實踐活動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使學生在實踐中靈活運用,教學效果必定事半功倍。
(作者單位:大慶市第30中學)
編輯/郎威
E—mail∶ianqwei480630@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