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哈爾濱市中考語文試題,以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中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試用修訂版)為基本依據,以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為主要參考,以國家教育部、省教育廳和市教育局的相關文件為指導,從我市中學語文教學的實際和本屆畢業生的實際出發,吸收近幾年來中考語文試題改革的經驗,在穩定中求發展,在發展中求創新。既有利于高中階段學校選拔優秀學生,又能夠給中學語文教學的改革與發展提供積極的導向,使我市的中學語文教學改革向著健康向上的、富有活力的方向發展。
1.穩中求變,變中求新
2005年的中考語文試題,在試題結構、命題內容和題型、題量上基本上保持了原來的形式。全卷共28個小題,分為“積累與運用”、“閱讀”和“作文”三大版塊。試題內容和題型也保持了相對的穩定。與近年來哈爾濱市的中考語文試題相比,今年的中考語文試題在穩定中又有了新的發展和變化。比如對錯別字的考查,在多年輪空后,又回到了試卷中。漢語是我們的母語,正確規范書寫漢字,是學好漢語的基礎。近年來,學生漢字書寫質量總的來講在下降,中考恢復對錯別字的考查很有針對性,而且將來有進一步對書寫規范、美觀進行考查的可能性。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它不僅包括書面的,也包括口頭的。為了引起初中語文教學對口語交際訓練的重視,強調語文學習的實踐性,試卷繼續保留了“言外之意”這道題,來考查學生在特定的語言交際環境中,能否聽得懂對方的意思。此外,還加了一道“說話”題,讓學生根據特定情境說出既合情、合理又得體的話。這兩道題盡管在形式上仍屬讀寫考試,但可以反映出聽話、說話的有關要求,其作用不僅表現在價值判斷上,更體現在價值導向上。就近期而言,只要聽說能力的考查還不能借助于現代聲訊技術,獨立于筆試之外而自成體系,中考語文試卷對“聽、說”的考查就有存在的必要。
2.既重知識,更重能力
2005年哈爾濱市的中考語文試題,共10頁、28個題、120分。試題第一部分集中考查學生的語文知識積累與運用情況。據統計,在這一部分里,除古詩文名句填空有5分是單純考查學生識記情況。其他題目無一例外地將考查知識的掌握情況與語境和考查能力密切地聯系在一起。語文試題中最能考查學生能力的莫過于閱讀和作文了。就分值來說,這一部分共95分,占總分的79.2%。其中作文50分,占41.7%;現代文閱讀45分,占37.5%。
文言文閱讀重點考查學生根據自己的文言文知識積累理解文言字、詞在句子中的意義,理解文言文句子在文段中的意思,理解及分析文言文閱讀材料的主要內容和思想意義。現代文閱讀的考查,從詞句理解、文意把握、要點概括、內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考查學生對閱讀材料的綜合理解能力。符合教育部關于“語文考試應著重考查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表達能力”的指示精神。
作文考查繼續保持了話題作文和給材料作文“二選一”的形式。話題作文,只是給考生一個“話題范圍”。在這個“話題范圍”內,考生“立意白定”、“文體自選”、“題目自擬”有了更為廣闊的寫作空間,有利于考生放飛心靈,張揚個性。給材料作文,考生要閱讀、分析、提煉、聯想、表達,才能完成任務。雖有一定難度,但從考試角度看,由于其可避開猜題、押題,仍不失為一種較好的作文考試形式。
試卷以主觀性試題為主(占79%,其中約10%為開放性試題),客觀性試題占21%。整個試卷完成了從知識型結構向能力型結構的過渡,實現了以能力考查為核心的命題目的。
3.突出個性,鼓勵創新
語文試題只有以學生為本,語文考試才能避免死記硬背,估摸猜測,真正成為學生張揚個性,發揮能力的“賽場”。為了突出對考生獨立思考、分析綜合、歸納、想像能力的考查以及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考查,哈市2005年中考語文試題設計了開放性題目,給考生以充分發揮的余地,使其發揮特長,張揚個性。如第22、27題。這些題目不設“惟一”的標準答案,考生可以見仁見智,結合自己的實際和生活經驗,做出個性化的回答。既開放又結合文本,不脫離學生實際,答題有一定方向性,則是2005年開放性試題命制的一大特點。
4.發揮中考對教學的導向性
此次試題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思想,著力考查學生終身學習、終身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側重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對于引導廣大師生在教學中,克服過于注重知識傳授、過于注重學科自身的知識體系、過于注重書本知識的傾向,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發揮了推進素質教育及新一輪課程改革實驗的導向性。2006年是哈爾濱市進入新一輪課改實驗的第三年,2007年第一批參加課改實驗的學生將參加中考,預計2006年哈爾濱市中考語文命題改革的步伐將會加快。
編輯/李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