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文是一種創造性勞動,是學生通過自己的思維活動,有日的、有組織地運用語言:文字來反映客觀現實、表達自身情感的智力活動。教師要想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必須把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作為作文教學的著眼點和突破口,必須煞費苦心地去調動他們發散思維的積極性,挖掘他們的創造潛能,使學生走出“人云亦云”的困境,寫出新意濃郁,別具一格的作文來。那么,具體應該怎樣做呢?
一、設置情節,激活學生思維
中學生因年齡尚小,社會接觸面狹窄、智力發育尚不完善,導致了思維空間的狹窄與思維方式的機械性,使他們很難從紛繁復雜的社會現象中去獨立提取自己所需要的東西。因此,在對學生的寫作培養中,應先從設置情節起步,將各方面的社會現象引入課堂,為學生設置生動形象、能引起廣泛興趣、并能幻想豐富想像的故事情節,從而激活學生思維,讓學生說出自己想說的原汁原味的話。
例如,我曾為學生設置這樣的情節:
在一個飯店里,有兩個人在爭吵,其中一個是老店主。請你寫出他們為何爭吵,另外一個人是誰?兩個人爭吵的結果及你的評價。
在幾分鐘的冥想后,學生紛紛交卷。有的寫“這父子倆在爭吵,老店主貪便宜,從集市上買回病死豬肉想坑害顧客,賺取昧心錢,被兒子發現,爺倆因此爭吵,結果老店主心服口服,將病死豬肉埋掉”;也有的同學寫“另一個人是工商局的年輕干部,到飯店后想白吃白喝占便宜。老店主不甘心,怒極而吵,把小干部掃地出門……”想像各異,并且有較強的現實意義。我在精心整理與挑選后,拿出最佳習作當堂講評,并以此為參照對自己的作品進行修改,調動學生的創作積極性,發散了學生思維,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誘導學生用不同的思維方式,拓展不同文題的寫作思路
作為語文教師,對學生的作文不能不有所要求,這就構成了一定的限制。那么,如何在一定的限制內容上來激活學生的思維呢?我所采取的辦法就是以課本為主體,要求學生根據課文內容,配以豐富合理的想像,進行體裁轉換,做出填補。
例如:在講完《愚公移山》后,我布置學生根據所學戲劇的基本知識,最大限度地發揮想像力,在主題不變的前提下,豐富故事情節,將此文改寫成小劇本。這樣,故事的情節與場面都得以拓展,人物形象也愈加豐滿、生動,加深了學生對原文的理解,也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創作中掌握了戲劇的基本特點及寫作要領。
又例如,在講完《誰是最可愛的人》后,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環境襯托突出中心的寫作手法,我采取了讓學生改寫的方式。要求學生依據課文中提到的幾個故事情節,想像出松骨峰戰斗、漢江阻擊戰、防空洞吃炒面等,志愿軍戰士同仇敵愾、勇救親人的情景獨立成文,突出志愿軍戰士以生命為代價,愛憎分明的崇高的革命精神。這樣,在幾次相應的練習之后,學生的寫作技能大幅度提高。
三、利用教材,激發情趣,提高想像力
學生腦海中潛在的想像力是十分豐富的。魯迅曾贊嘆道:“孩子是可以敬佩的,他們常常想像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像到地面以下的情形,想像到花卉的用處,想像到昆蟲的言語。他想飛上天空,他想鉆入蟻穴。”學生潛在想像力的“進發”,有時是需要勇氣的,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鼓勵學生大膽想像,并創造一定條件,讓學生去“異想”。只有“異想”方能“天開”,見到天外的世界。借助教材提供的練習,認真指導學生進行模仿、訓練是提高學生想像力的重要措施。
例如:給《皇帝新裝》寫續篇時,我讓學生大膽想像。學生躍躍欲試,有的寫皇帝濫殺無辜,激怒了百姓,老百姓奮起反抗,推翻了昏君的統治;有的寫皇帝羞怒成疾,一命嗚呼;有的寫皇帝被孩子的真誠所打動,改過自新,不再迷戀新裝,專心治理朝政,從此國泰民安。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有些學生想像雖然離奇,但也合情合理,我都予以了充分的肯定,表揚他們善于想像,從而激發了他們想像的積極性。
(作者單位:肇州縣托古中學)
編輯/李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