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幾樣東西可以毀滅我們:一、沒有責任感的享樂;二、不勞而獲的財富;三、沒有是非觀念的知識;四、不道德的生意;五、沒有人性的科學;六、沒有犧牲的崇拜。
——印度前領導人甘地的告誡
對待知識分子的態度,標志著一個民族的文明程度;對待工人農民的態度,則可考驗這個民族的良心。
——一個54歲下崗工人說出的名言
少年的時候想逃家,青年的時候想成家,中年的時候想離家,老年的時候想回家。
——臺灣作家隱地在《人性三書》中說
我招聘的時候是把“人”和“才”分開的。有的公司希望能夠招聘到馬上可以投入工作的員工,而我要的是“人”,高素質的人,把“人”變成“才”是我的工作。
——唐駿的用人之道
許多理論都像一扇窗戶,我們通過它看到真理,但是它也把我們同真理隔開。
——著名作家紀伯倫說
錯了馬上認錯的是科員;錯了保持沉默的是科長;錯了也能找到理由的是副處長;錯了也從不承認錯的是正處長;錯了眾人還一再說沒錯的人是“一把手”。
——“認錯”識級別
權力的繩子用捆綁的辦法,感情的繩子用纏繞的辦法,金錢的繩子常常是圈套。
——作家馮驥才談人間的“三根繩子”
太聽老板的話,老板從內心看不起你;太不聽老板的話,老板從骨子里討厭你。
——職場指南
兩種人無法出人頭地:一是不按上級指示辦事的人;二是只會按上級指示辦事的人。
——職場生存法則
細節是這樣一種東西,輕視它必受懲罰,過分重視它又干不了大事。
——細節悖論
沒有比手更大的天,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心更寬的海。
——渺小之中見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