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筆者受朋友之邀參加了一個初中學生關于理想是否過時的辯論賽。賽場上,正反雙方唇槍舍箭,各執理力爭。那種氛圍,讓我不得不想起我兒時的理想是當軍事問題專家,曾豪情滿懷地熟讀《孫子兵法》。可我最終卻走進黨政機關當了公務員,具體從事文秘工作。可我這位當老師的朋友呢?他的理想是當企業家,然結果當了教師。這都是事與愿違呵!
當我感受著眼前初中生那懂事又不懂事的年齡,我想朋友作為老師,其用意也只是通過辯論賽找一個話題來提高學習應變反映能力和口才表達能力。至于理想這個離現實太遙遠的話題,恐怕也是不敢奢望的。要不朋友的學生今后都成了這個專家那個科學家,這個總理那個部長省長的,那別人教的學生還干什么?
所以回到現實中來,我以為要真正談論有用的理想,當樹立科學的發展觀,要用發展變化的觀點引導教育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因為我們成年人中的絕大多數人可以說從小都有過理想,都有過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然而,這些美好的愿望隨著時間和環境的改變就像陽光下的肥皂泡瞬間即逝,兒時的理想就成了空想。
兒時的美好理想為何不堪現實一擊呢?究其原因,是產生理想的意念與實現理想這個目標過程太長,期間會有許多因素改變一個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走向。可以說,人生過程也是在矛盾的前進性和曲折性中發展的。既然如此,從談論理想到實現理想,就顯得現實可能性太小。而最實際的生活目標方式是,我們平常總是用看得見的目標作為奮斗方向,用短期目標成果激勵自己去沖擊另一個看得見的目標,人生總是這樣在曲折中循環前進的。
所以我認為,與其大談特談人生的理想,還不如用實際的行為,即看得見的目標激勵自己,成功了就成功了,失敗了就失敗了,這才是現實和有效用的。
通聯:418000 湖南懷化市委黨研室
電話:13973087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