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大分工和專業化生產不斷向縱深發展,企事業單位或政府部門逐步把原來由內部提供的生產服務轉為從外部專業市場購買。文章基于交易成本經濟學的相關理論對生產服務外化的原因進行了分析,認為理論上企業生產服務可以不斷外化,直到專業化生產帶來效率提高的邊際收益等于交易成本上升的邊際成本。
關鍵詞:生產服務業;外化;交易成本
一、生產服務業及其外化的涵義
生產服務業是根據經濟學中生產與消費的分析框架,對服務業所做的一種分類,與消費者服務業相對應。從內涵來看,生產服務業是指為三次產業的實物生產和服務生產過程提供中間服務投入的部門;從外延來看,它主要包括三個領域:為農業提供的生產服務、為工業提供的生產服務以及為服務業提供的生產服務。郵電通訊、金融保險、商務服務、運輸倉儲等服務部門由于中間需求率較高,為進一步生產服務的特征比較明顯而往往被認為是生產服務業的主要構成部分。
生產服務業外化(Externalization)是指企事業單位或政府部門把原來由內部提供的生產服務轉為從外部專業市場購買,來滿足其需求的過程。從產業發展的歷史視角來看,第一、二、三產業是依次產生的。第三產業是應人們生產和生活的需要而逐漸形成發展起來的,其中生產者服務業主要是為了滿足工農業尤其是工業生產發展需要而產生發展的。在經濟發展初期,由于生產力不發達,市場容量比較狹小,市場上占主導地位的都是“全能型”企業,生產者服務基本上都是由企業自身提供的。隨著生產力的不斷進步和專業化生產程度的提高,生產者服務才逐步從企事業單位或政府部門的內部部門獨立出來。生產服務業的不斷外化是社會大分工和專業化生產向縱深發展的內在要求。
二、生產服務外化原因的一般解釋
生產服務外化已成為服務經濟中的重要發展趨勢,許多學者對于生產服務外化的原因給出了不同的解釋。Maillat(1990),Perry(1992),Tonloir(1993).Strambach(1994),Bandt(1995)等經濟學家對生產服務外部化發展的原因進行了深入的探討。他們認為以下是促使生產服務外部化發展的重要原因:(1)企業通過精簡結構能夠專注核心技能并由此提高自身競爭力;(2)減少固定成本,保持企業機動性(nexlbdlb),一定的機動性是現代企業必備的基本素質之一;(3)獨立于企業內部政治集團的影響,通過市場購買避免對生產服務生產投入過高成本;(4)規避強力工會的工資的要求;(5)獲得外部必要的刺激和動力,避免近親繁殖,這是Porter所強調的核心競爭力的構成要素。這些為我們解釋生產服務的外部化生產提供了思路。但是,這些解釋只是說明了生產服務外部化的動力,卻并沒有說明企業為什么選擇外部化的生產服務而并非內部化的生產服務。
三、生產服務業外化的交易成本經濟學分析
生產服務業的外化主要涉及到生產服務的內部生產和外部生產問題,即:企業是由自身提供這部分生產服務還是通過外部市場購買。在這一問題的討論上,主要的理論有Coase(1937)和Williamson(1985)的交易成本理論。Coase于1937年在(企業的性質)中提出“為什么經濟活動要在企業內部組織進行”這一問題。Coase的解釋是:通過管理來協調活動和分配資源要比通過市場協調活動和分配資源能帶來更低的成本。企業的規模將不斷增長,直到內部管理的邊際成本超過市場交易的邊際成本。Wiltiamson進一步發展了Coase的交易成本理論,他對交易成本來源一主體的行為動機和主客體的關系進行了深入分析,將交易成本定義為利用經濟制度的成本,并探討了有限理性、投機行為和資產專業性對治理機制選擇的影響。Williamson認為,有限理性、投機行為和資產專業性導致通過市場進行交易的成本很高,因而企業往往將這部分生產活動內部化。他的理論為企業的縱向一體化提供了理論基礎。
服務生產具有生產、消費的同時性,這使得現實中大多數服務的質量難以預期和控制,市場信息搜尋成本非常高昂,買者和賣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導致市場的不透明,這往往會導致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問題。與實物生產不同,服務消費者也參與服務生產的特征使得即使服務供給者對于即將提供的服務產品也并不具備完全確定的信息。雖然政府采取諸如質量檢驗等干預措施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消除逆向選擇所導致的劣質服務驅逐優良服務現象,政府的干預對于道德風險問題往往是不起作用的。因而生產服務的外部交易成本會比較高。根據Williamson的觀點,這里的交易成本主要由兩個部分組成。(1)事前交易成本,即起草、談判和維護執行一項協議的成本。主要包括信息搜集獲取的費用、在市場上辨認、接觸、評估供應方,測試他們的商譽、信用、資格以及對其考察、篩選和確定的費用、協商人員的人事費用、與供應方接洽的聯絡費用、合同編制費用等。(2)事后交易成本,即發生于契約簽訂之后的執行契約的成本。主要包括資料交換、文件傳輸、雙方開會溝通等費用以及派專人管理合同執行的監督成本。如果供應方違約,服務外包活動終止或受到拖延,還包括采取補救措施,重新尋找供應方,對原供應方提起法律訴訟的成本等。企業生產服務的外化顯然會帶來交易成本的增加。但同時一些新的發展趨勢給實行生產服務外化企業的交易成本降低帶來可能,這主要包括:
1.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有助于減少生產服務外化過程中的交易成本。交易成本的主要內容就是處理信息的成本。在市場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交易一方掌握著另一方所沒有的信息,這導致價格機制不能有效地配置資源,市場機制因而失效。信息技術的發展有利于促進市場信息的對稱、完整,降低交易成本。首先,信息技術能夠降低生產服務交易雙方搜尋信息的成本。便捷的信息傳播網絡能在極短的時間內幫助企業完成對信息的收集、處理、加工和分析工作,從而減少交易雙方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程度,降低用于搜尋信息的成本,提高資源的配置績效。其次,信息技術能夠降低生產服務交易雙方的簽約成本和決策成本。在信息經濟時代,交易雙方可以通過先進的網絡技術簡化市場交易程序,對生產服務外化行為進行及時細致的統計分析,做出較為精確的決策并預測未來發展趨勢。最后,信息技術能夠降低生產服務交易雙方的溝通交流成本。由于信息的傳遞、儲存和提取都非常便利,企業之間可以通過互聯網來傳輸資料、文件、影像等信息,交易雙方的溝通協調變得非常簡單,這有利于減少服務外包雙方進行交易的中間環節和中間成本。
2.生產服務的供需雙方通過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可以有效減少交易成本。Barcet and Bonamy(1994)強調通過與外部生產服務供應商建立長期關系,使用者能夠降低交易成本。這可被認為是能在長期產生效益的一種投資。企業較穩定的長期契約可以降低某些重要交易的發生次數,減少不確定性,從而降低交易成本。長期穩定的契約可以為生產服務外化企業節省許多成本,如搜尋供應方、與供應方談判、簽訂合同等一系列成本,同時也避免了市場波動帶來的相關成本。另外,人的機會主義本性直接影響市場效率,長期的合作能夠防止供應方的機會主義行為,使他們與生產服務需求方結成利益共同體,在合同的履行過程中根據規范行事,避免討價還價的協商過程,降低交易成本并保證生產服務外化的順利進行。
3.生產服務部門的不斷發展壯大能夠減少服務外化的交易成本。對生產服務需求方而言,供應方所在行業發展成熟,意味著能夠比較容易地尋找到符合自己要求的供應方。而且處于成熟行業的供應方一般來說都經歷過激烈的市場競爭,因而大多擁有良好的商譽和信用,技術水平較為先進,服務質量較好,生產經驗豐富,能夠根據買主的需求提供合格而優秀的服務。此外,行業的成熟有利于形成行業內企業較好的競爭格局。供應方或需求方的競爭越趨近于完全競爭,交易雙方的資產專用程度就越低,交易費用也就越低。從目前的發展現狀來看,世界各國尤其是西方發達國家生產服務業發展迅速,如OECD(2003)的研究成果表明,20世紀90年代中期OECD國家制造業產品的價值中平均有22%是由生產服務業所創造的,且比重還在進一步提升。生產服務部門的不斷發展壯大為生產服務交易成本的降低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生產服務外化的不斷發展是社會勞動分工深化和泛化的結果,它會導致制造業、公共機構與生產者服務業之間所交換商品數目和規模的擴大,因而也會帶來交易費用的直線上升。社會勞動分工的深化帶來的另一個結果是生產的專業化、規模化和生產效率的提高。只要生產專業化導致的生產效率提高的邊際收益大于交易成本上升的邊際成本,生產服務的市場化生產便可成為理性的發展選擇。事實上生產服務業的不斷外化對生產服務的供給方和需求方的效率提高都能起到良好推動作用。從生產服務的需求方來看,企業通過剝離生產服務,能夠專注核心技能,避免“大而全”、“小而全”,提高生產效率;知識、技術密集型的生產服務的密集使用對于企業自身生產效率的提高將起到重要作用。從生產服務的供給方來看,企業中剝離的生產服務可以集聚成龐大的專業化的生產服務業市場,生產服務的市場供應者可以通過規?;纳a以更低的成本提供生產服務。并且,大多數生產服務部門是知識密集型的,而知識的基本特征就是可以以較低的邊際成本重復使用。生產服務業的知識密集度較高使得供應商更容易在生產服務的生產過程中實現人力資本的累積,促進生產效率的提高。從更宏觀的層次來說,生產服務業的發展能夠起到為宏觀經濟增長提供良好徽觀基礎的作用。從發達國家的發展現狀來看,其生產服務業由于擁有日益增多的專家人才和科技精英等專業人力資本,從而體現了越來越高的知識、技術含量,并作為中間投入直接帶動國民經濟其他部門生產效率的提高。也正因為此,生產服務業被認為是服務業中最具有經濟增長動力性質的部門。
企業內部的生產服務理論上應該可以不斷地外化,界限是直到專業化生產帶來效率提高的邊際收益等于交易成本上升的邊際成本。當然,有些生產服務比如會計、RD活動、營銷、員工雇傭和管理等由于涉及到企業的核心商業機密,其外部化的成本非常高昂,一般都是由企業自身提供的。還有的小型企業選擇從外部購買生產服務是由于它們不具備自身提供這部分服務的能力。這可以算是兩個特例。
四、對我國的啟示
生產者服務業是現代服務經濟的核心構成成分,其不斷外化是世界各國經濟的重要發展趨勢。隨著國際產業轉移的不斷演進,我國已成為“世界制造工廠”,這相應地對生產者服務業的進一步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發展知識技術密集型生產者服務業對于延長產業生產鏈條、增加產品科技含量、提高產品附加值,實現我國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增長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加速推進生產者服務外化進程是促進我國生產服務業發展進而帶動整體經濟增長的重要途徑。
服務業的發展與市場化有著天然的內在聯系,這在生產者服務業表現得尤為明顯。生產者服務業的發展與專業化生產的發展、生產服務的市場化提供息息相關,它反映了現代企業根據比較優勢原理,在生產活動中對重要價值增值環節的選擇與把握。我國很多企業尤其是國有企業受“肥水不流外人田”和“自力更生”的小農封建意識影響,講求“大而全”、“小而全”,傾向于把生產性服務活動放在企業內部自我完成。這導致了企業專業化生產程度不高和生產效率的低下。我們應把加速生產者服務業發展與推進我國市場化進程緊密結合起來,引導企業專注核心技能,精簡機構,提高生產專業化程度,從而實現我國經濟的高效增長。
參考文獻:
1.Orubel And Walker.Service lndustry Growth:Cause And Effects.Fraser lnstitute,1989.
2.Oliver E.Williamson.The Nature Of theFirm:Origins,Evolution,and Development.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2.
3. Ronald Coase.The Nature Of the Firm.Eco-uomlca,1937:(4).
4.Colin Clark.The Conditions Of EconomicProgress.Macmillan Ltd,1940.
5.OECD.Employment in the Service Economy:AReassessmont.http://www.Oecd.org,2000:83.
6.陳菲.服務外包動因機制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一美國服務外包的驗證.中國工業經濟,2005,(6):67-73.
7.劉志彪.論現代生產者服務業發展的基本規律.中國經濟問題,2006,(1):3-9.
8.劉志彪.論以生產性服務業為主導的現代經濟增長.中國經濟問題,2001:(1).
9.鄭吉昌,夏晴,論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與分工的深化.科技進步與對策,2005,(2):13-15.
10.陳凱.英國生產服務業發展現狀分析.世界經濟研究,2006,(1):79-83.
作者簡介:謝林偉,高級工程師,中山大學管理學院2004級博士生;陳凱,中山大學管理學院2004級博士生,
收稿日期:2006—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