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以長壽保健名稱的功法很多,在此不一一列舉。這里介紹的一套功法,是作者綜合“八段錦”“十六段錦”“養顏功法”,結合自我推拿保健方法而選編的一套簡便易練的自我鍛煉方法,經多年推廣,凡堅持不懈,常年演練者,均取得了較好效果。現介紹如下:
1.起式:取平坐式,兩腿平行分開,與肩同寬,大小腿成900角,虛項懸頸,軀干保持正直,身心放松。
2.浴面:兩手對掌相互摩擦致熱,然后順著兩頰、耳旁、太陽穴、前額、眼眶及鼻兩側作洗臉狀,輕輕按摩轉圈24次,可使容顏光彩。
3.梳頭:用木梳,不銹鋼梳或雙手螺紋面及指甲由前向后作梳頭動作,由中間向兩側,凡有毛發的部位均梳到,梳24次,力量適中,以頭部輕松舒適為度。初期頭皮部有微痛,經過一段時間練習后逐漸消失。可疏通頭部經穴,促進頭發生長。
4.叩齒、攪海、漱津:叩齒——上下齒輕叩如嚼物24次,亦可上下齒如咬物不放,做24次。有健齒,固齒的作用;攪海——接上式,用舌尖在牙齒內外(包括內外牙齦部分)左右上下運轉各12次,可生津液;漱津——在叩齒和攪海的基礎上,舌尖抵上顎,使口中唾液增多,接著漱津24次,然后用意念引津分三口送人下丹田,有清潔口腔,健脾和胃之功效。
5.鼻功:以拇、食指輕捏睛明穴下方兩側突起處,雙向揉捏各24次;然后用兩手中指指腹或手握空拳,以拇指指間關節突起處為著力點,自睛明穴至迎香穴上下來回摩擦各24次;最后用中指指腹按揉迎香穴,左右各24次。可宣肺祛風,通鼻竅,用于防治感冒、鼻炎等上呼吸道疾患。
6.耳功:先用兩掌按住左右耳孔,兩手中指放在腦后枕骨上,食指彈叩風池穴,左右各24次,名曰“鳴天鼓”;接上式,手不動,兩掌交替按壓耳孔,左右各6次,動作需輕勻;然后將食、中兩指分置兩耳前后,作上下揉擦,左右各24次;最后將兩手中指置于翳風穴上,順逆按揉各12次。此功具有醒腦,聰耳,防治耳疾的作用。
7.眼功:先用兩拇指或中指順逆按揉太陽穴各12次;然后自內向外分抹上下眼眶各12次;再用中指指腹按揉四白穴片刻;最后兩眼輕閉,人靜,左右運睛各12次。此功可醒腦明目,防治頭暈目眩,視物不明等疾患,對預防近視亦有一定的作用。
8.頸功:采用站式或坐式,上體不動,虛項懸頂,先將頭向左轉至最大限度,稍停還原;再將頭向右轉至最大限度,稍停還原;然后將頭向前屈至最大限度,稍停還原;再將頭后伸至最大限度(年老體體弱者,用雙手交叉置于頭后枕骨部。頸項部與頭部作對抗),稍停還原。此為一遍,反復做12-24遍。
9.搓胸:采用站式或坐式,雙手交替進行。操作時五指自然分開,以全掌均勻接觸胸部做左右方向的來回推擦動作,做24次;換另一只手做24次,或以胸部微微發熱為度。可寬胸理氣,增強心肺功能。
10.摩腹:站、坐、仰臥式均可,一手掌平貼于腹部,另一手掌相伏,按順時針方向揉摩36圈,體弱之人作順逆時針方向各36圈。有健脾和胃助消化之功效。
11.擦命門、腰骶:站、坐式均可,以一手掌按于腰部,自命門至腰骶上下往返擦36次,換另一只手再擦36次,或以局部發熱為度,有強壯腰腎的作用。
12.摩涌泉:取坐式,先用熱水浸泡雙足20分鐘左右。然后將左腳置于右側大腿上,左手握住左踝關節,右手掌摩左涌泉穴50次;換式,用左手掌摩右涌泉穴50次,如此為一遍,反復5遍,或以腳底發熱為度。有交通心腎之功效,對改善失眠癥狀有一定的效應。
13.提斂二陰:采用站式或坐式,身正體松,心靜息勻,隨著呼吸的起伏作前陰和后陰的收縮上提和放松的練習,吸氣時腹部隆起,前后陰放松,呼氣時腹部微縮并向上提斂前后二陰。這樣一呼一吸,一松一緊的交替練習,可改善盆腔底部的血液循環,對治療前列腺炎、盆腔炎、痔瘡等疾病有一定的療效。
上述功法屬于我國傳統保健功法范疇,是以中醫臟腑經絡學說為指導,按中醫辨證論治的原則確立的。可作為練習氣功的輔助功法,亦可作為預防疾病,強身健體的方法而推廣運用。可以全練,亦可針對性地選練一式或幾式。值得注意的是,在演練時,應視具體情況選擇適當的姿勢,要求心靜、體松、息勻,動作輕柔緩和,長年堅持不懈,方可取得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