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考核“結果”向考核“效果”轉變,由考核“形象”向考核“效益”轉變,河北省唐縣圍繞進一步端正考核導向,建立了干部政績考核成本分析新機制。
干部政績考核成本分析法的核心是“成本核算,效益分析”。唐縣在評價干部政績時,不僅看其取得政績的結果,還看其所取得政績的成本投入。雖然政績投入不像經濟活動投入那么直接,但干部政績也應看做是扣除成本的盈余。根據考核目標體系結構特點,唐縣將干部考核目標劃分為三類:一是工作類指標(主要指能夠量化的經濟指標);二是涉及經濟投入類指標(主要指大事實事及項目工程類指標);三是社會發展類指標(主要指定性評價類指標)。進行成本分析的主要是針對第二類指標,也就是一些干部經常標榜的所謂“顯績”類政績指標。這類指標在考核成績中所占權重和分值較大,也是廣大干部群眾較為關注的焦點。
唐縣將每項政績指標分為政績效益和政績投入兩部分。政績效益包括經濟、社會、生態等綜合效益。扣除政績成本投入后的盈余為凈效益,干部政績效益與政績成本投入之比為政績效能,在考核過程中政績效能按該項政績在考核中所占權重計入考核總成績。其具體計算方法是:政績效能?穴%?雪=政績效益/政績投入×100%。干部政績效能越大,說明干部工作成績越大,反之越小。政績效能如≤0,表明此項干部政績為“無用功”,視為無效政績,甚至為敗績。政績效能>0,按該項政績在考核中所占權重計入考核總成績。政績效能≤0,取消該政績考核分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