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滿懷舊、憂郁和放蕩情調的探戈,被譽為舞中之王,是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當地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頒。自19世紀末期開始,探戈的舞步和音樂就已成為布宜諾斯艾利斯郊區的大眾文化。這種民間文化之所以能在這里的歐洲移民中流行,是因為它與人們思鄉與憂慮的情感產生了共鳴。但是客觀地說,探戈是多元文化交相融合的產物,人們從中不難發現非洲、西班牙、古巴和意大利文化的根基,而且在其伴奏音樂中至關重要的小六角手風琴則顯然源于德國。
在阿根廷,一說起探戈,人們自然會講到卡洛斯·加德爾。加德爾生于法國,在布宜諾斯艾利斯長大。從1917年直到1935年因飛機失事殞身于哥倫比亞,他始終作為一名探戈的獨唱演員活躍在舞臺上。他很快走紅并且聲名遠揚。加德爾的藝術生涯預示著探戈黃金時代的到來。這一黃金時期從20世紀30年代一直延續到了50年代。
為了能使探戈贏得更廣泛的觀眾,加德爾曾經遠足法國和西班牙。他的努力終于使阿根廷的權貴們接受了探戈這種曾經遭其輕視的、來自下層社會的民間藝術。如今,在布宜諾斯艾利斯,人們可以隨處看到加德爾的照片。在他長眠的查卡里塔公墓,懷著崇敬之情前往憑吊的人們常年絡繹不絕。
人們通常把探戈分為兩類:沙龍探戈和夢幻探戈。前者的一切均為即興創作,后者則更多地根據腳本在劇場演出。布宜諾斯艾利斯的探戈俱樂部遍布各地。在那些地方,專業的探戈藝術家們登臺獻藝。不過最壯觀的場面還是在多雷戈廣場。每逢星期天,成千上萬的人聚集在廣場上,興致勃勃地欣賞來自近郊圣特爾莫的探戈音樂家、歌唱家和舞蹈家們熱情奔放的精彩演出。當然,對于許多當地人尤其是那些老年夫婦來說,真正的探戈卻是體現在米洛加期民間舞中,他們在舞廳里以此為樂,其間的每個人都會盡情跳舞直到午夜時分。
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探戈開始復興,阿根廷新的政府已經批準專業的探戈藝術家赴國外教學和演出,此舉使阿根廷探戈終于成功地走向了世界。演出阿根廷探戈在國際上大獲成功。探戈目前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青年人的喜愛,這種優美的藝術已經跨越了往昔黯淡的時光。它在即興創作中推陳出新,不斷進步,開創著美好的未來,并且激蕩著布宜諾斯艾利斯年輕一代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