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九月初在美國上映的影片《驅魔》,是一個真實故事。
電影“驅魔”采用了分析的方式來處理科學與信仰的爭論。這部電影是根據安娜·米高的真實故事改編,故事主要人物艾美莉·蘿絲出生于一個虔誠的天主教家庭,當她19歲正要上大學時期,她開始了一段無法解釋而驚悚的經歷。當她走路或回頭時,她發現人們的臉總是在改變著;每天凌晨3點,她感覺被一個看不見伴隨著怪聲和噩夢的黑暗力量攻擊,而讓她整天感到心神受到極大的干擾。盡管她服用了一些醫生開的藥,但她的情況卻繼續變糟,她身體漸漸扭曲而變得不自然,她開始講一些別人聽不懂的語言甚至于吃昆蟲。她被這些怪異的事情嚇壞了,跑進了一座天主教堂求救,教堂神父理查·摩爾要她停止吃藥,如此才可以施予天主教轄區認可的驅魔儀式來驅除附在她身的邪魔,沒想到正不勝邪,已經虛弱的艾美莉最后并沒有逃過這災難而死亡了。
而因為這次失敗的驅魔行動,教堂陷入與民間團體的訴訟官司。為摩爾神父辯護的是精明強干的女律師艾琳·布魯勒,她是一家律師事務所的合作人之一,也是一位典型的女強人。特別是在近期的一件高智商謀殺案中,艾琳憑著三寸不爛之舌將一個幾乎被判定死罪的謀殺犯從鍘刀下解救出來,并無罪釋放。艾琳也因此躍升為律師界一顆耀眼的新星,備受關注。
為了避免引起宗教沖突和社會各方的指責,公訴人檢察官辦公室決定派出中庸的律師伊桑·托馬斯來做訴訟律師。伊桑是一個思想正統、信奉天主教的人,每周還會去虔誠地做禮拜。而無神論者艾琳卻負責為摩爾神父辯護,這可煞費了她的腦筋。然而,隨著辯護的逐漸推進,艾琳體驗到了人生中詭異的、神秘的無法以理性解釋的靈異經驗,然后教會雇用了聲稱自己是不可知論者(非信神也非不信神者)的律師伊苓·博娜幫這位一直想告訴世人有關艾美莉中邪及驅魔事件的理查神父辯護,艾美莉的故事在電影中以沮喪證人的證明并用倒敘法慢慢呈現出來。
這案子是由檢查官伊森·湯瑪士來主導,他是位天主教信仰者并參加了教會的唱詩班,他也在假日學校教書。檢探官湯瑪士指控說艾美莉的死亡是由于停止治療藥物造成的,但真正死因在醫學上看法卻莫衷一是。另外對艾美莉的怪異行徑也出現了幾種推測,癲癇癥,精神分裂癥,還是沒有診斷出來的精神疾???
在另一方面,反方爭辯說藥物治療對惡魔附身而飽受痛苦的艾美莉是沒有效的。阿達尼博士是一個人類學家,他對上古文化人類遭魔附身的相關問題有專業的知識,他扮演反方的證人。這劇本的編劇哈里斯·博德曼和導演史考特·德瑞森在電影中巧妙的安排了科學與宗教的對立,具有創意的攝影技巧,從不同角度拍攝出來的特殊效果展現出整個故事的真實性。導演史科特·德瑞森借鑒了意大利恐怖片大師達里奧·阿基多作品的視覺風格,后者總是以凄涼冷冽的畫面來表現人類世界中的死亡與黑暗,《驅魔》全片基于三種色彩基調:惡魔附體時惴惴不安的恐怖橙色、法庭辯護時探求真相的褐紫色、充滿希望的圣潔白色。影片的化妝與電腦特效由善于修飾受難人體的《基督受難記》的幕后特效隊伍負責打理,雖然片中惡魔附體、驅魔儀式的過程中蘊涵著極端暴力的因子,但血腥、暴力畫面并不是情節的主菜,影片的訴求點著重于現實感……。
《驅魔》這部電影源于現實生活,實際上類似的事件很多。
身為梵蒂岡首席驅魔師亞摩茲神父說:當今社會被悲劇與混亂吞噬,越來越多人轉而尋求妖術、超自然力量和占卜,顯見惡魔與他的仆人們囂張的程度。這些習俗形同開門邀請邪靈入內或惡魔附身。驅魔才是上帝的真正奇跡。
從天主教會的角度而言,“驅魔”是以祈禱等方式來驅逐附身的魔鬼靈魂,天主教的驅魔儀式以禱告開始,其它的儀式還包括祝福、灑圣水、將手扶于遭魔鬼附身的人身上以及畫十字動作等等,最后驅魔者命令魔鬼離開附身者身體。許多人或許不相信魔鬼附身的說法,但亞摩茲說:“我曾看過許許多多奇怪的現象,有人口吐指甲。魔鬼告訴附身的婦女,說要讓她吐出晶體管收音機,結果該婦女即陸續從口中吐出收音機的晶體管破片。”亞摩茲并說他看過人能飄浮,他說類似現象雖然不多見,但都確實發生過。
據洛杉磯時報指出,驅魔儀式近來在歐、美、非等地再度流行。意大利的驅魔師在過去十年內增加逾十倍,現已約有三百人。意大利最大的總教區今年特別成立一個應變小組處理信眾對驅魔的龐大需求。哲學家說:驅魔儀式之所以存在,部分原因是人們相信惡魔真的存在,而且可以將他驅逐。
亞摩茲神父無疑是全球最出名的驅魔師,對推廣驅魔也不遺余力。他參與成立“國際驅魔師協會”并擔任名譽會長。出版多本著作。亞摩茲也積極參與招募、訓練及激勵新一代的驅魔師。
亞摩茲的道具組:一個永遠隨侍在側、外表早已風乾的皮袋子內裝一個有耶穌受難像的鑲銀木制十字架、圣水灑水器和圣油罐。亞摩茲簡單的演示驅魔儀式的動作。首先,他將神父的紫色肩帶披在女訪客的肩上,然后在她的額頭上比畫了十字。若是真正的驅魔儀式,他會開始祈禱,涂抹圣水和圣油,然后要求惡魔報出姓名并且離去。這時,任何事情都可能發生:若此人真的被惡魔附身,他(或她)通常會變得很暴力并且抵抗。不過,亞摩茲強調,真正被惡魔附身的人不多。
五月一日才過八十大壽的亞摩茲說,惡魔很頑強,但他從不怕惡魔,事實上,通常是“他”怕我。患者(他這樣稱呼被附身的人)無法在一次驅魔而治愈,整個“解放”過程可能耗時數年。但他強調,最后都是他勝利。
四十四歲的路西亞是亞摩茲處理過的一個棘手案子。在見到亞摩茲之前十三年間,她經歷了各種驅魔療程,但都無效,直到遇到亞摩茲,事情才得以善了。路西亞當初的癥狀很典型:本能的強烈排斥任何神圣事物,每次有神父驅魔,她就進入恍惚狀態,以她自己的也不懂的語言大聲咆哮,然后出現暴力行為并擁有超人的力量。她甚至一度嘔吐出針來,顯示她確實為邪靈所苦。她的丈夫藍佐說:“人家說我們是瘋子,但只有親眼看見才會相信這種事。”路西亞現在雖不再需要驅魔,但仍定期和神父一起祈禱。
驅魔儀式最早可追溯到公元二世紀,但在十八世紀,經歷啟蒙運動、理性主義和科學進步之后,教廷逐漸遺棄驅魔儀式。不過,一九六二至六五年、致力于教會改革的“梵蒂岡第二次大會公議”再度恢復驅魔儀式。從此,驅魔儀式翻身,越來越受歡迎,一九七三年的恐怖經典電影“驅魔人”亦發揮推波助瀾之效。亞摩茲也非常喜歡這部影片。一九九九年,梵蒂岡再度檢討驅魔儀式的指導方針,另外加了警語,提醒神父不應將精神疾病與惡魔附身混為一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