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的王女士原本有個幸福的家,去年丈夫病逝,只好帶著上初一的女兒獨撐一片藍天。她的家庭月收入從過去的3000元降到1200元,加上不善理財,日子過得緊巴巴的。而像她這樣不善理財的低收入家庭(尤其是單親家庭)也不少,如何擺脫困境,讓日子過得無憂無慮?
善持家,不“漏財”
家庭資產雖不“長腳”,但卻會悄悄流失。所以低收入家庭在日常生活中,應從以下四個方面“滴水不漏”,做到科學消費不浪費。
購物要理性生活日用品可以等到節假日商場打折促銷時,批量采購。這樣不僅可以節省購貨款,而且還會節省車費。另外,也可以和親朋好友合伙購物以賺取批零差價。但節日打折購物時,千萬別為貪小便宜而購買大量不需要的東西,那可得不償失。
消費不奢侈有些低收入家庭的大人苦自己但不苦孩子。盡管不太富裕,仍盲目讓孩子穿名牌、用品牌。這樣一來只會讓家庭經濟狀況雪上加霜,造成浪費。其實多數孩子能夠理解大人苦衷。
消費要持卡一些銀行和商家經常聯手推出信用卡,只要正確使用,在購物等方面會得到較大的折扣。這些卡積分達到一定程度時,銀行會折算成獎品或現金返還給持卡人。一旦抽獎,或許大獎還會“砸”到頭上。所以低收入家庭在平時消費時,可以多用聯名卡“賺”錢。
身體要保養從理財的角度來看,健康是福也是省錢之道。你在銀行存了1萬元,一年下來,扣除利息稅后,收益只有180元。而這365天的投資收盜,往往還不夠感冒上一回醫院的花銷,更不要說那種重病的醫療費了。因此,低收入家庭平常應在健康上多為自己和孩子做點投資,經營好每個家庭成員的健康,要知道健康的身體也能為家庭節約大筆開支。
防意外,多“生財”
由于經濟相對拮據,一些低收入家庭極易產生兩種極端的投資方式,一是過于保守型,二是過于看重高收益,投資在金融證券等領域,忽視高風險的存在。
穩妥生財“財物安全”應放在最重要位置,但穩妥并不是把錢都存銀行。比較而言,國債因其風險小,利率高,是比較適合低收入家庭投資的方向。而教育儲蓄同樣具有利率優惠的優勢,一年、三年期的按同檔次整存整取定期存款利率計息,6年期按5年整存整取定期存款利率計息。同時,教育儲蓄免征利息所得稅,如果再加上優惠利率的利差,其收益較其他同檔次儲種高25%以上。建議王女士開立6年期教育儲蓄賬戶,月存270元,到孩子上大學時,2萬多元的本息就可派上用場。同時投資國債也是最安全穩妥的投資種類。根據《個人所得稅法》規定,個人投資國債所得利息免征所得稅。所以,盡管近期發行的憑證式國債票面利率接近同期銀行儲蓄,但仍具有較高投資價值。
未雨綢繆作為收入狀況并不算太好的單親家庭,王女士要為兒子籌劃較好的保障,因此購買適當的保險很有必要。建議她選擇重大疾病保險,附加住院津貼保險和意外傷害保險。同時,應以自己為被保險人、孩子為受益人購買意外傷害保險或定期壽險。低收入家庭的保險額度至少應為子女成年前所需的生活費、學費的總和。若是經濟能力充裕,則可趁早為小孩規劃獨立的保單。還可考慮為孩子購買教育儲蓄型保險,使孩子將來的教育資金有足夠的保障。
理想增值儲蓄和保險投資對低收入家庭來說具有保護財產安全的收益,但其保值增值功能較弱。對低收入家庭來說,必須尋找更有利的投資途徑。一些贏利勢頭較好的基金凈值基本保持在101.44%~116.35%之間,投資收益非常可觀。建議王女士在向專家咨詢后選擇購買基金1~2只,購買金額在1~3萬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