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中國教育發展報告》顯示,去年應屆大學畢業生真正簽約者只有33.7%。一個農村家庭舉全家之力,至少花費五六萬元才能培養一個大學生,畢業后卻很可能找不到工作,找到工作的大多數工資也不高——如今上大學換來的不是“鐵飯碗”,而早已成為一種有風險的長線投資。
和這形成鮮明對比的小故事是:一個高中畢業未考上大學的女孩,因家中無錢讓她復讀,而選擇了開個理發店,從生意慘淡到顧客坐店等候,她很快就把小小理發店擴大為“美容美發康體中心”。因為生意紅火,她先后讓三個為求職犯愁的妹妹來到店里幫忙。幾年后,四姐妹把“美容美發康體中心”移師深圳,一家人在那兒買了房買了車,且各人都有了不錯的感情歸宿。一個“小老板”,為一家人闖出了一條好生路,這不得不讓人欽羨!需要說明的,女孩雖然從事的是人們印象中的特殊行業,卻絕無不正當經營,相反,她們正是靠“干凈”的服務形象和精湛時尚的技藝贏得了“生機”。
與這個高中生女孩軌跡相似的,還有上海同濟大學研究生高志軍。在人人都做著考研夢的時候,他向校方申請休學一年,承包校內的廢品回收業務。在高志軍看來,廢品回收行業比白領甚至是金領的工作還要有發展潛力。“因為競爭小,職業人群素質普遍很低,加上國家對環保事業的逐漸重視,一個大學生在這里絕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高志軍的務實、篤定,讓很多人大為贊賞。而高志軍的同班同學們則對畢業頗為恐慌。因為當年他們本科畢業時一起競爭崗位的有100多萬人,而明年研究生畢業時一樣也有100多萬人,越來越多的畢業生完全抵消了他們通過考研提高的競爭力。
而推出以上舉例,筆者還有一種疑慮:會不會被人誤解為新的“讀書無用論”?接下來講述的“溫州現象”,將證明這種疑慮不完全是多慮——2006年高考期間,溫州文成縣玉壺中學校創下了一項讓人瞠目的“紀錄”:高三年級逾七成學生放棄了高考,準備出國打工。社會上各種議論一時沸沸揚揚,紛紛指責不參加高考的學生走上了“歧路”,豈能為了賺錢放棄學業?
但那些支持孩子放棄高考的家長卻另有思考。一位家長用溫州人特有的生意頭腦為我們算了筆賬:他兒子成績一般,即使能考上大學,頂多也就是進個普通高校。大學期間至少要花五六萬塊錢,畢業后,按目前的就業情況來看,到企業打工,每月拿一千多元工資;但如果兒子高中畢業后去意大利打工,哪怕是做裁縫,每月也能領到折合1萬元人民幣的工資。既然都是打工,出國打工不僅能省下培養孩子上大學的那筆錢,而且高收入對孩子以后的創業也有幫助。不少學生也說,出國之后,替人打工苦一點是暫時的,賺了錢后還可以再讀書。而且到了國外,別的不說,一門外語是可以學到手的。出國打工,在某種程度上也是“留學”啊!
其實不僅僅是文成的玉壺鎮,對于所有的溫州人來講,考大學決不是惟一的出路。考上大學自然好,考不上也沒什么可怕。溫州民營經濟的迅猛發展,使得溫州人帶著一顆平常心去看待高考,才呈現出獨特的溫州高考風景:平靜、從容、理性乃至灑脫。
按照溫州人的思維,我們可不可以這么想——找工作決不是惟一的出路,找到工作自然好,找不到也沒什么可怕,可怕的是自己沒有謀生的本事。童話大王鄭淵潔說得好,如今“鐵飯碗”的概念不是長期在一個單位有飯吃,而是一輩子走到哪都有飯吃!現代青年的宣言是:指望別人給你金飯碗鐵飯碗,不如自主創業,給自己造飯碗。
稀飯里面有“真金”
采寫/魷魚
李春花與丈夫辜強都是重慶人。夫妻倆曾在一家工廠上班,但企業不景氣,他們雙雙下崗。經歷過下崗初期的痛苦和彷徨后,1999年3月夫妻倆來到了雙流縣城賣稀飯。兩口子起早貪黑地干呀干,但稀飯店的生意并不見好。開張三個月,他們就虧本3000多元。
一天,一位工商局的同志前來收管理費,李春花向他倒苦水。那個同志只說了一句話,就把李姐鎮住了:“開稀飯店一定要改變經營理念,要有創新意識才行。”李春花并不太懂什么“理念”,什么“創新”。但她明白了其中的含義:要變才行,不變只有死路一條。
為了“創新”,丈夫辜強研究出了十幾種葷稀飯,其中他最得意的是“野生蔞龍花粥”。這是一種全天然綠色食品,而且還有清熱解毒的藥用功效。
新品稀飯正式營業那天,一大早,夫婦倆熬了5鍋不同類型的稀飯,免費給顧客品嘗。客人們吃完后個個贊不絕口。此后,前來品嘗稀飯的客人便絡繹不絕,每天的客流量達到上百人次。2000年夏季,夫妻倆將稀飯店遷往雙流縣城的長冶路二段。他們租下了那里一戶面積約兩畝地的農家大院,裝飾得土色土香。新店開張不久,稀飯店的生意果然更為火爆。一到周末,大院前面的空地上便密密麻麻地停滿了車輛。
嘗到創新的甜頭,辜強一門心思認真鉆研起“稀飯經”,成功研制出了開胃健脾稀飯、清熱解毒稀飯、美容養顏稀飯等具有藥用價值的稀飯。后來又添加了中餐和小吃等項目,由于味道正、價錢合理,同樣讓顧客喜歡。“李姐稀飯大王”每天的營業額有時高達上千元。
如今,很多人想學李春花賣稀飯,他們到店里學習完技術后,覺得并不神秘,操作工藝很簡單,都問她成功的秘訣是什么。李春花總是告誡他們:“不要認為稀飯利薄就不去做,我最瞧不起那些窮得叮當響,又總在夢想‘要搞就搞大的’人。勿以利小而不為,小本生意做大了就成大生意了嘛。”這就是李姐獨到的生意經。
旁觀隨著社會經濟的轉型,許多人面臨著下崗的危機。下崗誠然使家庭經濟陷入困境,但如果有足夠的智慧和勤勞,創業完全可以幫助你開創一片新天地!
淘寶網小店日進斗金
采寫/一江
陳欣正在四川某高校讀大三,因為學校離市區較遠,平時買日用品和衣服之類的很麻煩,到了雙休日就只好上網瀏覽。2005年9月的一天,她在淘寶網上看中了一款喜歡的衣服,標價只有150元,不到商場中的一半,她就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把錢匯了過去。過了幾天,她真的收到了想買的衣服,當時覺得好開心。享受了一段網上購物的快樂時光后,小陳萌發了網上開店的念頭。想到便做,從購買電腦、數碼相機和掃描儀等硬件設備開始,“粉紅生活坊”開業了。
由于是剛剛開店,在網上沒有一點信譽度,貨物掛在網上根本無人問津。挨了一個月,終于有名外地客戶購買了一件衣服。隨著時間的推移,她的店在網上慢慢地有了知名度。天南海北的顧客不停地打電話發信息來購買服裝。現在,她經常在星期天忙于寄貨。
“現在想創業的年輕人很多。但即使有了充足的資金,真的邁出開店這一步,也是一件比較難的事。”陳欣認為,傳統開店的過程中,會遇到諸如選店址、進貨、資金周轉等各種困難,單單選擇店址就是一門不小的學問。從費用來講,網上開店可以節省鋪面租金、裝修費用、人員工資、水電雜費等一系列開支,而且商品成交后還不用交稅。貨源自己掌握,基本上不會有壓貨的危險,“這些都使得網上創業的門檻大大降低。”
旁觀就業難是目前許多大學生面臨的問題,而陳欣卻在讀書的時候就瞅準時機做了老板。畢業時,別的同學也許會在人才市場無奈地一點點“矮入塵埃”,而陳欣無疑會多一點底氣,多一點經驗和“資本”。
創業,為什么失敗的是我?
采寫/之湄
2005年,小王看準了彩色鑰匙這個小本經營項目,經過考察,選擇了一個叫“千色”的彩色鑰匙品牌,成為“千色”彩色鑰匙的加盟商。
小王原來預計每天銷售彩色鑰匙40條左右,但實際上開業后每天只能銷出十余條。其實許多顧客進店后有消費的意向,但最終都放棄了購買。一方面彩色鑰匙有數百種圖案,五十余種匙型,上萬種搭配,有喜歡的圖案卻匙型對不上;有合適的匙型吧,卻不喜歡那些現有的圖案;更多的顧客則是覺得價格偏高,配一條彩色鑰匙需要10元,而配一條普通鑰匙只要1元,兩相比較,看一看也走了。
經過一番思考,小王把單品價格從10元降到了8元,又請那些沒有找到合適匙型的顧客留下聯系方式,跟“千色”彩匙公司定制后再通知顧客購買,但顧客對于2元的降幅并不敏感,當時沒有找到合適匙型的顧客消費欲念只是一閃而過,事后很少愿意專程回去購買。
小王想到一些精品店和配匙點做彩色鑰匙的批發業務,但在推銷過程中發現,精品店沒有配匙服務,根本無法銷售,而配匙點又兼營修單車、補皮鞋等業務,彩色鑰匙陳列在那樣簡陋的攤點上也無法以精品的價格銷售。
批發的利潤每條只有約0.6元,每個月能批出去600條左右,這筆三百多元的收入還不夠支付交通和通訊費,更不用說廣告費用了。
雖然使出渾身解數,小王每天的營業額仍只有100元左右,可是營業開支卻需要近200元,在苦苦支撐了3個月之后,小王最終放棄了彩色鑰匙的經營。
旁觀創業絕非僅靠激情,創業之前如果能先接受創業教育和創業培訓,對于在創業中減少風險、增加成功的幾率很有好處。此外,通過多種渠道多多了解別人的創業失敗經歷,從中吸取教訓也很重要。
今日開張,何時倒閉?
上海國際人才交流中心職業指導師/錢海濱
面對越來越大的就業壓力,很多人想投身到自主創業的洪流中。然而,自主創業是一個艱難而漫長的過程,僅靠熱情和夢想是不夠的,將“創意構想”變成“可行性計劃”,這其中需要的就是實干和理智了。因此我主張,要做小老板,先得向農民學習。
農民種莊稼,懂得一份耕耘一份收獲,創業同樣是件非常務實的事情,少些浮躁,耐力才比較持久。商海浮沉中,我們多數人只能像農民一樣,老實、踏實、務實,深耕細作,甚至要先學會只問耕耘,不問收獲。
創業還要具備憂患意識。天津大海食品公司的董事長王孝政先生,從借貸300元開始創業,在開業的第一天,沒有舉杯慶賀,而是貼上了一副對聯:今日開張,何時倒閉。橫批是“開業大愁”。
經過幾年的艱苦創業,現在企業每年銷售額已經達到2個多億,王孝政卻仍然保持著當年的憂患意識,“開業大愁”的警句至今仍張貼在公司的會議室里。
創業的“四千”和“四萬”
上海華東理工大學博士生導師/杜永鵑
創業的關鍵是什么?是創業精神的張揚。具有代表性的是華西村人所說的“四千四萬”的創業精神:歷盡千難萬險多創業;說盡千言萬語求效益;走遍千山萬水找市場;吃盡千辛萬苦挑重擔。
這種生生不息、永不滿足、歷經磨難、百折不撓的創業精神是江浙小業主崛起之根本,也是最值得每一位創業者學習的東西。
現實生活中,有些人缺乏艱苦創業的意識,在崗混日子,下崗等安置,待家玩麻將,窮了等救濟。有些人缺乏自主創業的信心,認為自己缺資金、缺技術、缺項目,寧可窮守一生,不愿邁開一步。有些人缺乏激情創業的斗志,在創業路上摔過跤,就視商路為畏途,不敢再創業。
大家都知道,年產值超過百億元的萬向集團董事長魯冠球,是從鐵匠鋪起家的;中國低壓電器龍頭企業“正泰”集團老總南存輝,曾經是街頭修鞋匠;奧康集團老總王振滔,20年前還是個小木匠;雙匯集團董事長萬隆,起步時也只有“殺豬刀一把、賣肉秤一桿”。創業之初,這些人都是從零開始、白手起家,靠辛勤勞動、艱苦創業打拼出“第一桶金”,然后一步步走向事業的巔峰。事在人為,人在打拼。只要我們敢想敢冒、敢做敢干、敢競敢爭,愿吃常人不愿吃的苦,大膽追求、大力開拓,就一定能夠讓世界承認自己的價值!
人生一濃縮就只有“生死”兩個字。創業創新,會讓我們的生活平添豪邁,縱使暫時失敗也只不過是從頭再來!
鏈接
創業5大新金礦
拇指經濟 從黑白文字的短信,到圖文并茂的彩信、彩鈴、移動網址……拇指經濟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市場奇跡,預計到2006年底,移動增值業務的收入將達到640.5億元。
創業方向:移動網址、短信創作、手機音樂制作、手機游戲設計、彩信制作等。
汽車經濟 據業內人士介紹,汽車美容、汽車裝飾、汽車快修等領域的創業門檻并不高,投資額約5萬~25萬元,小本創業者也適合。
創業方向:汽車清洗、快速維修、汽車防盜與安全、汽車裝飾、二手車交易、停車業等。
旅游經濟 除了旅游用品銷售、特色旅游服務等傳統途徑外,隨著中國旅游市場網絡用戶的不斷激增,旅游信息搜索引擎開發成為又一個淘金地。
創業方向:旅游用品開發、自助游俱樂部、旅游紀念品銷售、旅游網站、經濟型酒店等。
大學城經濟 隨著大學連年擴招,大學城內動輒上萬名學生的衣食住行、吃喝玩樂,都蘊藏著巨大的消費潛力。
創業方向:鮮花店、動漫吧、網吧、書吧、快餐店、服飾小店、培訓、數碼產品銷售等。
DIY經濟 年輕人喜歡標新立異、與眾不同,他們不滿足于百貨公司里現成商品,于是,DIY經濟火熱升溫,并因此成為新的淘金地。
創業方向:陶吧、銀飾吧、十字繡、紙藝店、手工玩具店、毛線編織吧、水晶花作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