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創新企業排行
《商業周刊》4月24日封面文章
在九十年代,創新是指有關技術和費用、質量控制的改革。而今天,除此之外,創新還包括了建立高效率的企業組織等多個方面。在這個標準之下,《商業周刊》聯合波士頓公司,評選出25家全球最具創造力公司。
在這個排名中,既包括像“黑莓”(無線電子郵件接收器)的發明者RIMM公司這樣的技術創新公司——它們是頭一次上榜單,位居24位,也包括像排名第11位的維珍集團這樣的生意模式創新者,甚至包括行業模式的改變者——排名第25位的西南航空。
位居排行榜首位的是創新之王——蘋果電腦公司。 圍繞iPod,該公司至少進行了七項改革,例如新的在線歌曲網絡協議,每一首在線歌曲賣一塊錢的創新生意模式等,這些把iPod從很棒的 MP3播放機變成了一種盈利模式。
藥品廣告風潮
《福布斯》4月13日封面文章
現在的藥品業正趨向推銷術,遠離科學。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藥品公司,諾華集團(Novartis)曾經開發出無數新藥,挽救過許多人的生命。但其位居最暢銷藥品第四位的產品——Lamisil,卻不是什么救命藥,而是治療趾甲真菌感染的藥劑。因為它能有效地防止趾甲變黃,所以很多人忽略了它對心臟、肝臟的副作用。
很多人是被Lamisil富有個性、夸張、鋪天蓋地的廣告所吸引,據TNS公司統計,諾華在Lamisil上花費的廣告費高達2.36億美元,如此夸大藥的作用,使得Lamisil的銷量上升了19%,達12億美元。
促銷費用大于研究費用,這已經深深地阻礙現在藥品業的健康發展。人們現在信任的不是醫生,而是廣告。
回歸繁榮
《財富》4月19日封面文章
網絡泡沫破滅的印記似乎還有余留。在過去的五年中,數十億美元蒸發掉,整個行業如同地獄。
而現在,是時候迎接網絡新繁榮的到來了。與原來的虛假繁榮不同,這次網絡大潮興起不是由風險投資和市值的高估“吹”起的,而是由許多新奇跡產生所帶來的,例如網絡電話、可下載的音樂和電影、手機移動網絡、在線付款等等,這些使網絡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隨著繁榮的回歸,我們要特別關注五個區域:大科技下的網絡巨頭,例如Google;專業領域的軟件行業,例如Navteq——芝加哥的新型網絡軟件公司,它是Google 地圖的創造者之一;網絡行業供應者,例如戴爾、思科、微軟;寬頻的提供者,例如被ATT兼并的BellSouth公司。
外資企業覬覦中國市場
《格瑞貝斯環球財經報道》
4月特別報道
在中國公司躊躇滿志進入國際市場的同時,更多外國企業對進入中國市場也興趣濃厚。
目前很多開發半導體、手機軟件、網游和互聯網服務的創新企業在中國市場出現,而美國風險投資者一直在紛紛收購此類企業的股權并通過新的中國投資基金來實現收購。去年進入中國企業的風險資本高達10.7億美元。
在資產收購、運輸業、能源領域,不乏類似于Yellow Roadway、皇家殼牌等全球行業巨頭進入或追加投資。
特別是在服裝零售業,中國休閑服飾市場的蓬勃發展引起海外零售商的高度關注。擁有Zara連鎖店的西班牙服裝零售巨頭Inditex SA即將進入中國市場,同時美國戶外服裝用品公司Timber-land也躍躍欲試。
紐約車展凸現“生態+豪華”
《華爾街日報》4月17日特別報道
發展“生態豪華”轎車成為4月紐約國際汽車展的主流趨勢,除此之外,各廠商也在盡力給入門級產品和小型轎車裝備各種新奇設備,并發展針對從年輕夫婦到大型家庭等廣泛消費者的交叉型車。
在新車型層出不窮之際,油價的高企導致SUV銷量持續下滑,迫使生產商把目光轉向SUV的替代車型并提高其吸引力。汽車廠商如今正在將各種節油技術引入到高級豪華轎車中。其中,戴姆勒·克萊斯勒旗下的奔馳-梅塞德斯推出了第一款使用了清潔柴油技術、可將尾氣排放降至最低程度的轎車——2007款 E320 Bluetec。
除了把最新的節油技術運用到豪華車上之外,汽車廠商還給小型車增添了更眼花繚亂的功能,讓大眾也能享受原本只屬于豪華車的配置。例如豐田推出的名為“tC Release Series 2.0”的限量特別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