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吃水煮魚,很少注意他們使用的油質,反正每次一鍋魚被端上桌時,上面總是漂滿一層紅紅的辣椒,香氣撲鼻的。”在一家外企工作的徐女士說,她根本想不到一些經營者會使用剩油加工水煮魚。
想不到這一點的并不止徐女士一人,很多消費者也是如此。究其原因,大概是經營者操作手法隱蔽,使用剩油制作的水煮魚難以識別的緣故。
業內人士王先生認為,水煮魚使用剩油制作時一般很難被發現,但是消費者一旦掌握一些基本規律和食用油的有關常識,就不難識破不法經營者的伎倆。
從規律上講,食用油的重復使用必然導致油體變黑變渾濁,消費者可在食用前仔細觀察油體狀態,通過其透徹程度和基本顏色判斷油質優劣。在此觀察的基礎上,消費者還可以用湯匙探入鍋底輕微攪動,看有沒有渾濁物體或不明沉淀物浮出。如有,則說明油存在重復使用的嫌疑。
在對油體經過簡單的觀察后,親口品嘗一下魚肉是必不可少的檢驗方法。消費者品嘗時可取小塊魚肉,品嘗過程中不要被那種香辣味迷惑,在此之外,要仔細品嘗,看有沒有香辣味以外的輕微異味,比如微苦、微澀等,食用油正常使用中是不會出現以上問題的。
衛生監督部門工作人員稱,消費者憑“望”“聞”“嘗”一些感官上的檢驗能推測水煮魚是否重復使用了剩油,進而保護自己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