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可以引起頸、肩、手臂等的一系列的癥狀和體征。有些藥物可緩解頸椎病的病理改變和疼痛,常見的藥物有:
1.消炎鎮痛藥 適用于頸、肩、手臂疼痛為主的患者。
(1)消炎痛(吲哚美辛) 具有消炎、鎮痛、解熱作用。對炎癥性疼痛的鎮痛作用明顯,對非炎癥性疼痛無效。由于此藥胃腸道副作用較多,不宜作為一般解熱鎮痛藥應用。且應在飯后服用,每次1片(25毫克),每日3次。對出現胃腸道不適患者可選用栓劑,每晨、晚肛塞1粒(25毫克)。
(2)芬必得(布洛芬) 具有消炎、鎮痛、解熱、抗風濕作用,其抗風濕作用稍弱于阿司匹林(乙酰水楊酸)與保泰松;主要優點是對消化道刺激和出血的不良反應均比阿司匹林(乙酰水楊酸)輕。應飯后服用,每次200毫克,每日3次。
芬必得膠囊為布洛芬緩釋制劑,有解熱、鎮痛及抗炎作用。適用于減輕或消除以下疾病的疼痛或炎癥:扭傷、勞損、下腰或頸肩疼痛、肩周炎、滑囊炎、肌腱及腱鞘炎、牙痛等。通常劑量為早、晚各1次,每次1-2粒,飯后服。
(3)扶他林(雙氯芬酸、雙氯滅痛) 為一種新型的消炎鎮痛藥,特別為藥效強,不良反應少,劑量小,個體差異小。口服吸收迅速,服后1-2小時內血藥濃度達高峰。此藥排泄快,長期應用無蓄積作用。故常用于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神經炎、紅斑狼瘡及癌癥、手術后疼痛,以及各種原因引起的發熱。需飯后服,每次25毫克,每日3次;栓劑,每次50毫克,每日2次;肌注,每次75毫克,每日1次,深部臀肌注射。
(4)萘普生(甲氯萘丙酸,消痛靈) 作用與布洛芬相似,為高效低毒的消炎、鎮痛、解熱藥。對關節、肌肉及肌腱的慢性變性疾病及輕度、中度的疼痛等,均有療效。口服每次200-250毫克,每日2-3次。
2.激素類藥物 僅用于癥狀嚴重的頸椎病患者。常用的有強的松(潑尼松)、地塞米松等,都具有抗炎、抗過敏等作用。對頸椎病的治療主要能減輕神經根水腫,提高脊髓、神經根對創傷的耐受性。常用的藥物為:
(1)強的松(潑尼松) 每次服10毫克,每日3次。
(2)地塞米松 每次服0.75~1.5毫克每日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