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女今年9歲,她不僅充當著我們和她父母溝通信息的橋梁,還是我和老伴的“綠色和平信使”。
前幾天的下午,我和老伴為一件生活瑣事狠狠地“干”了一仗。我能寫不會說,老伴會說不善寫。“戰事”結束后,接連幾天,我悶在房里生悶氣,老伴則滿臉掛霜,彼此間互不搭理。同一屋檐下,竟成陌路人。
孫女乖巧伶俐,見“戰事”余波未了,看在眼里,急在心頭。那晚做完功課后,她悄悄地“潛”人我的書房對我說:“爺爺,你是大男人,大度些,主動向奶奶認個錯吧!”我一扭頭,拿出男子漢的傲氣說:“不,瞧你奶奶那張嘴,像刀子,把人的心都割爛了。”孫女眼珠一轉,冒出個新點子:“爺爺,您實在拉不下面子,就寫個條,我幫您跑個腿。”我纏不過她,便隨便在紙上寫了兩句:“隔壁的那位“聽”明白,有事兒叫孫女傳話來。”拿到條子后,孫女如獲至寶。不一會兒,她抿著嘴,把一張回條扔到我面前,回條上寫道:傻大個(我身高1.85米),我本不想理睬,但有幾件事少你還做不起來:家里的電話已欠費,想“搭伙”就自己去買菜。不打算過趁早說拜拜。字是孫女寫的,但這“創意”可非老伴莫屬。看著看著,我忍不住笑出了聲,這字里行間不正是隱藏著老伴和解的暗示嗎,幽默中也不失“悔”意和真情,我又在那張紙條上涂鴉了兩句:交費買菜我去辦,老伴的指示千金也難買。我把紙條往孫女手里一塞,威嚴地說:“快,送過去。”過了幾分鐘,只聽見隔壁房間傳來孫女幾聲脆喊:“爺爺,奶奶說了,叫你寫文章不要熬得太晚,明天早上有雨,上街買菜帶把雨傘。”
家有孫女當“信使”,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