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變數2006年中很多可以影響股市的因素迄今仍是未定之數。投資者現在不應在行業選擇上下太大的賭注,伺機而動也許是目前最好的選擇
2006年將是一個股市變數眾多的年頭。以下試簡要分析之。
——經濟變數。
從2004年宏觀調控政策實施后,中國經濟進入一個非常緩慢的減速期。但到2005年年中以后,經濟增長似乎已停止放緩,在某些月份和某些經濟領域中更有重新加速的勢頭。2006年中國經濟會是怎樣的光景,現在仍然看不太清楚。但不能否認的是,溫和的通脹壓力給了政府很大的政策回旋空間。可以說,中國經濟在短期內出現大幅下滑的可能性并不大。
但反過來,中國經濟在過去幾年中所積累的深層次問題,如經濟增長過度依賴于出口和投資,在某些重點城市出現的房地產泡沫,在一些重點行業中出現的過度投資和產能過剩等,都將是抑制增長明顯加速的重要因素。
——政策變數。
在“十一五”規劃中,中央政府要求到2010年時,單位能耗比2005年下降20%。如果假定GDP增長率維持在8.5%,在未來五年中中國的能源消耗將只能以每年低于2%的速度增長。相對于2001年-2005年間中國能耗每年12%的增長速度,這是一個十分低的水平。
能否達到這個政策目標存在很大的疑問,但可以想象,很多政策將為配套這一目標而實施。在完全不同的渠道中,中國政府已經清楚地透露,2006年六類資源產品的價格,包括煤、電、油、水、天然氣和土地價格都將提高,而相關的稅務政策也會被提到日程上。這些價格的改動對上市企業的盈利分布將產生重大影響,但具體的情況現在尚無法知曉。
——利潤變數。
2005年,A股市場上市企業的盈利能力明顯下降。在2004年,有將近1400家A股公司的總利潤同比上升近30%;到2005年上半年時,利潤增長速度已減慢至4%;而到2005年三季度時,上市公司的利潤比2004年同期更下降了將近14%。這主要是因為中國產能過剩的“中游”產業,如鋼鐵和水泥等,已開始深受上游原材料價格上升的負面影響。這種情況在2006年應該還會持續下去。
“中游”產品價格因產能過剩而開始下跌,理論上應對下游產業有利,但中國消費品企業的定價能力通常十分有限,中游產品價格下跌的大部分利益都歸到國內外消費者手中,上市公司的得益并不多。
因此,中國A股上市公司的總體盈利在2006年并不十分看好,但到現在也還是一個未知數。
——股市政策變數。
可以想像,到2006年,股改應將會進入“攻堅”階段,開始延伸至諸多在A股和H股市場兩地上市的特大型企業。在全面股改后,中國A股市場的市盈率將再進一步降低而與國際接軌,這對A股市場將是一件好事。
現在A股市場的最大政策變動是新股上市重開。筆者一直都堅持一個觀點,即允許優質大型企業在A股上市是改善A股市場構成的重要一步,因而IPO越早重開,對A股市場便越是有利。
——競爭變數。
2007年將是中國全面落實“入世”承諾的時候,在未來兩年間對金融和服務業的開放力度將最大?;谶@個前提,中國政府在前兩年對幾家國有銀行進行了力度極大的改革。這些銀行,特別是建行和中行,在改革后的財務指標水平都有大幅的提升。
因此,在未來一兩年間,大型國有銀行將輕裝上陣,這對已在A股市場上市的中小型股份制銀行來說絕對不是一件好事。因為A股中小型銀行將面對一批比自己強大許多的對手,其前幾年所擁有的制度優勢,以及國有銀行存在巨大歷史包袱的競爭環境將不復存在。由于股份制銀行在A股市場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這對市場整體構成了一個負面變數。
——海外變數。
在2005年影響中國的海外變數,諸如油價、美國利率和美元等,在2006年并不會消失。反之,還有一個新增的變數,即美聯儲主席2006年換任。在新人事新作風的情況下,美國金融改革和對人民幣的政策上會不會出現新的變數,亦是一個我們應十分關心的議題。
總而言之,2006年中很多可以影響股市的因素迄今仍是未定之數。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現在不應在行業選擇上下太大的賭注,反之,伺機而動也許是目前最好的選擇。
附記:
依照近日公布的《外國投資者對上市公司戰略投資管理辦法》,外國戰略投資者自2006年1月31日起被允許購買A股。這在短期內對市場不會有什么影響,但從長期來看,非流通股退出市場的憂慮得以減少,市場的規范化也隨之加強。
作者為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中國研究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