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爾市長仕途看好已成為2007年韓國總統熱門候選者
64歲的韓國首爾市長李明博目前深得民心。作為現代集團的前任CEO,李明博被認為是一位實干家。在他任市長三年內,首爾這座擁有1000萬人口的城市變得更加富于生機;以往下班后即成為“空城”的市中心,現已成為職業人士和公眾的“綠洲”,人們會繼續流連于市區購物和舉行社交活動;糟糕的交通狀況也得到很大改善,博物館和文化設施得到擴容。
李明博已經成為2007年韓國總統選舉的熱門人選。作為占韓國20%人口的首都的行政首長,李明博計劃2006年向中央政府發出直接挑戰。他抨擊中央政府試圖將數千個政府職位從首爾轉移到南部的燕岐郡和公州;他認為中央政府試圖通過轉移政府機關從而促進全國發展的想法是短視行為,為了同上海或東京這樣的亞洲“超級城市”競爭,首爾的潛力必須得到充分開發,而不是被削弱。
美國《新聞周刊》2006年1月2日
恐怖襲擊考驗班加羅爾有必要重估對這一科技中心的安保措施
2005年12月28日晚上7時30分,一名持槍分子闖入有“印度科技中心”之稱的班加羅爾市印度理工學院的一個會場,投擲了四枚手榴彈,所幸都未爆炸。但槍手在逃跑時開火,打死了一名退休的數學系教授,并導致另外四人受傷。槍手最后爬墻逃走。警方認為這名槍手可能有同謀。
印度的反恐專家最近一直在發出警告稱,旨在破壞該國蓬勃的科技行業的恐怖襲擊,只是時間早晚的事。此次受襲的印度理工學院是印度最重要的科研機構之一,它甚至是班加羅爾市能夠成為印度科技中心的關鍵。因此,對該機構的襲擊給人們造成的心理沖擊非常之大,就好比恐怖分子在美國攻擊麻省理工學院那樣。
襲擊事件發生后,人們不禁要問:班加羅爾在多大程度上對恐怖襲擊做好了應對準備?此次襲擊,凸顯了對班加羅爾的安保措施進行重新評估的必要性。
美國《時代》周刊2005年12月29日
海嘯災區重建進展遲緩所有災民住上新房屋仍需一年半時間
發生在2004年年末的“世紀大海嘯”過去整整一年了,受災地區的救助工作進展堪稱順利,但重建工作任重道遠。在印尼亞齊省和斯里蘭卡東海岸,180萬人因海嘯失去家園,目前僅有少數人重建了房屋,其他則仍然投親靠友或寄住在援助機構提供的臨時房屋里。據推算,仍需要一年半的時間才能使所有災民住上新房。
國際社會許諾的援助資金達130億美元,但實際到位的情況并不樂觀。比如,承諾給斯里蘭卡的救援資金有20億美元,但目前只收到10億美元,其中更只有1.41億美元被用于災后恢復。重建工作緩慢除了資金原因,道路和港口被海嘯沖垮也導致大型救援設備和物資運輸困難。此外,重建工作受到全球關注,許多機構都希望重建工程能成為模范工程,因此強調工程質量甚于強調工程進度。
建立海嘯預警系統的工作也受到挫折。聯合國希望深海傳感器可以在2008年時安裝就緒,并為此開了兩次專門會議,但缺乏實施資金。
不過,與以往同等級的災后救援相比,此次賑災仍可謂成功。幾乎沒有災民死于災后疾病的爆發、飲用水的缺乏以及饑餓。災區大多數兒童已回到學校就讀;在印尼,聯合國兒童基金為逾50萬名兒童興建了臨時校舍。
英國《經濟學人》2005年1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