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2月26日至2006年1月8日)
焦點
政府職能轉變的路徑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管理學副教授 王一江
怎樣才能有效地促使政府轉變職能,成為市場的支持者和促進者,而非參與者?這要從政府與整個社會的博弈關系來理解。政府與人民的共同利益所在是經濟要高效、要發展,這為雙方良性互動創造了最重要的前提;只要這個前提仍然存在,即便中間會走彎路,我們也能夠克服困難,實現更大的進步。
改革已經取得了巨大成就,政府是不是還有進一步改革的動力?應該是有的。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的依存度已經很高,在融入世界經濟的大框架之后,資源的流動、宏觀形勢的變化以及企業感受到的競爭壓力都是從前不可比擬的,從而具備了內在的改革動力。
此外,多年來積累的很多問題已經到了不能再拖的地步,都對政府轉變職能提出了迫切的要求。比如粗放型的高速增長導致了巨大的資金浪費,在國有銀行積累了巨額不良資產。對此,國家已經提出要減少干預、逐步退出,改革的方向是明確的。又比如貧富差距問題。我們的貧富差距是制度性原因造成的,而且這些制度性原因主要不是出于市場,是由于政府職能沒有轉變好。真正巨大的收入不公,都是因為政府壟斷資源,沒有擺正自己在經濟中的位置造成的。因此,政府不僅應在調節已有的收入差距上采取措施,更重要的是在產生巨大收入差別的制度性原因上做文章,這就要求減少政府對資源的控制和對經濟的干預。
本文全文見《財經》雜志網絡版www.caijing.com.cn首頁“財經文萃” 欄目。歡迎讀者參與討論
匯率
人民幣升值見仁見智
普林斯頓大學教授 鄒至莊
斯坦福大學教授 麥金農
《國際經濟評論》2005年第11-12期
“國際著名學者關于人民幣升值是非評說”
2005年12月
麥金農認為,2005年的人民幣匯率機制改革的負面效果如下:第一,中國將不得不找到一個新的規則來制導貨幣政策,這帶來了不確定性;第二,中國通脹率已經趨同于美國水平,人民幣任何顯著的持續升值將會驅使中國進入通縮;第三,如果中國只允許小幅升值,熱錢流入會加快;第四,貨幣升值對中國貿易順差的作用是不確定的,放棄固定匯率只能暫時緩解中國的外部壓力。中國應保持盯住美元的匯率制度,人民幣不應升值。
鄒至莊認為,第一,中國央行可以以貨幣供給增長為目標,不需要其它新的目標;第二,在中國,固定匯率與GDP增長無關;而且,中國出現低通脹率不是因為固定匯率,而是因為限制性的貨幣政策,即低的貨幣供給增長率;第三,小幅升值引起熱錢流入的解決辦法只能是一大步改變匯率;第四,即使中國應該實行固定匯率,目前人民幣相對于美元的價值還是太低,沒有能力推動中國的價格水平調整。因此,人民幣應該升值。
社會
戶籍改革應從社會保障入手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
農村經濟研究部研究員 崔曉黎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研報告
2005年12月22日
戶籍制度的改革應首先從改革社會保障制度上入手,放開戶籍的難點在于社會保障在全國不是均一的,其支付是有界的。因此第一步必須解決社會保障支付在全國的均一性和全覆蓋問題。建議對社保、業保、低保三項,制定全國統一的支付標準;對醫保和教育問題單獨制定保障政策。
戶籍制度改革應采取先城后鄉的辦法。農村社會保障的上策仍然是不斷地加大減輕農民負擔的力度,增加農民最緊迫需要的補貼,增加土地的“含金量”;然后再逐步與城市的社保標準及規范對接。
法治
中國資本市場缺乏制度支撐
美國伊利諾伊大學
法學院教授 Larry Ribstein
洪范法律與經濟研究所“法律與發展”
國際研討會發言“跨國上市與監管”
2005年12月
強資本市場的特點是投資者眾多,股權分散,信息準確,籌資容易,競爭性強。投資者要求得到保護并獲得高收益。強資本市場需要很強的制度支撐,而中國缺乏這種制度支撐,由此產生了中國公司跨國上市問題。跨國上市公司尋求的是更強的上市地法律規則及其提供的信用承諾,但本國法不一定會為此而改善。中國公司海外上市對中國法律的作用目前尚不清楚。
跨國上市是美國資本市場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美國證券市場的主要競爭對手是倫敦、香港或其他可能的國外市場。證券市場的負責人必須有動力去維護準確的股票價格和好的政府監管,才能吸引投資者上市交易。政府為了股票價格穩定而操縱市場是行不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