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丹麥最大的日報《日爾蘭郵報》刊登了以褻瀆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為主題的12幅漫畫。一些伊斯蘭教國家認為這些漫畫內容侮辱了先知穆罕默德,紛紛向丹麥政府及《日爾蘭郵報》發出抗議。
就在該報主編卡斯滕尤斯特通過網站發表公開信,就漫畫一事作出道歉的同時,今年2月1日,又有挪威、法國等歐洲近十個國家的大報,以捍衛新聞言論自由的名義,同時刊登了這些備受爭議的諷刺漫畫,結果再度激怒伊斯蘭世界。近一個月來,埃及、黎巴嫩、敘利亞、阿富汗等國相繼發生群眾性抗議示威活動。丹麥駐敘利亞、黎巴嫩的使領館也被憤怒群眾焚燒和沖擊。
丹麥首相拉斯穆森承認,漫畫事件已使丹麥“面臨日益增長的全球危機”。利比亞關閉了駐丹麥使館,沙特阿拉伯召回了駐丹麥大使,埃及議會通過了抵制丹麥商品的決議,伊拉克政府就該事件召見了丹麥大使,加沙地區爆發了反對丹麥的游行示威。印尼也對丹麥進行了譴責。丹麥奶制品在阿拉伯半島遭到前所未有的抵制,價值約80億丹麥克朗的商品出口遭遇危機,數千名丹麥奶制品工廠的工人面臨失業危險。
除了丹麥,挪威的商品在一些阿拉伯國家也遭到抵制。伊朗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還下令撤銷與一些歐洲國家的經濟合作合同,以示憤怒。
針對穆斯林的抗議,聯合國秘書長安南、英國首相布萊爾、法國總統希拉克等紛紛發表談話,呼吁理解和尊重穆斯林民眾的宗教感情,以負責任的態度來行使言論自由權;同時,要求國際社會采取更多步驟緩解目前緊張局勢,希望抗議者不要訴諸暴力,也不能因為極少數人的行為就以偏概全譴責整個新聞界。
西方媒體指出,漫畫事件已演變成自拉什迪《撒旦的詩篇》發表后20多年來,在穆斯林世界引起的最大的一次文化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