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時會遇到一些尷尬的情況,這時會難以找到合適的話來說。這里教你如何避免出現那種出語傷人的情況。
朋友在一起的時候,我們可閑聊,隨意玩鬧,或者跟你的朋友說,他們的牛仔褲就像香腸的腸衣一樣,但有的時候我們真的會張口結舌,不知說什么好。要把事情處理好,就要用些技巧,并且要比奔4還快地動一動腦筋。幸好,這里你可以置身于以下情景,看一看如何把話說好,從中可以學到不少本領。
朋友的母親過世了,你該說什么?
A“我非常難過,我知道你現在的心情。”
B“我非常難過,如果有什么事我可以做的,請告訴我。”
C“我非常難過,明天晚上我把我做的茄汁面給你拿過來。”
正確答案:C
原因是:如果你試探性地提個問題,大多數人都會特別感動,或者是不知所措,然后告訴你他們真正需要的幫助是什么。而如果你對某人說,你知道他們的心情,本意是好的,但卻是不了解他們的感受。相反,你要對他們說,某天你會去幫助他們,譬如,去幫助照看小孩或請他們吃飯。死亡教育與咨詢協會主席、哲學博士謝里·沙克特說:“提出給予某種具體的幫助會體現一種真摯的同情。”要讓他們說,如果他們愿意說的話。而且不僅僅在口頭上答應給他們幫助。沙克特博士說:“和他們坐得近一些,身體向他們傾斜,但不要接觸,因為很多人會對此感到不舒服。如果他們伸出手,把你的手靠近他們的手。”
當你必須向一名雇員否定給他提薪或提職時,你向他說的第一件事應該是什么?
A“伯尼,我們得談談。”
B“三年前你從這里起步的時候……”
C“我希望你去見一見人力資源部的倫道夫先生。”
正確答案:B
如果你表現出你有什么壞消息要告訴他,他就會擺出各種理由說明他應該得到那些,這就很難使他保持安靜,今后也很難讓他在團隊內繼續干下去。相反,你要像某個電影情節那樣進行談話:首先扼要回顧一下他的工作歷史,然后講一講他的貢獻,以及他需要改進的地方。多倫多大學的一位腫瘤學家、《我不知道該說什么……,如何幫助和關懷臨終的人》的作者、醫學博士羅伯特·巴克曼說:“按照時間順序擺一擺所發生的事件,從中可以看到一個邏輯的發展。這就使他能夠聽下去,并且緩和了氣氛。”然后再逐步地把壞消息傳遞給他。
主管的意見:“告訴他這件事是我的工作。”同時又要避免成為讓人拋擲鉛筆的靶子。
你要去會見一個可能要雇用你的雇主,如何給他留下最好的第一印象?
A說“再見!”
B使勁握手并遞以友好的眼神
C談話中恭維話不斷
正確答案:A
最好的策略是:在會見結束時,而不是在開始時,引起他們的贊揚。《在101種困難情況下說出你的想法》的作者唐·加博說:“人們常常會落入這樣一個陷阱,認為每一個介紹都是證明自己是多么精明、多么使人難忘的機會。當你越想使用所有握手和微笑的方法來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時,就越會使人認為你在掩飾什么東西。”記住他在談話中說的事,即使那些事你不是很清楚,譬如,他打算到哪里去度假了,或是他的職涯從哪里起步了。在你結束談話要離開時提到或涉及一下。加博說:“重提早些時候在談話中說的事,會讓他們知道當時你在傾聽,這就向他們表明了你們之間有一種聯系。”
你的一位同事演出十分出色,你如何跟她說她表演得非常好?
A“演得太棒了!”
B“你的儀態端莊,表演得多好啊!”
C“劇中的這段笑話你演得真精彩!”
正確答案:B
說“演得太棒了!”會讓人覺得是溢美之詞。當一博得大家的笑聲就贊揚某人,99%的人都會這樣做。你要最后贊揚,贊美很少有人注意到的特點,譬如,她的姿態,難得的統計數字,她在某個地方改變了聲音收到很好的效果等等。具體地列舉事例,聽者就會確信你注意到了她的方方面面,這是最有力的贊美。
家庭在戶外燒烤時,你無意中對岳母做的食物有微詞,在你道歉之后,該做什么?
A從燒烤爐燒紅的煤炭上走過去,以向她表示歉意。
B道過歉后,那天晚上一個小時內大約23次不斷地說“對不起”。
C笑一笑。
正確答案:C
立即道歉,而不是那種不顧一切的極端做法,才能使事情平和地過去。如果你對一個不經意的言語錯誤處理過度,你就可能不適當地使事態更嚴重。《完全坦誠地公關:讓人們談論你、談論你的生意、你的產品》的作者理查德·萊爾默說:“盡量幾乎在犯了錯誤的同時就說‘對不起’,因為等到遭到別人的不滿時,事情就會變成了一個‘問題’。如果你輕描淡寫地處理,別人也會是這樣的態度。”如果你的岳母幾周后還在生氣,私下里和她談談,為傷害了她的感情承擔責任,并且解釋自己的行為原因(譬如,昏了頭、工作上有壓力、腦袋里灌了酒等)。
你的下屬或家庭親人沒有注意聽你的講話,你如何讓他們傾聽你說話?A馬上就停止說話。
B提高聲音的分貝。
C使勁擰他們的耳朵。
正確答案:A
明尼蘇達州的托馬斯大學勸說心理學教授及《淋漓盡致地談你的主張》的作者、心理學博士凱文·霍根說,在講話中、員工會議上或是課堂上,大家都昏昏欲睡,那是因為講話內容貧乏,講話人缺少魅力,或是聽眾沒有被吸引。你越不得不講下去,大家就越不耐煩。用一些問題引起大家的喊叫來抓住聽眾,然后要求大家參與你的講話過程。 [編譯自美國《婦女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