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諸多的同性戀者來說,這一天是他們夢寐以求但卻不敢相信真正會來到的——他們的結婚日,這一天新人們終于走上了紅地毯,也從此走進了歷史。
從科學角度來說,12月21日是一年中最短的一天,這一天還是許多名人的生日,如簡·方達、約瑟夫·斯大林。歷史上的這一天也發生過諸多事情,1620年的12月21日,一艘名為“五月花”號的商船載著英國首批清教徒在北美登陸;1958年12月21日,戴高樂將軍當選為法國總統;1988年12月21日,美國泛美航空公司103航班在蘇格蘭洛克比鎮上空墜毀;而2005年的12月21日也會被載入史冊,這一天同性戀婚姻在英國終于得到承認而合法化。
在英國有數以千計的同性戀伴侶,多年來他們一直被視為異類或二等公民,許多權利都被剝奪,關系的合法化是他們在爭取平等權益上邁出的一大步。兩個異性戀者結婚在一般人看來是最自然的事情,而兩個同性戀者結婚則被認為是種極端之舉。
關系合法化后,同性戀伴侶享有異性夫妻享有的一切權利和義務,在法律上成為其同性伴侶的至親,和其他親屬之間也構成權利關系,在遺產或撫恤金的繼承上享有和異性夫婦一樣的權利。同性伴侶有權利注冊另一方的死亡并享有遺孀待遇,一旦關系破裂,還可以從法律上離婚。所有這些權利同性戀者都從未享有過,2005年的12月21日是他們夢寐以求但卻不敢相信會真正來到的一天。
長久的斗爭終于有了結果,婚姻登記處的熱鬧是可想而知的,在英國布萊頓市12月21日那天將有15對同性戀者排隊在市政廳登記結婚;12月在英國總共將會有198對同性戀者登記結婚,到2006年1月還會有179對。據保守估計,到2010年英國將會有2.2萬對合法同性戀伴侶。
唐·戴蒙德(46歲)和梅克爾姆·希吉斯(39歲)是最早去登記的一對同性戀伴侶,他們決定12月21日那天早早起床去登記,“我們會在上午八點以前趕到那兒。”戴蒙德說。作為儀式的一部分,他和希吉斯還會交換由他親自設計的戒指(身為著名珠寶設計師的戴蒙德曾為伊麗莎白·泰勒設計過首飾)。兩年前他們就舉行過訂婚儀式,雖然不合法,但卻表明了他們之間的愛。這一次他們的結婚預算是3500到4000英鎊,決定大宴賓客的他們覺得這份錢花得值,希吉斯說并非是有意張揚,是為了慶祝同性戀伴侶終于享受到了他們從不曾享受到的保護,為了慶祝平等。
艾安·約翰遜(37歲)和克里斯·沃伍德(34歲)不打算像戴蒙德和希吉斯那樣鋪張,而是和許多異性情侶一樣擁有一個簡單的婚禮。15年前他們在大學畢業典禮上相識,一年半后他們共同買下了一所房子,他們的一切都是共同擁有,這不僅僅和錢有關。約翰遜說:“12年前,克里斯患上癌癥,我們意識到一旦他有何不測,在法律上我無權為他安排任何事,他的東西,也是我們共同擁有的,我都無權處理,并不是說他的家人一定會為難我,但這種不被承認的感覺真的很難受。”這對戀人準備2006年早春舉行婚禮,儀式就在登記處舉行,“儀式并不重要,”沃伍德說,“在15年的相濡以沫后,我們無需再向對方承諾什么。”
克麗絲·坎普(44歲)和蘇·普萊斯(48歲)也是一對實用主義的情侶,準備就在登記處舉行儀式,她們共同生活已經8年了。坎普說:“與其說這是結婚儀式,不如說是我們的關系合法化儀式,我從沒想到它會有如此正式的形式。”普萊斯的想法顯然更浪漫,她說:“克麗絲是個很實際的人,她認為只要我們相愛就夠了,但我卻太高興了,因為我82歲的母親也將參加我們的婚禮,她愛我也愛克麗絲,稱呼我們為她的女兒們,她來參加我們的婚禮,對我來說太重要了。” 她們決定在明年1月31日結婚,那天也是普萊斯父母的結婚紀念日。
亞歷山大·坎奈爾(66歲)和艾·巴夫迪(72歲)1963年結為伴侶,當時同性戀被視為違法行為,幾乎是43年后,他們的關系終在2005年12月21日上午8點得到法律承認。這些年間,他們經歷了被所有人憎惡,被視為犯罪,到一點點地為自己爭取生存空間,到得到默認,最終他們的關系終于和所有異性夫婦一樣正當的過程,這對老人說結婚登記對他們而言太重要了,是這么多年為爭取平等而斗爭的最好獻禮。坎奈爾說:“我工作了四十年了,我們從來都按時納稅,生活得有尊嚴,我們沒有理由被視為低人一等。對我們而言,婚姻讓我們終于松了一口氣,我們終于擁有了作為親人應該擁有的權利,例如遺產、稅務或到醫院探視。我們已經共同度過了人生,不知道明天會怎樣,有些事年輕時不會考慮,但我們卻不得不想了。”
五十年前,同性戀被視為違法,現在他們終于和異性婚姻一樣在法律上得到平等待遇,不僅是法律上,更是社會、道德、倫理上的平等。這實在是一段很長的路程和很大的進步。關系的合法化使同性戀者終于能夠融進主流社會,但主流社會真的會包容他們嗎?我們只有拭目以待。然而爭取平等的斗爭還遠沒有結束,正如坎奈爾所說:“大眾對同性戀的厭惡還十分普遍與強烈,關系合法化是一個里程碑,但爭取平等的斗爭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編澤自英國《衛報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