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斷山,路難行。天如火,水似銀……”這首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長征組歌》,既是對涼山那高山、峽谷的真實寫照,也唱出了行路人的艱苦和辛酸。
時光匆匆,歲月流淌。橫斷山脈中,不變的是那“天如火、水似銀”。而那路,那交通,在涼山州四百多萬彝、漢各族群眾的共同奮斗和艱苦努力下,特別是在“十五”期間,國家實施“通縣油路工程”中,大、小涼山的公路交通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地處橫斷山脈的涼山州,地形地貌十分獨特、復雜。境內高山聳立、奇峰連綿;江河縱橫、深溝密布;雨量集中、山洪暴發、水毀嚴重。自古就有“對面能說話,相見要半天”的民謠。又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特殊立體氣候。例如西昌至鹽源僅一百多公里,走一趟竟要過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在西昌境內,氣候溫和,猶如“春天”。到了“大金河”地帶,由于在雅礱江河谷地帶,海拔較低,這里冬無嚴寒,猶如“夏天”。在乎川、騾馬堡等二半山區,涼風習習,猶如“秋天”。到磨盤山、小高山頂時,海拔達三千多米,即使是盛夏,也感覺寒氣襲人,猶如“冬天”。所以,駕駛員、旅客總結出來的走西昌至鹽源這段路,要過“春夏秋冬”毫不夸張,而是恰如其分,由此可見,涼山地形之獨特。
涼山幅員遼闊,面積達六萬多平方公里,全州十七個縣、市。州府——西昌市至十六個縣城,特別是幾個較遠的縣,如雷波、木里、金陽、甘洛、會東等相距兩、三百公里。公路沒有改造前,這些縣到西昌要坐兩天的車。現在實施“通縣油路工程”后,一是對線路進行調整、改建;二是路面大多采用了機拌機鋪的瀝青混凝土高級路面,不僅行車舒適、安全,而且使車速大大提高。如今,涼山的十六個縣到州府——西昌,均可當日到達,就是最遠的縣,如雷波、木里、金陽等,小車只需半天時間。這正是“坦途縱橫橫斷山,千里涼山一日還”的真實寫照。
我們感謝“十五”,因為“十五”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變化。我們“人世”成功,“三峽”擁抱萬里長江,“神舟”邀游無垠太空,“青藏鐵路”全線鋪軌在“世界屋脊”,“奧運”來到古都——北京……這些有目共睹震驚全球的輝煌,都是因為有了“十五的太陽”。而發生在涼山公路交通的巨變,也令世人難忘,讓人們贊不絕口。
——《人民日報》的一位著名記者,前幾年寫了篇著名的文章,標題叫“云南日出,四川雨”。內容談的是四川和云南兩省共管的瀘沽湖旅游開發之比較。文章先分析了云南、四川兩岸的情況。四川管的瀘沽湖面積比云南的大,摩梭人人口比云南的多,摩梭人的風情比云南的原始、濃郁古樸。但每年兩岸的旅游人數和旅游收入,四川岸的卻不及云南岸的十分之一。其中最大的一個因素,就是四川岸的路況差、交通不便。
實際情況的確如此,“十五”前,西昌至瀘沽湖的路況差,加之雨季經常斷道阻車,本該涼山州旅行社接待的游客,也只得選擇多走兩百多公里,經攀枝花、取道云南省的寧蒗縣去瀘沽湖。
現在的情況則完全變樣了,從西昌到瀘沽湖的道路已全部改建為機拌機鋪的瀝青混凝土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行車十分快捷、安全、舒適。西昌至鹽源160公里,鹽源至瀘沽湖118公里,過去要走兩天,如今半天多時間便可到達。
由于道路交通條件的大為改善,從西昌方向去瀘沽湖的游人、車輛日益增多。特別是“五.一”、“國慶”等黃金旅游周,從成都等地自駕車到瀘沽湖旅游的人數倍增。
據鹽源縣旅游局統計,在2003年11月1日至2004年10月31日,從瀘沽湖四川岸進入的游客達54213人次,旅游總收入達1200萬元,門票收入153.9萬元,傅樹等主景區農戶平均旅游純收入1.5萬元。四川岸與云南岸的相比,由往年的十分之一上升到四分之一。2005年四川岸的旅游人數又進一步攀升,在“黃金旅游周”曾出現住宿爆滿、停車擁擠等火爆情景。為了加強管理,涼山州在2005年成立了“瀘沽湖旅游管理局”。2005年,涼山州全年接待游客223萬人次,比上年增長30%;旅游收入達到12.5億元,比上年增長57%。“云南日出,四川雨”那種局面正在逐步得到改變。
——地處涼山州“東大門”的雷波縣,距州府西昌較遠,過去由老宜(賓)西(昌)路相連。后來改線走美(姑)抓(抓巖)路,避免了翻越黃茅埂等大山,冬季不再被冰雪路段所阻。
雷波縣交通局局長蘇友門如數家珍地說,雷波縣2000年開始將瀘(州)鹽(源)路改建為瀝青路面,雷(波)大(巖洞)84公里,投資達5855萬元,改建成三、四級道路。2002年修通卡(哈洛)金(陽)沿江公路46公里,使雷波至金陽的沿金沙江公路貫通。2003年三峽公司投資3070萬元,改造了溪洛渡水電站左岸外環路改(水)白(鐵壩)15.2公里。2004年至2005年,投資411.8萬元,修建鄉村公路190公里,大中橋4座,實現了鄉鄉通公路。
蘇局長欣喜地說,在“十五”期間雷波縣的公路狀況大為改善,帶來的效益也十分明顯。使雷波至成都的時間由原來的16小時縮短為4個小時,使雷波至西昌的時間由原來的15個小時縮短為6個小時,使雷波至樂山由8個小時縮短為5個小時。全縣10個工委全部通客車,49個鄉(鎮)通中小型客運車輛,大大方便了山區群眾的出行。客貨車輛每年以7%的速度增長,到2005年底已達500多輛。交通的改善同時促進了雷波旅游業的發展,使到馬湖風景區、嘛咪澤熊貓基地生態游、觀光世界巨型水電站——溪洛渡的游客日益增多。2005年到雷波觀光游覽的游客達3萬余人,旅游收入達3000多萬元。由旅游帶動的交通運輸、餐館、食宿、商貿等收入達1200多萬元。
西昌——德昌——會理——會東——寧南——普格——西昌這涼山州的中、南6個縣市,是涼山州的經濟發達地區。過去因為公路等級低、路況差,每天只能走一、兩個縣,現在這個大環線大部分改建為機拌機鋪瀝青混凝土路面,只需一天時間就可繞這大環線一圈,這真是迅速而快捷,安全而舒適。
公路交通的改善,給這6個縣、市帶來的經濟效益格外顯著。2005年全國烤煙工作會在涼山召開,200多名代表到會理、會東等縣的煙葉生產基地參觀。由于國、省干線和縣、鄉、村公路都十分好,促進了烤煙的生產和外運,使煙葉生產給涼山經濟發展注入了活力,代表們對道路贊不絕口。
2005年12月26日,四川省委書記張學忠從西昌至雷波參加溪洛渡水電站的開工典禮,途經這二百多公里公路,深有感觸地說“山勢險峻,道路平坦”,這就是對涼山公路交通的稱贊和褒獎。
普格縣的旅游資源十分豐富,那里有溫泉瀑布、螺髻山風景區、彝族民俗村等。各地有溫泉、有瀑布,這不足為奇。而普格縣的大槽河溫泉瀑布則很獨特、壯觀,那溫泉由半山瀉出,既是溫泉、又是瀑布。云霧繚繞、熱氣騰騰,身臨其境,令人心曠神怡。螺髻山的景色秀麗、風景迷人,早就有“西子濃妝,峨眉淡抹,螺髻天生”和“螺髻山開,峨眉山閉”之說。但由于公路交通不便,這些風光、美景只能是藏在深山無人識。如今公路變得通暢后,前來觀光旅游的人絡繹不絕。
——“十五”期間,涼山州修建起四川省少數民族地區的第一條高速公路——瀘(沽)黃(聯)高速公路,并在2004年延長至黃水,長達84.4公里。這條攀(枝花)西(昌)地區的高速通道,加快了涼山的經濟發展。并促進西攀高速、雅(安)西(昌)高速公路修建。
西攀高速公路在“十五”期間已全線開工,目前大部分的路基、橋梁已建成。由于地形險峻,從德昌縣下去,沿線多為高架橋,那一排排高大聳立的橋墩屹立在安寧河兩岸,從遠處看去十分壯觀、雄偉。又一道壯麗的風景線與成昆鐵路并肩而行,又一個人間奇跡展現在攀西大峽谷。
“十五”,涼山交通譜寫了輝煌的篇章,“十一五”
——涼山交通將再鑄輝煌。
——西攀高速公路經過筑路人艱苦奮斗,將在2006年底或2007年中全線貫通,那時攀枝花至西昌只需兩、三個小時,攀西將連得更加緊密,兩地將加快交流和發展。
——雅西高速公路預計在2006年底正式開工修建,這是涼山各族人民翹首期盼的大通道。正如2005年12月下旬,(四川交通)的記者采訪涼山州人民政府副州長畢志強、州人民政府副秘書長王迅時,他們所談的,雅西高速公路是涼山連接省會成都的快通道,該路建成之后,西昌至成都只需四個小時。那時西昌生產的反季節早熟蔬菜,例如葫豆、豌豆、蒜苔、洋蔥等就可快速銷往成都等內地。還有鹽源近兩億斤的蘋果,會理的石榴等水果也可運往內地。而成都到西昌、瀘沽湖、普格等地旅游的人,就更加方便,特別是自駕車來往更加方便。這條路把瀘黃高速公路連通后,帶來的經濟效益非常顯著,涼山將發生一個新的變化。
——金沙江上將再添新的彩虹,金沙江通陽大橋現已開工,預計在2007年底建成通車。這座連接涼山州金陽縣和云南省昭通地區的公路大橋,使天塹——金沙江上又添新的通途。該橋建成后,川、滇兩省又添一座友誼橋梁,又增一條友誼的紐帶,必將帶動兩省相鄰地區的經濟大發展。
——108國道冕寧扯羊隧道全長1000多米,被稱為涼山“第一洞”。該工程克服資金缺口大、工程地質復雜、施工難度大等困難,預計在2006年建成通車。該隧道投入使用后,使108國道繞過多年以來的大滑坡路段,避免雨季斷道阻車,同時又使西昌至成都的車輛縮短里程,節約時間。
——涼山州交通局工程計劃科科長嚴和平1月6日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說,涼山州交通局“十一五”的重點工作是加快通鄉、通村公路建設。由于涼山的地形特殊,邊遠的少數民族鄉路途遙遠,工程艱巨,施工困難重重,資金匱乏,要實現“鄉鄉通公路”還需作出很大努力。盡管通鄉工程難度大,但為了幫助邊遠地區的少數民族兄弟脫貧致富,在“十一五”將結束鄉不通公路的歷史。通村公路是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條件較好的平壩地區要把村道建為瀝青路、水泥路。條件差的村要發動群眾,自愿修建“脫貧路”、“致富路”。
——截至2005年底,涼山州已有國、省、縣、鄉、村道15000萬多公里。通縣油路1400多公里,為了充分發揮現有公路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更好地為溪洛渡、錦屏、官地等特大型水電站服務,涼山州公路管理局特制定了新的公路養護檢查辦法、公路路政巡查考核辦法,使已建成的公路發揮更大的作用。
昔日千里涼山被金沙江、大渡河天塹所阻,與外界隔離,猶如“獨立王國”。境內交通不便,信息不通,彝漢各族群眾苦不堪言。
今天,15000多公里的各類公路遍布全州,四通八達的公路網絡,為涼山鋪就了騰飛之路,涼山將越來越靚麗,越來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