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編者按:當今的中國充滿生機和活力,已非昔日可比。凡是對中國不抱敵意或偏見的外國人,無論是記者,還是專家學者,抑或是企業家,只要他到過中國,耳聞目睹的親身經歷會讓其抒發出由衷的贊嘆:這是一個令人著迷的變革中的國家,在這里可以感受到世界巨大的發展潛力;它又是一個充滿機遇和發展的國家……
美國商人:這是一個飛速變革的國家,在這里可以感受到世界和平繁榮的巨大潛力
[美國《共和黨人美國人報》4月29日文章] 中國來鴻
文/美國西北康涅狄格州商會會長 喬安·瑞安
真是難以置信,我們已經抵達此次令人驚嘆的旅行的最后一站!我們這個由18位工商界人士組成的代表團無疑在抓緊每一分鐘體驗中國文化并盡可能了解中國經濟。在上海停留數日之后,我們乘汽車前往常州鐘樓經濟開發區。賽茲(中國)公司就坐落在這個開發區。賽茲公司意識到了在全球發展的必要性,知道中國的市場潛力巨大。我們遇到的許多公司領導人都再次證實了這一點。
我們還參觀了其他許多公司,既有奧地利和德國的公司,也有日本和美國的公司。他們的共同想法是:為了在全球取得成功,打入中國非常重要。
此行之前,來自康涅狄格和紐約的許多工商界領導人彼此并不認識,但我們形成了將會保持多年的紐帶。在我看來,當面臨共同挑戰和認真考慮在中國開展業務時,這些制造商將會互相幫助。
??我們參觀的每座城市都具有獨一無二的特性:上海被稱為“東方的巴黎”確實當之無愧;蘇州被譽為“亞洲的威尼斯”,是一座以絲綢、園藝、刺繡和古橋聞名的迷人城市;北京是中國的首都,如果前往中國而不參觀這里的故宮、頤和園、長城和十三陵,那將是一種缺憾。
??新舊之間對比強烈。我們看到的是一個變革的國家:摩天樓鱗次櫛比,許多舊房屋正在逐漸被拆遷,取而代之的是為貧困居民建設的公寓樓。
??變革的速度如此之快,如果游客們幾年后舊地重游,總會大吃一驚。
有人說,全世界有2/3的吊車出現在中國,有60%的水泥是中國使用的。
交通?你肯定沒見過這樣的場面!
公路上滿是轎車、公共汽車、出租車、卡車和自行車。便道上,行人摩肩接踵。我們處在最后一站,但我們的所見所聞證實了我的想法:這個世界確實很小,和平和繁榮的潛力巨大。
拉美學者:這是一個令人著迷的國家,我來中國的第一周就胖了兩公斤多
[哥斯達黎加《工商》雙月刊4—5月號文章] 中國:令人著迷的偉大國度
文/巴勃羅·西瓦哈·波拉斯博士
由于中國所處的地理位置,這個國家對我們來說非常遙遠,也許是由于這種距離的原因,長期以來我們對中國了解甚少。但是,中國悠久的歷史傳統、快速發展的經濟,它對全球貿易和政治的影響正使之成為最具吸引力和最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毫無疑問,中國是個神奇的國度,中國的社會經濟發展令人稱奇。真是百聞不如一見!
中國人非常和藹、有禮貌和樂于助人。他們對外國游客態度友好。當然,他們也是優秀的商人。盡管不是所有人去中國都是為了購物,但沒有人會空手而歸。
賓館住宿條件極佳,五星級賓館遍地都是,服務水平也是一流。至于飲食,每餐都會上10到15個菜,至少會有一半的菜肴會讓客人大流口水。但問題也隨之而來,我來中國的第一周就胖了兩公斤多!在隨后的旅途中我不得不管住自己的嘴,好讓體重不再增加。
中國古代皇帝是極其威嚴的,游客可以從那些雄偉的、令人贊嘆不已的建筑中窺見一斑。很顯然,建造這樣精美的宮殿和花園需要動用古老中國的所有力量。這些建筑讓我們得以有機會回味中國悠遠流長的輝煌歷史。
法國記者:這是一個充滿機遇的國家,埋頭苦干者會找到發展和成功的機遇
[法國《新觀察家》周刊4月26日一期報道] 埋頭苦干者在上海有機遇
文/布魯諾·比羅利
中國的商業之都上海在不斷發展。要想在那里取得成功,最好是持有高等教育文憑,并會講中文。
法國吉德律師事務所的達維德·布瓦圖說:“5年前,我們很難從法國招聘到準備到上海工作的人,如今我每天都收到求職申請。”這位法國律師到上海已有5年,是吉德律師事務所上海辦事處負責人。布瓦圖對他的命運很滿意。10年中,他的辦事處已成為在華名列前茅的外國律師事務辦事處!
是什么東西促使這些法國人前往上海?是這座城市的活力和對飛速發展的中國的好感。目前,在法國駐上海領事館登記的法國僑民已有3500人,無疑,還有許多不守規矩的法國人沒有到領事館登記,因此,旅居上海的法國人構成了歐洲僑民中最龐大的群體之一。上海作為全球商務的中心從未停止發展步伐。當然,上海早已告別夜晚街頭燈火昏暗的時期,如今,酒吧、餐館不斷增多。不過,文化生活仍比較乏味,環境污染有時讓人難以忍受,交通阻塞現象依然嚴重。
所有經商者都認為,要在中國取得成功的必要條件之一是會講漢語。英語只有極少數人使用。擁有很強的專業能力也是一張王牌。上海法國經濟使團的格扎維埃·德尼說:“因此,理想的人選是掌握漢語、精通商業的工程師。”
然而,對于這種“高潛力”的人才來說,上海是一個成功起飛的跑道。比如,現年25歲的達維德在巴黎一所商業學校畢業后,獲得在上海一家臺資信息企業實習的機會,而后輕而易舉地在一家大型房地產公司找到了工作。他不會講漢語,但已不得不開始學中文。他說:“首先需要有點謙卑精神,能接受在法國起初可能沒有想到的條件下開始工作。必須準備卷起袖子大干,每個星期工作50個小時。人們會根據你的能力和進取心來評價你本人。”
責編:雷向晴
選自新華網專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