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湖北省襄樊市,流傳著一個女民警和一個擦鞋女感人至深的故事。
電梯里下跪感恩
故事從2000年說起。4月的一天,樊城公安分局漢江派出所副所長楊艷和往常一樣,7點50分就來到派出所上班,進門時,楊艷看到一位抱著女駭的婦女,該婦女蓬頭垢面,懷里的小孩有六七歲,正在哇哇地哭鬧,婦女的臉上,還掛著淚珠,露出孤獨無援的神色。
這個婦女,就是擦鞋女王變娥。
王變娥來自陜西漢中的鄉下,有一兒一女,租住在樊城區劉埂社區,丈夫擺了個修理攤,她以擦皮鞋為生。兩天前,王變娥的女兒張倩倩在喝豆漿時,不小心把滾燙的豆漿潑在胳膊上,胳膊的表皮都被燙腫了。豆漿店老板給了30元錢,讓張倩倩在附近診所簡單處理了一下。頭天晚上,小女孩痛得哭了一夜,可能是胳膊上的皮膚發炎了,一大早,無錢給女兒看病的王變娥只好來到派出所求助。
楊艷了解事情的經過后,立即將這母女帶到派出所值班室,給王變娥倒了一杯熱開水。楊艷給時任派出所所長劉躍康匯報后,就帶著王變娥母女來到治療燒傷、燙傷的專業醫院--解放軍477醫院。
在醫院里,楊艷先后找到熟悉的專家醫生,并掏錢掛號、拿藥。當醫生掀開小女孩胳膊上的衣服時,發現皮膚已經脫皮、并出現紅腫創面,嚇得王變娥大聲哭了起來。為方便治療,楊艷強行把王變娥推出門診室,自己協助醫生給小女孩打針、敷藥、包扎。小女孩漸漸止住了哭泣。楊艷還為小女孩交納了下個療程的費用。
隨后,楊艷帶著王變娥母女離開醫院,在電梯里,王變娥看著在楊艷懷里安靜熟睡的女兒時,當著很多人的面,“撲通”跪倒在楊艷面前,號啕大哭:“謝謝您!”
楊艷一手抱著孩子,一手連忙把她拉起,也說不清為什么,那一刻她也流了淚。
幾天后的一個星期天,楊艷決定帶自己的女兒去看看王變娥母女,她想讓女兒也接受一下教育。楊艷讓女兒帶上蛋糕、餅干以及一些小禮物,來到醫院,因為楊艷知道這天上午王變娥會帶女兒定期前來打針。當楊艷的女兒將食品和禮物交給張倩倩時,張倩倩露出了十分好奇的目光,在得到她媽媽的允許后,吃得很“饞”。
在回來的路上,女兒好奇地問媽媽:“倩倩姐姐為啥沒有吃過蛋糕?”楊艷就告訴她,“她媽媽收入不高,吃不起”,女兒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又過了一段時間,有一天下午,楊艷遇到王變娥女兒就讀的樊城區松鶴路小學校長,就打聽王變娥女兒的情況。校長告訴她,王變娥走了,她女兒已經沒在他們學校讀書了。
讓我為你擦次鞋
應該說,楊艷和王變娥母女這段情緣該劃上一個句號,然而后面的故事又繼續演繹新的真情。
2004年8月上旬的一天上午,楊艷正在參加崗位大練兵,休息間隙,一個同事跟楊艷說:“今天晚報登了一條消息,標題是‘好民警你在哪里’,我看文中寫的人有點像你。”楊艷聽了沒有在意。
當天晚上,襄樊晚報記者張偉打電話找到楊艷,說來自陜西一名叫王變娥的擦鞋女,冒著大雨來到報社,要求幫忙尋找恩人,經過記者調查,恩人就是楊艷,王變娥想當面感謝她。記者與楊艷約定,第二天上午9點在派出所見面。
第二天一大早,楊艷和丈夫一起到超市為王變娥的女兒買了書包和乒乓球拍子。
當天上午9點,當楊艷出現在派出所門口時,衣著整潔的王變娥母女倆笑得十分燦爛。
楊艷躲開了記者的鏡頭,把王變娥悄悄地拉到了一邊。
楊艷嗔怪道:“你又不是不認識我,干嗎不直接來找我?何必搞這么煽情,又是登報,又是拍照?”
王變娥顯得十分委屈:“我不是找不著你嘛,我著急啊!”原來王變娥一家四口在2000年底就回陜西老家了,直到2004年8月初才到襄樊。在陜西老家,她常常指著女兒的胳膊說:“好了傷疤不能忘了疼啊,不能忘記襄樊的民警阿姨啊!”然后就教女兒寫感謝信,但寫的信又因為不知道地址無法寄出。這次王變娥再次來到襄樊,第一件事就是找到楊艷,來表達謝意。她雖然和楊艷見過幾次面,但一直把她的名字誤聽成“梁艷”了。王變娥先后幾次到漢江派出所門口等楊艷下班,但一直沒遇著,她不知道楊艷這段時間剛好出去參加“大練兵”。苦苦尋找,沒有找到,王變娥還以為楊艷調走了。后來,房東就給她出主意,讓她去報社,請記者幫她找人。
楊艷就接著問:“那你又為啥冒著大雨來找我?”
王變娥連忙說:“你忙糊涂啦,我只有下雨,才有空啊!”楊艷一拍腦袋,馬上明白了,只有下雨,王變娥的擦鞋才沒有生意。這次王變娥來時她還背上擦鞋箱,誠懇地跟楊艷說:“楊所長,我不知道咋感謝你,就讓我為你擦一次皮鞋吧!”
王變娥執意要為楊艷擦一次皮鞋,楊艷就不好再拒絕了。王變娥擦得很仔細、很認真,擦得很亮,楊艷的心中有一種暖融融的感覺。
兩家成了好朋友
2005年元月1日,楊艷調休一天,便和丈夫一商量,把王變娥一家人接到自己家里吃頓飯,共同迎接新年的第一天。臨走時,楊艷讓王變娥帶回滿滿一袋子牛肉。
漸漸地,兩人就非常熟悉了,再通電話時,王變娥就開始改口了,不再稱呼“楊所長”,而是直呼“楊艷”,電話里常說的一句話“我找你沒別的意思,就想跟你說說話。”
快過年了,她們先后通了很多電話。臘月二十六,王變娥給楊艷打電話:“過年了,我給你家每人做了兩雙鞋墊。”第二天上午,王變娥將做好的六雙鞋墊送到楊艷所住的家屬院門衛處。
楊艷發現,鞋墊做得很不錯,雖然如今不時興用鞋墊,但楊艷和丈夫還是用上了,他們覺得墊上它很厚實。
今年春節正月初三下午,楊艷和丈夫決定帶著女兒去看望王變娥一家人,他們特地為王變娥的兒女各買了一套羽絨服。當天,雪下得特別大,他們下了公交車,走了1公里的路,總算找到了王變娥的住處。
王變娥一家人看見他們來了,都顯得有點不知所措,趕緊把爐子的火燒得旺旺的,讓楊艷一家人坐近取暖,并挽留他們留下來吃他們做的陜西餃子。
拗不過王變娥一家人的熱情,楊艷一家人留了下來。
王變娥拿出了家里存放的一塊豬油渣,丈夫從外面買回一塊豆腐,王變娥很快將豆腐絞進了豬油渣,做成餃子餡。不大一會兒,餃子就做好了。
王變娥為楊艷家人每人盛了一大碗餃子,楊艷本來對餃子不怎么感興趣。但這次一個餃子下肚后,她卻覺得很香,和家人都連聲道“真香”。看到楊艷一家人將自己做的餃子吃得一個不剩,王變娥露出了滿意的微笑。
那一頓餃子,楊艷至今記憶猶新,那是她這么多年來吃得最好的一頓餃子。
漸漸地,兩家就成了好朋友,隔一段時間,楊艷就會帶著老公和女兒去拜見他們,有時兩個男人坐在一起,弄兩個涼菜,喝兩瓶啤酒,那么愜意,是別人無法想像的。
楊艷后來一想起這些日子,都認為那是最真實的、也是最愉快的!
夏天,王變娥又回了一趟老家,順便帶回了一些沒有剝皮的陜西核桃,并帶來剝皮的專用小刀,王變娥手把手教楊艷如何剝核桃,弄到楊艷兩手黑糊糊的,但那陜西核桃吃起來又脆又嫩,吃得她滿嘴溢香。
10月的一天下午,楊艷突然接到王變娥的電話。
“楊艷,我想——想求你個事,但我又張不了嘴。”王變娥的話語中透出很難為情的意思。
楊艷當時想,一般來說,別人不是十分為難的事,說話不會吞吞吐吐。大部分說“不好意思張嘴”都是因為借錢一事。果然,王變娥的兒子張東東在學校里與同學瘋狂摔了跤,導致粉碎性骨折,醫生說需要做手術,得好多錢,而她的老公外出打工了,她正為此事發愁。
“你別急,我們大家一起想辦法,你孩子在學校瘋狂戲鬧導致摔傷,學校也有監管職責,你跟學校好好溝通,打電話叫你老公回來,找找親戚朋友,另外我也幫你想想辦法。對了,你千萬不要到那些小診所,要到正規的大醫院做手術。”楊艷的一番話,使王變娥心里踏實多了。
當天晚上,楊艷找同事借了500元錢,立即趕到王變娥的家,幫她想辦法。第三天,王變娥的老公也回來了,張東東所在的學校也答應支付一定的費用。
錢籌得差不多,楊艷就幫忙聯系到市中醫院一個熟悉的醫生,安排張東東到市中醫院做手術。
張東東的手術十分順利,很快也出院了。
11月5日,楊艷和所里民警魏曉到家里再次看望了王變娥一家,張東東打著繃帶正在做作業。
王變娥拉著楊艷的手說:“醫生對我們可好了,我咋盡碰到的是好心人呢。”楊艷笑著說:“這會你相信了嗎?世上還是好心人多。”
采訪結束時,楊艷感慨地告訴記者:“我為群眾做的點滴小事,都是我的職責所在,感情使然,從沒有想過要群眾回報。老百姓越是重視我,我越是從中受到感動,就更不能辜負了他們。但他們用最樸素的方式表達的感激深深地打動了我,同時,我個人也在幫助人的過程中受到感染,這些小事讓我感到快樂,感到了滿足。”
楊艷,今年8月28日,被公安部授予全國優秀人民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