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人生,首先要找到做人做事的起點,我們可以把這個起點稱之為“1”。
這個“1”,包括經濟意義上的和社會意義上的。經濟意義上的“1”,就是俗稱的第一桶金,是干干凈凈、結結實實的本錢。社會意義上的“1”,就是做人的本分、做人的良知和常識。經濟意義上的“1”好找,找到以后還可以添上若干個“0”,積累巨大的財富。但是社會意義上的“1”很難守住,一旦守不住,就會丟掉本份,迷失本性,忘了自己是誰,忘了自己從哪里來。
我很崇拜美國前總統里根,他憑良知和常識就把關國治理得非常好。里根原來是個三流演員,后來成了美國歷史上得到評價最高的總統之一,還被評為“最偉大的美國人”。人們公認,在歷屆美國總統中,里根治國治得最輕松、最好,休假最多,表現出來的真實人性化的東西也最多。他曾經提出“星球大戰計劃”,用這個彌天大謊將蘇聯拖垮:他曾在電視上宣布:10分鐘后將展開對蘇聯的全面進攻!一瞬間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陰云籠罩了地球。5分鐘后,他又宣布:對不起,跟大家開個玩笑,并馬上向蘇聯政府道歉說。今天是西方的“愚人節”。
從“1”出發,在“1”后面添上若干個“0”,還能再回到原點,回到這個“廠,在“1”和“0”之間,進退自如,收放自如,這個人才算得上出神入化。在歷史和現實中,我們最常見到的有三種人生境界。
第一種境界中的人可能占大多數。我們常常只是停留在“1”上,守著這個“1”,就是添不上“0”。比如一個種地賣菜的,他總在種他的一畝三分地,賣菜。種一生,賣一生,到老都在種地、賣菜,直到他的兒子還子承父業,繼續種地、賣菜。停留在“1”上。
第二種境界就高了一層。他從賺到第一筆錢、找到這個“1”開始,就持續不斷添“0”,添到3個5個、7個8個。簡單來說,人生的第一個環節就是找到這個“1”,第二個環節就是添上“0”。還有一種能人境界,可能就是大將軍境界了。他一旦找到“1”,似乎能添上無數個“0”,積累巨大的財富,這就是能人經濟。但是,盡管這種人能積累起巨大的財富,卻常常受不了意外打擊,很可能突然垮掉,比如王安電腦。王安搞到40多億美元,兒子接過來,不是很快就完了嗎?王安憑自己的能力已經添了若干個“0”,但他和兒子都能上不能下,回歸不了原點了。這是第二種境界,這種境界中的人在社會上已經是鳳毛麟角了,但是他有一段歷史性的書寫,有一個自己的歷史舞臺,盡管他只能寫上一筆,演上一陣。
第三種境界的人就出神入化了。他們從“1”開始,添上若干個“0”,仍然可以返璞歸真,過普通人的生活。錢對他而言是身外之物。如春秋時代越國的范蠡,從越國功成身退后,散掉資財,隱姓埋名到齊國做買賣;10年后富可敵國,再次散掉,到了別處;再過10年,又是富可敵國,仍然散掉。他3次聚財散財,最后和西施泛舟大湖,不知所蹤。這才是“進可興國、退可富家”的大英雄,“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風流”。再一個張良,被劉邦譽為“漢初三杰”之一,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樹立起了人生的“廠,又添上了名垂千古的“0”,享受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尊榮。張良最后去了哪兒?入山修道了。他謝絕封賞,選擇了自由,就回歸到“1”上了。現在的張家界就是張良的封地。
范蠡和張良的境界就是哲人的境界,他們是最安全最了不起的人。你根本無法估量他們身上的財富究竟有多少,這種財富還不是你所能模仿的,是他的境界到這兒了。他不但能在“1”后面添上很多的“0”,還能瀟瀟灑灑地從很多的“0”后面回到原來的“1”,這就是哲人的境界,也是佛的境界。
自古以來,多少人從“1”開始,沒有添上一個“0”;多少人在“1”后面添了若干個“0”,最后越走越遠,回不未了。甚至忘了自己是從哪兒來的了。成功的喜悅之后,往往開始另外不著邊際的幻想。拿破侖登上阿爾卑斯山頂,以為自己比阿爾卑斯山還要高大,結果兵敗滑鐵盧;羅馬尼亞前總統齊奧塞斯庫起初廉潔勤政,受到萬民擁戴,后來就完全飄飄然,所作所為就荒唐了;項羽成勢之后,氣吞萬里如虎,簡直是恨天無柄、恨地無環,實際上他僅僅統率800壯士起事時有這個力量嗎?他已經失去常識,忘了自己的力量是從何時而來的了,所以不是天亡他,是他迷失本性,只能自取滅亡,飲恨烏江。很多人就是這樣,建功立業,添了很多個“0”卻再也回不來,至死回不來了。(編輯 陳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