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商業天才的偉大之處就在于懂得制衡——戰略與策略的平衡,近觀與遠眺的平衡。
閉關修煉是武學大家的秘訣。但是要談企業家閉關,不得不從比爾·蓋茨談起。
這位每年都在財富榜上獨占鰲頭的老兄,有個很“中國化”的嗜好,就是閉關修煉。IT界信息稍微靈通點的人都知道,蓋茨有個聞名遐邇的“閉關周”。從上世紀80年代起,蓋茨都要進行每年兩次、每次為期一周的“閉關修煉”。在這一周的時間里,他會把自己關在太平洋西北岸一處臨水別墅中,閉門謝客,拒絕和包括自己家人在內的任何人見面。
誰也不知道他在這7天里干了什么,想了什么。但每一次出關,微軟總是有驚人之舉。
1995年的“閉關周”,蓋茨寫出了享譽全球的論文——《互聯網浪潮》,帶領微軟開發出了最終擊敗網景的IE瀏覽器。
2005年2月,蓋茨又一次閉關,這期間他破天荒地第一次允許記者前往自己的“閉關寶地”進行采訪。于是,神秘的“閉關周”得以公諸于世。
以下是蓋茨的“閉關”日歷:
閉關前兩個月
蓋茨的技術助理古納里斯從微軟各處收集報告,從中遴選出他認為值得一看的報告供蓋茨審閱。微軟內部各個部門任何級別的員工都可以提交報告,把自己的想法告訴蓋茨。
閉關前一天
蓋茨乘坐一架直升機或者水上飛機抵達閉關的地方,一座看似普通的兩層結構的小木屋,臨水而建,四周寧靜優雅,室內井然有序,一間不大的臥室供蓋茨起居之用。
第一天
早上醒來后,蓋茨并不下床,而是呆在床上瀏覽微軟工程師、高級管理人員和產品經理們的各種報告,在報告封面上草草寫些摘要。他常常不吃早餐,穿上襪子就急匆匆上樓繼續審閱報告。只有午餐和晚餐的時候他才下樓,在餐桌旁一邊看報紙一邊吃飯。
第二天
晚上,蓋茨一直工作到午夜,覺得頭昏腦漲。作為休息,蓋茨會玩上5分鐘網絡橋牌游戲。
第三天
到第三天,蓋茨已經讀了56份報告,有幾天曾連續工作18個小時。他的最高紀錄是一周閱讀了112份報告。
第八日之后
結束閉關,蓋茨重返日常工作的軌道。緊接其后的幾周,他召開了一連串的會議,把他在閉關期間的種種想法傳播到微軟各處。
這哪里是閉關,而是一種高強度的工作。只不過可以隨心所欲罷了。
于是很多人津津樂道將之傳播成一種高效率工作的樣板,一些老板則從首富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我到澳大利亞黃金海岸度假也是帶著工作的!”比如王石在萬里之外登山或者航海,也會用網絡或者衛星電視遙控公司的一切。
由此衍生開來,人類的大腦在什么樣的狀態下最適合做戰略決定,似乎也成了一個非常值得研究的生物課題。
另外,微軟的每個員工都特別地期待“閉關周”,只要他們愿意,他們寫的報告就有可能傳到比爾手中,并被仔細閱讀,“閉關周”讓他們有機會成為可能影響微軟未來的那個人。很多人就自然而然地產生聯想,要是我們老板度假的時候也帶上我的報告,那豈不是平步青云。
如此林林總總的演繹和聯想,使得蓋茨的閉關周成了一種時髦,很多習慣向蓋茨取經的老板們隔三岔五也會閉關一陣子。
但是,很多人都忘了,在閉關的后面還有兩個字:修煉。
前微軟全球副總裁李開復曾經說過:“選擇一種怎樣的形式并不重要,關鍵的是你要理解一種行為的實質意義,這也許才是真正有價值的地方。”
這一點對于目前的中國企業家而言,尤其值得深思。
眾所周知,現在的企業家很忙,也很浮躁,不要說閉關修煉,就連看本書都沒有這個耐心。曾有人做過調查,成長企業中的總經理都很自信,他們因為各種機遇,成就了現在的事業,他們大多數極其自信到不相信任何來自書本的管理和經營理論,他們只相信自己的經驗和直覺。當然,更談不上自省。所呈現出來的面貌就是急功近利,對內對外都富于侵略性。有人說,商業會扭曲一個人的人性,正是如此。
所以,年關將至,諸事都到了總結的時候,辛苦了一年的老板們,不妨放自己一馬,閉關修煉幾天。須知戰略思維的形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惟有從平時工作的瑣碎思維中抽離出來,站得遠一點,原來很模糊的東西才會清晰起來,一直困惑的問題也會有了答案。(編輯 楊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