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曰:“世間第一補人之物乃粥也。”常喝粥有養(yǎng)生延年之效。清代章穆的《飲食調(diào)疾辯》曾載:“粥能滋養(yǎng),虛實百病固己。若因病所宜,用果、菜、魚、肉及藥物之可入食料者同煮食之,是飲食即藥餌也,其功更奇更速。”喝粥可以調(diào)養(yǎng)脾胃,增進食欲,補充身體需要的養(yǎng)分,而喝花粥,更有調(diào)節(jié)神經(jīng),促進新陳代謝,提高機體免疫力,以及護膚養(yǎng)顏之功效。鮮花是植物的精英,含有各種生物甙、植物激素、酯類、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等,以花煮粥可謂是四季皆宜的保健妙品。民間的春食桃花粥,夏食荷花粥,秋食菊花粥,冬食梅花粥的說法,頗得四時食補之道。花粥誘人,而煮一鍋綿香好味的花粥,也并非易事,不僅要正確選擇花粥的食材,關(guān)鍵還要注意掌握煮制花粥的火候。清代文人袁枚在《隨園食單》中曾自擬煮粥的標準:“見水不見米,非粥也;見米不見水,非粥也。必使米水融合,柔膩如一,而后謂之粥。”
食材選用
1.粥米煮花粥,最理想的是選用粒形短圓的粳米,且以當年產(chǎn)的新米為佳。粳米,又稱“圓粒大米”。《本草經(jīng)疏》稱粳米為“五谷之長,人相須以為命者也”。其性甘平,入脾胃經(jīng),有補中益氣、健脾和胃、滋養(yǎng)強壯的功效,因其淀粉中含直鏈淀粉較多,煮后黏性較大,脹性適中,煮出的粥綿軟可口、香甜。多年的陳米,因其存放過久,失去米油,米味不鮮,煮出來的粥既不黏綿,也不好吃,所以不宜用來煮粥。唐代白居易曾有“粥美嘗新米”之說。
2.花卉煮制花粥的花卉以鮮品為好。常用的有菊花、桃花、杏花、荷花、梅花、茉莉花、玉蘭花、玫瑰花、槐花、桂花等品種。最好選剛開的花,花瓣新鮮,色彩艷麗,不萎蔫,沒有蟲洞。若是當季沒有,則可選擇花的干品,但煮制的時間要稍微長一點。在挑選鮮花品種時,首先要確定其是不是有毒,一定要保證其沒有噴灑過農(nóng)藥。一般市售的鮮花,以觀賞為主,為了保證花期常使用農(nóng)藥,這樣的鮮花千萬不要吃。其次,要了解花卉的品性和保健作用,對于不熟悉的鮮花不要輕意食用,如一品紅、五色梅、曼陀羅、蝴蝶花、凌霄花、鈴蘭、牽牛花、鳳仙花等花卉,各有毒性,切不可亂食、誤食,以免引起過敏、中毒等不良反應(yīng)。
3.器皿煮制鮮花粥的器皿以白色細瓷沙鍋為最佳,因其受熱均勻,性質(zhì)穩(wěn)定,保溫性能較好,而且鍋口敞延,煮時不宜溢出,加上鍋底較厚,煮粥時不易粘底。
烹飪加工
1.先將粳米用冷水或溫水浸泡半小時,使米粒膨脹開,這樣可以縮短熬粥的時間,熬出的粥酥稠、口感好。鮮花必須經(jīng)過仔細挑撿,除去雜質(zhì),防止花有刺或有其它沙石,洗凈,切碎待用。
2.選擇開水下鍋,避免粳米沉底粘鍋,米和水的比例依個人喜好增減,或稀或稠,通常米和水的比例約為1∶12,水要一次加到位,不能中途添水,否則會瀉水稀湯,使粥的黏稠度和香味受損。
3.煮花粥時要注意火候的調(diào)節(jié),火力太猛,易使粥香不濃,火力太小則花的香味不能充分出來。一般先用大火煮開,再轉(zhuǎn)用文火即小火令其小滾至黏稠,約出鍋前五分鐘,將事先準備好的碎花下到粥里并不斷攪拌,使之融和均勻,煮粥之時,不可須臾離火,應(yīng)使粥始終保持微滾狀態(tài),如此方可粥稠花香,馨郁誘人。
技術(shù)關(guān)鍵
1.添加水、米后,鍋中至少要留三分之一以上的空間,便于水性動蕩,以避免粥在沸滾之時溢出鍋外。
2.為了避免粳米粘鍋燒糊,要注意攪動,尤其是米爛之后,攪動可使花粥“出稠”,使米粒顆顆飽滿、粒粒酥稠。方法是米下鍋時攪動幾下,蓋上鍋蓋用文火煮,至花粥顯稠,便再行攪動至粥呈酥稠狀為止。
3.如果粥有點粘底,千萬不要用勺子刮拉鍋底的粘皮,否則,粥會產(chǎn)生一股糊味。通常在煮制過程中,可放一個輕的小調(diào)羹在鍋底與粥同煮,水在沸騰過程中,小調(diào)羹也被帶動,可以防止粘底燒糊。
4.煮好的花粥一般呈絮狀,米水交融,用碗盛裝,不稀不稠,如在粥的表面再灑上一層漂亮的花瓣,則更相映成趣,誘人食欲。
5.對花粉有過敏癥狀的人士應(yīng)謹慎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