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可以從各種期刊目錄、目錄性書籍以及網絡數據庫等系統中查找檔案學文獻,但是這種現狀有種種不足,因此有必要建立檔案學文獻系統,吸納學位論文和研究報告,豐富目錄類別,同時加強專題目錄建設,努力做好檔案學的口述工作。
關鍵詞:檔案學文獻 目錄 現狀 改進
檔案學文獻目錄對檔案學研究有事半功倍的功能和效果,而我國目前的檔案學文獻目錄建設則存在一些不足,急需改進。
1 檔案學文獻目錄的現狀
檔案界已經在檔案學文獻目錄建設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績。現有的檔案學文獻目錄主要是以下這些:
1.1 許多刊物上載有檔案學文獻目錄。主要表現是指檔案期刊上的每一期目錄和年終“總目錄”。此外,還有一些索引性質的刊物上登載有一些檔案學文獻方面的目錄,比如《(人大)報刊資料索引》、《全國報刊索引(哲社版)》和《中國社會科學文獻題錄》中的檔案學文獻目錄,《中國大百科全書.圖書館學情報學檔案學》、《檔案學詞典》以及《中國檔案年鑒》等書也對一些檔案學書籍做了簡單的介紹和述評,1986年四川大學出版的《檔案學論叢》也登載有雷榮廣的《解放前檔案、文書著作要目選編》。
1.2 出版了一批檔案學文獻目錄書籍。1961年中國人民大學歷史檔案系曾內部出版過《檔案學論文著作目錄》,可以查找1959年以前的主要論著的出處;檔案出版社于1986年出版了由中國人民大學檔案學院資料室編的《檔案學論著目錄(1911—1983)》,又于1994年出版了由侯俊芳主編的《檔案學論著目錄(1984—1993)》;劉文杰先生于1987年出版了《中國檔案學文書學要籍評述(1910—1986)》(四川大學出版社)一書;上海人民出版社相繼于1984年和1989年出版了由董秀芬主編的《圖書館學情報學檔案學論著目錄(1949—1980)》和《圖書館學情報學檔案學論著目錄(1981—1985)》;1991年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出版了由武漢大學圖書情報學院編的《圖書館學情報學檔案學出版發行學論文索引(1949—1985)》;等等。
1.3 出現了載有檔案學文獻目錄的光盤和網絡數據庫。清華大學主辦、中國學術期刊(光盤)電子雜志社編輯出版、光盤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和清華同方光盤股份有限公司制作的中國學術期刊光盤數據庫(英文簡稱CAJ—CD),是我國第一個以電子期刊方式按月連續出版的大型集成化學術期刊原版全文文獻檢索、咨詢評價系統,從1996年12月開始正式發行,此前則有第1卷第1、2、3期共三期試刊光盤。該光盤數據庫收錄了以檔案學核心期刊為主的一二十種檔案雜志,我們可以通過“中國期刊網”來檢索其目錄。萬方數據庫也同樣可以檢索出一些檔案學文獻。
中國人民大學書刊資料中心編選了《復印報刊資料全文》,成為國內最有權威的社會科學、人文科學專題資料庫,從1997年開始,按季度匯集100多個專題全文于一張光盤內,可以按專題類別提供服務,從其網絡中也可以檢索檔案學文獻。上海圖書館上海科技情報研究所制作了光盤《中國圖書館學、情報學、檔案學文獻數據庫》,收錄了1992—1999年間的7萬多條論文目錄。深圳南山圖書館網站上建有“中國圖書館學情報學書目數據庫”,收錄了檔案學科的一部分文獻。
值得一提的是,超星圖書館收進了一批檔案學著作,不僅可以檢索出目錄,而且還可以全文閱讀。一些雜志還把刊物的目錄在網絡上公布了,甚至公布了一些文章的內容。這些目錄的出現,極大地方便了我們對檔案學文獻的檢索與統計。除了以上的文章目錄外,還可以通過中國國家圖書館和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等網站檢索檔案專業的書目。
2 現有檔案學文獻目錄的不足及改進
綜觀檔案學現有的目錄,經過無數人辛苦的努力,已經是碩果累累。最為顯著的是,我們已經可以檢索從1911年到現在的大部分文章,早期的可以借助《檔案學論著目錄》等目錄性書籍,后期的可以從中國期刊網、維普資訊和萬方數據資源系統中查找,檔案專業的書籍則可以借助國家圖書館和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等檢索系統查找。但是,我們發現這種狀況存在著種種不足,下面試針對這些不足提出一些改進的建議,以期檔案學文獻目錄建設得更加完美。
2.1 目錄分散,應有一個完整的系統。通過上述簡介,可以發現無論是論文還是書籍,這些文獻的目錄都是分散的。我們要檢索出任何想要的材料,就必須經過不斷的查找。所以,有必要建設一個檔案學文獻系統,把檔案界的科研成果盡量地收錄進去。
以前,曾經有人呼吁建設檔案科研網,時過境遷,這種呼聲已經淹沒于歷史的浪潮中了。后來又有人提出建立“中國檔案系統文獻信息資源中心”的構想,但也遲遲不見學界的回應。而由國家檔案局檔案科學技術研究所、國家檔案局技術部共同開發的“全國檔案報刊文獻及科技成果信息檢索系統”雖然已于2002年初對外開展查找服務,但其使用效果如何,檔案界有多少人去用這個系統尚不得而知。至少有相當數量的檔案研究人員是不知道有這個系統的。另外,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也對外開展資料的查找和文章的提供,不過費用比較高,一般的人往往望而卻步。因此,有必要建設全國性質的檔案學文獻目錄系統。
這個系統可由國家檔案局、中國檔案學會或中國人民大學信息資源管理學院牽頭組織其成員包括各級檔案(館)、檔案學會和高校檔案專業院系,還可以與圖書館界、情報界合作,共同做好這項重要的工作,建立起檔案學文獻目錄的數據庫,及時、全面地收錄包括把檔案專業報刊、書籍以外的檔案學文獻并形成其目錄體系,建議檔案界借鑒圖書館界的呈繳本制度,建立起報送制度,并納入國家檔案事業統計的范疇,要求廣大的檔案工作者特別是檔案報刊雜志社及時地向有關部門與負責人報送發表的文章、出版的著作等科研成果,并運用互聯網進行公布。
2.2 目錄僅收錄了論文和書籍,應吸納各種檔案學文獻。當今的及其文本類信息資源包括圖書、期刊、會議文獻、學位論文、專利文獻、研究報告、政府出版物、標準文獻、產品資料和文書檔案10類。這些文本文獻中都有許多檔案學方面的內容,不容忽視。特別是學位論文和研究報告,尤其需要加以重視。
學位論文是1977年我國恢復學位制度后產生的,是高等院校或研究機構的學生為獲取學位,在導師指導下完成的科學研究、科學試驗成果的書面報告,是評審學位申請人學術水平的重要依據,也是學位授予的主要技術文檔。這些“灰色文獻”是圍繞某一學科的重點或前沿問題進行創造性研究和探討、并加以總結的產物。學位論文具有較高的創新性和開拓性,其內容新穎、專業性強、信息量大、情報價值高,是一種具有較高學術價值的科技文獻。但是,學位論文卻有其封閉的特性,印量有限,交流范圍狹小,獲取困難,因而利用率不高。所以要在收藏完整的基礎上,加強學位論文的價值宣傳,并建立良好的服務系統。檔案學學位論文也面臨了同樣的問題。截止到目前,我國已有6所高校可以授予檔案學博士學位了,有20多所高校能授予檔案學碩士學位,授予檔案學學士學位的高校則有30所。雖然本科畢業論文的質量需要加強.但碩士論文尤其是博士論文卻值得關注。因此,我們要對檔案學碩、博學位論文予以重視,將其納入視野,作為重要的學術資源來對待。
隨著學術評價機制的建立和加強,學術界有了課題和項目的傾向,科學研究計量的深化更促使課題和項目的申報和爭取日益火熱。檔案界也不例外。無論是國家層面的課題,還是各個省級的項目,競爭都很激烈。雖然不是顯學.但是我們這個學科也能或多或少地分到一杯羹,筆者根據“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網站上的資料了解到,2006年以前的檔案類項目總共28項,加上國家檔案局以及諸多的省廳級方面的課題,應該是不少的。這些項目都是值得關注的。進行項目研究,最后都會形成有研究報告甚至出版(發表)論著或其他形式的效果。而目前我們對眾多已結題的項目卻知之不多。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可以公布或公開的成果沒有及時公布或公開。為了把握科研信息,了解學科前沿,有必要對科研報告等不同形式的科研成果進行著錄,以期學界共享。
2.3 目錄類別單一,需要多樣化建設。目錄按其揭示文獻的程度可分為:題錄、提要目錄、文摘三大類,題錄是揭示文獻題名、著者、出版情況的目錄,是一種簡明的文獻報道形式,常用于報道單篇文獻;而提要目錄,又稱解題目錄.是對每一文獻撰寫有內容提要的目錄;文摘則是以簡明扼要的文字摘述文獻的主要內容和原始數據,向讀者報道最新研究成果,傳遞文獻信息,為讀者提供決定文獻取舍依據的一種檢索工具。我們前面所說的目錄形式多是題錄性質的,但是我們不能滿足于一般的題錄信息,我們還要編輯出版發行更深層次的目錄,要向提要目錄與文摘方面前進,更要繼續深入,建設許許多多的帶有工具性、資料性、評述性的檔案學文獻目錄。
蘇州大學的張關雄老師發表過《外國檔案管理著作(1981—1995年)述評》(《檔案學研究》2001年第1期)與《檔案文獻編纂學著作(1981-1999)述評》(《檔案學通訊》2001年第2期)這兩篇文章。在這兩篇文章里,張老師不僅列舉了近二十年里出版的外國檔案管理和檔案文獻編纂學方面的著作,而且重點評價了一些有影響的著作,可以說是述評外國檔案管理和檔案文獻編纂學著作的創新型論文。王德俊先生也曾在《北京檔案》2001年第2期上撰寫短文《若干現代檔案學著作簡介》,介紹了幾本重要的檔案學著作。張煜明老師也曾對2004年檔案學基礎理論研究佳作做了評述。
四川大學的劉文杰老師撰寫了《中國檔案學文書學要籍評述(1910—1986)》一書,該書不僅列舉了二百六十多種著作(包括我國翻譯出版的國外檔案學著作),而且對所舉各部著作,一一述評其成就得失;陳兆誤先生先后主編了《最新檔案工作實務》、《中國檔案管理精覽》、《當代中國檔案學文庫》和《現代檔案工作實務》等書,集檔案學研究成果于一體,成為檔案學研究的重要參考書。
他們幾位的做法給我們以很大的啟發,我們可以對以往發表的文章或出版的書籍集中列舉并評述一番,敘述其提要,并“辯章學術,考鏡源流”,然后編輯公布,或者,把以往的書評集結成書出版,甚至把一些商榷性文章組成文集出版,總之,形式是多樣的,我們不必拘泥于形式,關鍵是要把檔案學文獻目錄建設好,使廣大讀者看了能受益匪淺。
目前,一些高校給檔案學專業的研究生開了諸如“檔案學名著選讀(或導讀)”、“檔案學著作述評”等類課程,但苦于沒有這方面的教材,教學質量往往會受影響,如果我們加強檔案學文獻目錄的建設,尤其是內容提要層次甚至是提要加述評性質的目錄建設,那么,不僅這類課程會錦上添花,而且對于其他讀者和檔案學研究來說,也是大有裨益的。吳慰慈先生主編的《圖書館學書目舉要》已由北京圖書館出版社于2004年出版,該書分為圖書館學基礎理論、信息組織、文獻目錄學、圖書文化學等幾大部分,介紹了各個部分的相關書目。相鄰學科的快速發展也促使我們要考慮《檔案學書目舉要》一類書籍的編纂和出版。
2.4 目錄過于綜合,應有專題性目錄。現在的檔案學文獻越來越多,而人們需要的多是專題性的材料,所以應往這個方向發展,倡導專業化和科學性。
檔案學文獻雖然日益增多,但精品并不總是與之成正比的。研究發現,現在大部分檔案學的文章原創性不強,沒有多少吸引力,更有一些是不當作品,也許是幾篇文章湊出來的,甚至是剽竊抄襲而來,學術嚴重失范。因此,我們一方面要加強學術規范,提高學術道德,強化學術意識,另一方面,要有一支專業的研究隊伍。
由專業研究人員從事檔案學學術探究,不僅要對某個具體的方向做深入的研究,而且首先要了解該問題的前期成果,這就需要有專題的檔案學文獻目錄。否則許多人都對某一問題進行探索,就會從零開始,再次檢索以前的科研成果。造成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極大浪費。因此,有必要加強專題目錄的建設。
同時,我們還需要通過訪談和調查研究等形式確定檔案學經典著作目錄,使一些檔案學名作能更好地發揮作用。“經典”是作為傳統的核心在文本意義上的反映。西方檔案學界確定荷蘭《檔案整理與編目手冊》在檔案業作為“經典”的地位,這對整個歐美檔案業的規范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全宗和來源原則等檔案學基本理論甚至被冠以檔案業“圣經”的稱譽,可以想見其得到公認的程度。這些源自異域并在我國檔案實踐中長期受到尊重且已本土化的原則,不也應該成為我們檔案傳統中值得珍視的內容嗎?
因此,需要盡快明確檔案學的經典著作。檔案學術經典化將會有益于檔案學的深化和大眾化。
2.5 目錄建設要以人為本。無論是檔案工作的發展,還是檔案學研究的前進,都離不開檔案人的辛勤耕耘。說到底,人才是第一位的。所以檔案學文獻目錄建設不僅需要一批具有奉獻精神的人來從事,而且這個建設更要體現出對檔案人的尊重和服務。
檔案學人,無論多么有思想,有創造力,最后都會落到論著上來。哪怕主要是教書育人,他(她)的檔案學思想也會經過眾多弟子的再傳播,最終變為“白紙黑字”。因此,檔案學文獻目錄建設首先要對眾多專家學者和學子予以關注,然后才是對其科研成果的著錄。在對檔案學論著進行描述時,我們要對檔案學進行學術經典化判斷,使檔案學名著確定下來,從而發揮更大的作用。同時,我們還要積極地去創造并描述另一種檔案學成果,那就是對現有著名檔案學者進行訪談,做檔案學的口述史。